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权威访谈|让机器人“+”出中国制造新天地——工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解读《“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1-12-31来源:新华网点击量:787

 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和单位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怎样突破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如何让机器人引领智能化发展?记者日前采访工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回应机器人产业热点问题。

  “两步走”,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加快突破薄弱环节,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十分关键。

  重庆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使用智能化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说,规划立足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技术、规模、应用、生态等角度,分“两步走”提出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

  “实现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双向发力’。”王卫明说,规划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着力增强产品供给,面向重点行业需求,集聚优势资源,推进高端机器人产品研制,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和种类;着力拓展市场应用,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优化产业生态。

  为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规划部署了“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机器人+’应用行动”等四项行动。

  王卫明说,规划将着力点放在提升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上,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精准扶持

  “‘十三五’期间,为夯实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我们从补短板、建标准和提升检测能力3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王卫明说,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等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持续提升,但在高端零部件供给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他说,为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规划从三个方面作出相关部署。一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重点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二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三是提升检测认证能力,提高质量与可靠性。

  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同样是补链强链的重要举措。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有机器人相关企业33.9万余家,近5年来,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增速上升。

  规划明确,力争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至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说,将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配套企业加快精密齿轮、润滑油脂、编码器等研发、工程化验证和迭代升级。

  着眼于市场,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

  规划明确,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

  汪宏表示,“十四五”期间,将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深耕行业应用、拓展新兴应用、做强特色应用。

  工信部明确,在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比如汽车、电子、机械等,着力开发和推广机器人新产品,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智慧生活。在初步应用和潜在需求比较旺盛的领域,比如矿山、农业、电力等,结合具体场景,开展试点示范。在特定细分场景、环节及领域,形成专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复制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机器人方面,重点研制面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真空(洁净)机器人,面向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协作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方面,重点研制果园除草、精准植保、采摘收获等农业机器人,采掘、巡检等矿业机器人,手术、护理等医疗康复机器人,以及包括讲解导引、配送在内的公共服务机器人等等。

  “我们将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汪宏说。(记者张辛欣)



编辑:钱谦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权威访谈|让机器人“+”出中国制造新天地——工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解读《“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1-12-31来源:新华网

 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和单位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怎样突破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如何让机器人引领智能化发展?记者日前采访工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回应机器人产业热点问题。

  “两步走”,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加快突破薄弱环节,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十分关键。

  重庆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使用智能化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说,规划立足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技术、规模、应用、生态等角度,分“两步走”提出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

  “实现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双向发力’。”王卫明说,规划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着力增强产品供给,面向重点行业需求,集聚优势资源,推进高端机器人产品研制,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和种类;着力拓展市场应用,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优化产业生态。

  为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规划部署了“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机器人+’应用行动”等四项行动。

  王卫明说,规划将着力点放在提升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上,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精准扶持

  “‘十三五’期间,为夯实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我们从补短板、建标准和提升检测能力3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王卫明说,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等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持续提升,但在高端零部件供给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他说,为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规划从三个方面作出相关部署。一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重点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二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三是提升检测认证能力,提高质量与可靠性。

  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同样是补链强链的重要举措。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有机器人相关企业33.9万余家,近5年来,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增速上升。

  规划明确,力争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至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说,将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配套企业加快精密齿轮、润滑油脂、编码器等研发、工程化验证和迭代升级。

  着眼于市场,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

  规划明确,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

  汪宏表示,“十四五”期间,将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深耕行业应用、拓展新兴应用、做强特色应用。

  工信部明确,在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比如汽车、电子、机械等,着力开发和推广机器人新产品,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智慧生活。在初步应用和潜在需求比较旺盛的领域,比如矿山、农业、电力等,结合具体场景,开展试点示范。在特定细分场景、环节及领域,形成专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复制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机器人方面,重点研制面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真空(洁净)机器人,面向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协作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方面,重点研制果园除草、精准植保、采摘收获等农业机器人,采掘、巡检等矿业机器人,手术、护理等医疗康复机器人,以及包括讲解导引、配送在内的公共服务机器人等等。

  “我们将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汪宏说。(记者张辛欣)



编辑:钱谦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