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感受人与城墙的连接

时间:2022-01-1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点击量:806

走进南京城墙博物馆

  感受人与城墙的连接

  本报记者 尹晓宇

  俯瞰南京城墙博物馆。本文图片均由南京城墙博物馆提供

  博物馆内展示的城墙砖。本文图片均由南京城墙博物馆提供

  “到南京城墙博物馆看什么?”江苏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麟2016年筹划建馆时就面临这样的提问。因为如果光是看城墙、看城砖,还不如在城墙上走一走,观众没有必要来博物馆。

  日前,南京城墙博物馆试开放运营。这座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基本陈列围绕“旷世城垣”主题,从设计思想、筑城技术、皇都威仪、军事防御、遗产传承5个方面,展示各类文物2000多件(套),并通过场景复原、数字沙盘、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观众深入感受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人与城墙的连接。

  城砖烧造大有讲究

  公元1366年,明朝建立前2年,朱元璋下达“筑城令”。历经28年,耗费城砖上亿块,最终筑成包括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的南京明城墙。现存25公里的京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时至今日,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垣。

  南京城墙博物馆内有一座从江西黎川易地保护搬迁而来的馒头窑,直径超3米,高度超2米,窑门在明代开窑时被打破,后上方还有3支短烟囱。窑内出土的砖坯印有“建昌府”“新城县”字样,与南京城墙上印有“建昌府”的城砖相吻合,证实了此窑即为明代烧造南京城墙砖的遗址之一。

  明城墙砖要求“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烧造上大有讲究。泥料要选择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黏土,堆放后经日晒雨淋使其中的颗粒分解,再过筛使之更加细腻,然后用经过曝晒的水,浸泡去除酸、碱成分,再经人或牛的反复踩踏去除气泡,最后将砖泥填入城砖模具中制坯,在砖坯上模压或刻划出砖文。

  入窑烧制是制砖最关键的环节。待砖坯火候烧足后,窑工堵住烟道,在缺氧环境下,砖坯中的红色高价铁被还原成淡绿色低价铁,再加上柴薪的黑炭粒子渗入,砖就变成青灰色,硬度比红砖更高。这时还有重要一步叫做“窨水”——在窑顶大量浇水,水渗入窑内既可以降温又可以隔绝空气,避免砖氧化变红,使其一直保持青灰色。

  马麟介绍,从史料和考古发掘来看,明代参与南京城墙砖烧造的地区多达37府、近160多个县,主要集中在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5省。广大劳动人民用匠心和汗水制造出高质量的城砖,砌筑起屹立数百载的南京城墙。

  铭文蕴藏丰富信息

  从明城墙建造之日起,城墙就成为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住在城墙附近的市民,多年来的生活已与城墙融为一体;每逢重阳佳节,登城墙成为南京人登高习俗的一种表达;在城墙砖上,老南京可能会发现自己祖上亲人的名字……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一个由700多块城砖组成的展厅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震撼。一块块砖列阵排布于展墙上,铭文面朝外,砖上铭文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印有“南京工部关防”铭文的城墙砖,表明除沿江地区外,中央政府的工部也直接参与制砖;印有“水军右卫中所”“广洋右所”铭文的砖表示军队也参与烧砖;而铭文中出现“天界寺”“报恩寺”“龙吟观”等名称,表明寺观也要承担烧砖任务。

  砖上铭文内容是逐渐丰富的,早期铭文一般只见“某某府”字样,后期的铭文中则可见某府某县,并有多层级人名,这是城墙砖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的体现。展厅里有一块标识了九级责任制的砖,铭文涉及提调官、通判、司吏、主簿、总甲、甲首、小甲、窑匠、造砖人夫。砖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可据此追究责任。据统计,明城墙砖上的责任层级一般有九级,最多的达十一级。

  马麟告诉记者,自2018年以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实施“南京城墙本体砖文信息采集”项目,借助GPS定位系统、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技术手段,完成了现存25公里南京城墙本体砖文信息采集,获取了17万余块清晰铭文城砖照片与坐标定位,实现了对南京城墙砖文信息的抢救性保护和永久性保存,并建立了可供查询利用的城砖铭文电子资料库。

  南京城墙博物馆内有城砖铭文查询设备,观众可根据姓氏、地点等进行查询,找到与自己“沾亲带故”的城砖。展厅外还有“我们的城墙”多媒体播放屏,100多位讲述者叙说自己与城墙的故事,以个人记忆为切入点,反映半个多世纪来南京城墙的变迁。

  文物见证历史硝烟

  马麟介绍,军事防御板块是南京城墙博物馆展陈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板块,南京城墙作为军事防御工事所见证的历史和发挥的作用,是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城墙的夹层没有夯土,而是由一块块砖砌成的,这与元末出现的火器作战有关。

  展品中有一件明万历六年(1578年)制造的铜质佛朗机,长约1.5米,可架在城墙垛口调整射击角度。其后部有一个长方形凹槽,用来装填子铳和弹药,发射后即可更换。嘉靖元年(1522年),明军在珠江口击败葡萄牙舰船,缴获20多门佛朗机炮。这种先进火炮的威力让明军印象深刻,朝廷当即下令工部在南京兵仗局进行仿制,首批试制成功的26门佛朗机成为守卫南京城墙的利器。

  南京城墙还见证了抗日激战。博物馆内展出了一批抗战文物:“中华东门”“中华西门”匾额上,弹孔痕迹清晰可见;武定门机枪暗堡内发现的水烟壶、雪花膏瓶、印章、刺刀和子弹等,正是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时,武定门守军反抗侵华日军的见证。

  走出展厅,沿着仿照中华门瓮城马道设计的坡道上行,来到博物馆的屋顶,这是一个宽阔的观景平台,目之所及是绵延的中华门段城墙。“博物馆和周边风貌融为一体,既尊重了城墙、尊重了历史,又让百姓感受到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参观南京城墙博物馆后评价道。

  “南京城墙博物馆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处处体现了对文物的尊重,妥善处理了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马麟介绍,目前,南京、西安、兴城、荆州、襄阳、临海、寿县、凤阳等14座城市的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涵盖了“都城—府城—县城—卫所城”的完整体系,而南京城墙博物馆是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大展示地。


编辑:钱谦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感受人与城墙的连接

时间:2022-01-1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走进南京城墙博物馆

  感受人与城墙的连接

  本报记者 尹晓宇

  俯瞰南京城墙博物馆。本文图片均由南京城墙博物馆提供

  博物馆内展示的城墙砖。本文图片均由南京城墙博物馆提供

  “到南京城墙博物馆看什么?”江苏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麟2016年筹划建馆时就面临这样的提问。因为如果光是看城墙、看城砖,还不如在城墙上走一走,观众没有必要来博物馆。

  日前,南京城墙博物馆试开放运营。这座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基本陈列围绕“旷世城垣”主题,从设计思想、筑城技术、皇都威仪、军事防御、遗产传承5个方面,展示各类文物2000多件(套),并通过场景复原、数字沙盘、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观众深入感受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人与城墙的连接。

  城砖烧造大有讲究

  公元1366年,明朝建立前2年,朱元璋下达“筑城令”。历经28年,耗费城砖上亿块,最终筑成包括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的南京明城墙。现存25公里的京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时至今日,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垣。

  南京城墙博物馆内有一座从江西黎川易地保护搬迁而来的馒头窑,直径超3米,高度超2米,窑门在明代开窑时被打破,后上方还有3支短烟囱。窑内出土的砖坯印有“建昌府”“新城县”字样,与南京城墙上印有“建昌府”的城砖相吻合,证实了此窑即为明代烧造南京城墙砖的遗址之一。

  明城墙砖要求“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烧造上大有讲究。泥料要选择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黏土,堆放后经日晒雨淋使其中的颗粒分解,再过筛使之更加细腻,然后用经过曝晒的水,浸泡去除酸、碱成分,再经人或牛的反复踩踏去除气泡,最后将砖泥填入城砖模具中制坯,在砖坯上模压或刻划出砖文。

  入窑烧制是制砖最关键的环节。待砖坯火候烧足后,窑工堵住烟道,在缺氧环境下,砖坯中的红色高价铁被还原成淡绿色低价铁,再加上柴薪的黑炭粒子渗入,砖就变成青灰色,硬度比红砖更高。这时还有重要一步叫做“窨水”——在窑顶大量浇水,水渗入窑内既可以降温又可以隔绝空气,避免砖氧化变红,使其一直保持青灰色。

  马麟介绍,从史料和考古发掘来看,明代参与南京城墙砖烧造的地区多达37府、近160多个县,主要集中在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5省。广大劳动人民用匠心和汗水制造出高质量的城砖,砌筑起屹立数百载的南京城墙。

  铭文蕴藏丰富信息

  从明城墙建造之日起,城墙就成为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住在城墙附近的市民,多年来的生活已与城墙融为一体;每逢重阳佳节,登城墙成为南京人登高习俗的一种表达;在城墙砖上,老南京可能会发现自己祖上亲人的名字……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一个由700多块城砖组成的展厅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震撼。一块块砖列阵排布于展墙上,铭文面朝外,砖上铭文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印有“南京工部关防”铭文的城墙砖,表明除沿江地区外,中央政府的工部也直接参与制砖;印有“水军右卫中所”“广洋右所”铭文的砖表示军队也参与烧砖;而铭文中出现“天界寺”“报恩寺”“龙吟观”等名称,表明寺观也要承担烧砖任务。

  砖上铭文内容是逐渐丰富的,早期铭文一般只见“某某府”字样,后期的铭文中则可见某府某县,并有多层级人名,这是城墙砖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的体现。展厅里有一块标识了九级责任制的砖,铭文涉及提调官、通判、司吏、主簿、总甲、甲首、小甲、窑匠、造砖人夫。砖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可据此追究责任。据统计,明城墙砖上的责任层级一般有九级,最多的达十一级。

  马麟告诉记者,自2018年以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实施“南京城墙本体砖文信息采集”项目,借助GPS定位系统、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技术手段,完成了现存25公里南京城墙本体砖文信息采集,获取了17万余块清晰铭文城砖照片与坐标定位,实现了对南京城墙砖文信息的抢救性保护和永久性保存,并建立了可供查询利用的城砖铭文电子资料库。

  南京城墙博物馆内有城砖铭文查询设备,观众可根据姓氏、地点等进行查询,找到与自己“沾亲带故”的城砖。展厅外还有“我们的城墙”多媒体播放屏,100多位讲述者叙说自己与城墙的故事,以个人记忆为切入点,反映半个多世纪来南京城墙的变迁。

  文物见证历史硝烟

  马麟介绍,军事防御板块是南京城墙博物馆展陈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板块,南京城墙作为军事防御工事所见证的历史和发挥的作用,是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城墙的夹层没有夯土,而是由一块块砖砌成的,这与元末出现的火器作战有关。

  展品中有一件明万历六年(1578年)制造的铜质佛朗机,长约1.5米,可架在城墙垛口调整射击角度。其后部有一个长方形凹槽,用来装填子铳和弹药,发射后即可更换。嘉靖元年(1522年),明军在珠江口击败葡萄牙舰船,缴获20多门佛朗机炮。这种先进火炮的威力让明军印象深刻,朝廷当即下令工部在南京兵仗局进行仿制,首批试制成功的26门佛朗机成为守卫南京城墙的利器。

  南京城墙还见证了抗日激战。博物馆内展出了一批抗战文物:“中华东门”“中华西门”匾额上,弹孔痕迹清晰可见;武定门机枪暗堡内发现的水烟壶、雪花膏瓶、印章、刺刀和子弹等,正是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时,武定门守军反抗侵华日军的见证。

  走出展厅,沿着仿照中华门瓮城马道设计的坡道上行,来到博物馆的屋顶,这是一个宽阔的观景平台,目之所及是绵延的中华门段城墙。“博物馆和周边风貌融为一体,既尊重了城墙、尊重了历史,又让百姓感受到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参观南京城墙博物馆后评价道。

  “南京城墙博物馆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处处体现了对文物的尊重,妥善处理了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马麟介绍,目前,南京、西安、兴城、荆州、襄阳、临海、寿县、凤阳等14座城市的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涵盖了“都城—府城—县城—卫所城”的完整体系,而南京城墙博物馆是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大展示地。


编辑:钱谦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