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大起大落的2021,你的“钱袋”还好吗?

时间:2022-01-11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点击量:641

 过去这两年,年轻人对理财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股票、基金市场的大起大落,让许多年轻人感受到财富起伏的“心跳体验”,同时也教会了许多幻想“暴富”的年轻人何谓“风险”。

  随着国民理财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意识地配置闲置资金,寻求投资收益。然而,理财意识的觉醒,并不会自动带来理财经验和知识,不乏有年轻人盲目冲入市场,蒙受巨大损失。而这也反过来让一些谨慎的年轻人对“理财”产生了妖魔化的认识,落入了另一个极端。面对理财,不同的年轻人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也只有走近他们,才能更清楚地透视当代青年的理财观。

  此前,据第一财经等媒体调查,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相比于中年群体出于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而选择股票、创业等投资手段,30岁以下的年轻人整体亏损承受能力较弱,更倾向于选择定投、基金等收益适中且风险较低的理财形式。

  此外,调查还发现:年轻投资者对活期和短线产品更偏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中长期产品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90后、95后中,只购买银行定存、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类基础产品的用户更多。不过,近两年,也有不少年轻人开设了股票甚至期货账户,主动选择更高风险、门槛更高的投资手段。

  在与采访对象年龄相仿的“理财新手”中,有人自带专业背景,也有人纯靠自学成才。他们或冷静、或冲动、或保守、或大胆,而这也带来了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如何理财归根结底是个人选择,收益风险都由决策者自行承担;但另一方面,社会也应提供必要的劝告与提示,引导年轻人形成健康、成熟的理财观。

  针对年轻人可能在理财中踩到的“坑”,记者采访了经济学研究者、资深财经评论员刘远举。在刘远举看来:年轻人有了余钱,不当“月光族”,主动尝试投资理财,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好事。在众多理财形式中,投资基金算是相对稳妥的理财方式。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投资基金时有一定的“追星”的倾向,把基金经理当作“明星”来追,这种投资方式,就不是那么理性。

  此外,网上还有不少打着“理财课”旗号的骗局,专门坑害缺乏主见、容易盲从的“小白”。这些课程要么免费,要么非常廉价,但其背后的“套路”,却是想方设法诱导学员购买高价课程或其他理财业务,对于这类陷阱,年轻人也要特别留意。

  对有意理财的年轻人而言,要帮他们“避雷”,投资者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件事上,提供理财服务的开户平台与大众媒体都应积极承担责任,以此保护青年投资者权益不受侵害。初入金融市场,年轻的“理财新手”需要学习、领会的远不止上文提到的这些。在“一阵风”式的理财热潮面前,主流社会无疑希望年轻人能少走弯路、多长记性,在财产和思想上都有所收获。


编辑:钱谦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大起大落的2021,你的“钱袋”还好吗?

时间:2022-01-11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过去这两年,年轻人对理财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股票、基金市场的大起大落,让许多年轻人感受到财富起伏的“心跳体验”,同时也教会了许多幻想“暴富”的年轻人何谓“风险”。

  随着国民理财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意识地配置闲置资金,寻求投资收益。然而,理财意识的觉醒,并不会自动带来理财经验和知识,不乏有年轻人盲目冲入市场,蒙受巨大损失。而这也反过来让一些谨慎的年轻人对“理财”产生了妖魔化的认识,落入了另一个极端。面对理财,不同的年轻人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也只有走近他们,才能更清楚地透视当代青年的理财观。

  此前,据第一财经等媒体调查,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相比于中年群体出于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而选择股票、创业等投资手段,30岁以下的年轻人整体亏损承受能力较弱,更倾向于选择定投、基金等收益适中且风险较低的理财形式。

  此外,调查还发现:年轻投资者对活期和短线产品更偏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中长期产品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90后、95后中,只购买银行定存、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类基础产品的用户更多。不过,近两年,也有不少年轻人开设了股票甚至期货账户,主动选择更高风险、门槛更高的投资手段。

  在与采访对象年龄相仿的“理财新手”中,有人自带专业背景,也有人纯靠自学成才。他们或冷静、或冲动、或保守、或大胆,而这也带来了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如何理财归根结底是个人选择,收益风险都由决策者自行承担;但另一方面,社会也应提供必要的劝告与提示,引导年轻人形成健康、成熟的理财观。

  针对年轻人可能在理财中踩到的“坑”,记者采访了经济学研究者、资深财经评论员刘远举。在刘远举看来:年轻人有了余钱,不当“月光族”,主动尝试投资理财,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好事。在众多理财形式中,投资基金算是相对稳妥的理财方式。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投资基金时有一定的“追星”的倾向,把基金经理当作“明星”来追,这种投资方式,就不是那么理性。

  此外,网上还有不少打着“理财课”旗号的骗局,专门坑害缺乏主见、容易盲从的“小白”。这些课程要么免费,要么非常廉价,但其背后的“套路”,却是想方设法诱导学员购买高价课程或其他理财业务,对于这类陷阱,年轻人也要特别留意。

  对有意理财的年轻人而言,要帮他们“避雷”,投资者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件事上,提供理财服务的开户平台与大众媒体都应积极承担责任,以此保护青年投资者权益不受侵害。初入金融市场,年轻的“理财新手”需要学习、领会的远不止上文提到的这些。在“一阵风”式的理财热潮面前,主流社会无疑希望年轻人能少走弯路、多长记性,在财产和思想上都有所收获。


编辑:钱谦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