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陌上谁人依旧,固守流年》:梁实秋之人间烟火气

时间:2022-01-19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点击量:994

 人间烟火如何?读此书可以给你一个答案。

  生于1903年的梁实秋是一代文学大师,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我们在这部作品集中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一个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与众人无异。有“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不妨稍为放肆一些。”的“吃饭自由”,有“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的“人生领悟”,有“只求平安少生事,莫在代沟之内起风波。”的“少年烦恼”,他烦恼众人之烦恼,喜悦众人之喜悦,他只是比我们多了更多思考和总结,书写着他为之疑惑而又充满热爱的真实生活。

     享年八十多岁的梁实秋,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体悟。“任性”是豆瓣一位读者对其中一些文章给出的评价,可见梁实秋文笔间流露出的不仅是普通人的日常,还有一种颇为独特的自由--想说就说,该骂当骂。梁老在部分文章中描述的所见所闻,时至今日似乎仍然具有“普适性”。《旁若无人》批评的是电影院里不知顾及她人感受的低素质行为,《厌恶女性者》为女性正名,那句“把女人说得一无是处,其结论是‘避免接近女人’”与现如今部分人“接近男人会变得不幸。”一类说辞似有异曲同工之处。文明与否,公共场合行为高下立判;性别歧视,如今也仍然存在。该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公民,拥有独立且高尚的思想品质与精神境界,值得所有人去深思。

零雨潸潸、虹销雨雾、茶尽三碗、烟罄半听。看惯了滥觞于互联网的矫情文案,梁实秋的用词让人宁静。他曾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或许“孤独”比“寂寞”更容易被提起,行走在行色匆匆、面无表情的都市街头,他人与你无所相关,擦肩而过后将了无音讯,在你面前消失殆尽。梁实秋所说的“寂寞”,并非是这种“孤独”,是“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他享受于这种清福,是“遗世而独立”的飘忽欲仙,是“心远地自偏”的空灵悠逸,这种寂寞难得之甚,以至于如他所言,跳出了尘世的渣滓,与古人鼓腹而游。或许可以这样说,今人的孤独是被迫的,而梁实秋的寂寞,却是“自找的”。在感受渺小中求得自己存在的证明,我以为是最真的法子。

引经据典,博览群书。每一文章观点之鲜明,佐证之言皆确乎经典,是文采,还是阅历,各人恐能自知。“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梁实秋笔下的朴素真理,大概就如这句话一般简明了当罢。


编辑:钱谦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陌上谁人依旧,固守流年》:梁实秋之人间烟火气

时间:2022-01-19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

 人间烟火如何?读此书可以给你一个答案。

  生于1903年的梁实秋是一代文学大师,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我们在这部作品集中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一个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与众人无异。有“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不妨稍为放肆一些。”的“吃饭自由”,有“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的“人生领悟”,有“只求平安少生事,莫在代沟之内起风波。”的“少年烦恼”,他烦恼众人之烦恼,喜悦众人之喜悦,他只是比我们多了更多思考和总结,书写着他为之疑惑而又充满热爱的真实生活。

     享年八十多岁的梁实秋,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体悟。“任性”是豆瓣一位读者对其中一些文章给出的评价,可见梁实秋文笔间流露出的不仅是普通人的日常,还有一种颇为独特的自由--想说就说,该骂当骂。梁老在部分文章中描述的所见所闻,时至今日似乎仍然具有“普适性”。《旁若无人》批评的是电影院里不知顾及她人感受的低素质行为,《厌恶女性者》为女性正名,那句“把女人说得一无是处,其结论是‘避免接近女人’”与现如今部分人“接近男人会变得不幸。”一类说辞似有异曲同工之处。文明与否,公共场合行为高下立判;性别歧视,如今也仍然存在。该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公民,拥有独立且高尚的思想品质与精神境界,值得所有人去深思。

零雨潸潸、虹销雨雾、茶尽三碗、烟罄半听。看惯了滥觞于互联网的矫情文案,梁实秋的用词让人宁静。他曾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或许“孤独”比“寂寞”更容易被提起,行走在行色匆匆、面无表情的都市街头,他人与你无所相关,擦肩而过后将了无音讯,在你面前消失殆尽。梁实秋所说的“寂寞”,并非是这种“孤独”,是“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他享受于这种清福,是“遗世而独立”的飘忽欲仙,是“心远地自偏”的空灵悠逸,这种寂寞难得之甚,以至于如他所言,跳出了尘世的渣滓,与古人鼓腹而游。或许可以这样说,今人的孤独是被迫的,而梁实秋的寂寞,却是“自找的”。在感受渺小中求得自己存在的证明,我以为是最真的法子。

引经据典,博览群书。每一文章观点之鲜明,佐证之言皆确乎经典,是文采,还是阅历,各人恐能自知。“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梁实秋笔下的朴素真理,大概就如这句话一般简明了当罢。


编辑:钱谦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