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约是写了五十年书法,画了四十几年的画,到今天,我对于书画的感情,仍像是第一次与它们见面一样。我一直说我会热爱书法和绘画一辈子。”
戴琴芳老师看到我们来了,赶忙招呼我们坐下,一边客气地端上果盘小食,一边和我们寒暄着。书房里飘散着一股浓浓的墨汁香,还有桌上茶杯里散发出的腾腾雾气,今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生于一九六三年的戴琴芳,看上去让人猜不透年龄。人们常常认为女孩子的年龄难以深究,是个“不能说的秘密”,我却觉得女孩的年龄不仅仅局限于她的生理年龄,而是给人的一种感觉,如若是充盈着少女感,则称之为十八岁也并无不妥。
江苏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秋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戴琴芳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对书法和绘画的热爱与坚持,也让她日后成为了太仓弇州书画院的副院长。
自古以来世上最易之事是为“坚持”,最难之事也是“坚持”,戴琴芳自小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燃起了对书法的浓烈热爱,不论冬秋春夏,总是难释手中之卷,对书法艺术悉心钻研,当同龄的孩子都在玩闹嬉笑时,她选择默默拿起手中的笔,一遍又一遍地临帖,有时一练习就是一天,常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出来,“我不觉得累,我觉得(那些字)就像是我的朋友,只不过他们说的话只有我能听懂。”她说话时神采飞扬,快乐地像是在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
她仍然记得十三岁的那个夏日午后,父亲带着神神秘秘的笑意给认真练习书法的她端来一杯清凉冰爽的酸梅汤——顺便还“捎”来了一本《芥子园画谱》与《山水画基础技法》,她一口气将酸梅汤全部灌入肚中,“爸,你太好啦!”。戴琴芳仍然记得,十三岁的那个夏日午后,她把这两本书当作了自己最爱的宝贝,每一页都悉心研究,力争每一种技巧都烂熟于心、了然于胸。绘画是一种修炼,对于戴琴芳来说,更是一场旷日持久又充满企盼的修行。
“我的恩师是邢少兰老师,在我学画的这几十年里,邢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我。”戴琴芳的脸上流露出感激和崇敬,从抽屉里拿出自己与邢少兰老师的合影,“我一直都感谢他老人家。”邢少兰是有名的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也是著名画家宋文治的得意门生,如果说父亲给的那两本书是一扇走向书画艺术道路的大门,那么邢少兰老师就是她那扇艺术之门的金钥匙,老师的严格教导、自身的刻苦钻研,戴琴芳每每有所体悟,皆记录于册,勤学苦练,是老师给她最好的精神传授。
十年磨一剑,一九九七年 三月,戴琴芳在《潇湘杯》书法大赛上崭露头角,荣获三等奖,且其作品编入了《当代书法家佳作荟萃》一书。同年六月,她在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书画展上被众人熟知,一九九九年八月入编《中国人才世纪献词》、《辉煌成就,世纪曙光》等书籍。2005年,一幅《钓鱼》获得全国特别金奖,一时间声名鹊起。
有时,她在艺术与文化的关系中思索探寻,而与常人不同,戴琴芳重视“读书”与“艺术”的“内在桥梁”,她认为,读书为画外之功,是画的灵魂,也是画的根基。画论、史学、诗词,都是她置于案头随手翻阅的“座上宾”,“我的创作脱离不了书籍。这是真话。”她拍拍案上的书堆,对着老朋友亲切问候。
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昭示着国家繁荣昌盛的状态,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是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制胜法宝”。将传统艺术身体力行传承下去,是戴琴芳的创作信条。无一日不画,无一日不学,无一日不思。大寒已至,春光未远,她身后的座右铭让人眼眶一湿:“我会一直拿着笔,直到拿不动为止。”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我大约是写了五十年书法,画了四十几年的画,到今天,我对于书画的感情,仍像是第一次与它们见面一样。我一直说我会热爱书法和绘画一辈子。”
戴琴芳老师看到我们来了,赶忙招呼我们坐下,一边客气地端上果盘小食,一边和我们寒暄着。书房里飘散着一股浓浓的墨汁香,还有桌上茶杯里散发出的腾腾雾气,今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生于一九六三年的戴琴芳,看上去让人猜不透年龄。人们常常认为女孩子的年龄难以深究,是个“不能说的秘密”,我却觉得女孩的年龄不仅仅局限于她的生理年龄,而是给人的一种感觉,如若是充盈着少女感,则称之为十八岁也并无不妥。
江苏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秋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戴琴芳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对书法和绘画的热爱与坚持,也让她日后成为了太仓弇州书画院的副院长。
自古以来世上最易之事是为“坚持”,最难之事也是“坚持”,戴琴芳自小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燃起了对书法的浓烈热爱,不论冬秋春夏,总是难释手中之卷,对书法艺术悉心钻研,当同龄的孩子都在玩闹嬉笑时,她选择默默拿起手中的笔,一遍又一遍地临帖,有时一练习就是一天,常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出来,“我不觉得累,我觉得(那些字)就像是我的朋友,只不过他们说的话只有我能听懂。”她说话时神采飞扬,快乐地像是在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
她仍然记得十三岁的那个夏日午后,父亲带着神神秘秘的笑意给认真练习书法的她端来一杯清凉冰爽的酸梅汤——顺便还“捎”来了一本《芥子园画谱》与《山水画基础技法》,她一口气将酸梅汤全部灌入肚中,“爸,你太好啦!”。戴琴芳仍然记得,十三岁的那个夏日午后,她把这两本书当作了自己最爱的宝贝,每一页都悉心研究,力争每一种技巧都烂熟于心、了然于胸。绘画是一种修炼,对于戴琴芳来说,更是一场旷日持久又充满企盼的修行。
“我的恩师是邢少兰老师,在我学画的这几十年里,邢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我。”戴琴芳的脸上流露出感激和崇敬,从抽屉里拿出自己与邢少兰老师的合影,“我一直都感谢他老人家。”邢少兰是有名的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也是著名画家宋文治的得意门生,如果说父亲给的那两本书是一扇走向书画艺术道路的大门,那么邢少兰老师就是她那扇艺术之门的金钥匙,老师的严格教导、自身的刻苦钻研,戴琴芳每每有所体悟,皆记录于册,勤学苦练,是老师给她最好的精神传授。
十年磨一剑,一九九七年 三月,戴琴芳在《潇湘杯》书法大赛上崭露头角,荣获三等奖,且其作品编入了《当代书法家佳作荟萃》一书。同年六月,她在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书画展上被众人熟知,一九九九年八月入编《中国人才世纪献词》、《辉煌成就,世纪曙光》等书籍。2005年,一幅《钓鱼》获得全国特别金奖,一时间声名鹊起。
有时,她在艺术与文化的关系中思索探寻,而与常人不同,戴琴芳重视“读书”与“艺术”的“内在桥梁”,她认为,读书为画外之功,是画的灵魂,也是画的根基。画论、史学、诗词,都是她置于案头随手翻阅的“座上宾”,“我的创作脱离不了书籍。这是真话。”她拍拍案上的书堆,对着老朋友亲切问候。
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昭示着国家繁荣昌盛的状态,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是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制胜法宝”。将传统艺术身体力行传承下去,是戴琴芳的创作信条。无一日不画,无一日不学,无一日不思。大寒已至,春光未远,她身后的座右铭让人眼眶一湿:“我会一直拿着笔,直到拿不动为止。”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