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用爱照亮175个孩子求学路的“阿塔”,是一名退伍老兵

时间:2022-03-25来源:中国军网点击量:681

     “阿塔”,在哈萨克语中是“爸爸”之意。被170多个孩子叫爸爸,会是什么感觉?对沈建佳来说,答案无疑是幸福和欣慰。在过去的30多年里,沈建佳先后帮扶资助了175名贫困学子,也成了170多个孩子的“阿塔”。2021年11月沈建佳荣登“中国好人榜”,他的感人故事走出家乡,传遍全国。

       助人为乐的美名四处流传,身边的人也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可对沈建佳来说,再大的荣誉,日子仍与往常无二。“唯一想做的就是想着法儿把孩子们照顾好,陪伴他们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这段艰难岁月。”一如他的童年,有束光照在了他的身上。后来,他也想成为点灯的人。

1.webp.jpg

儿时温暖系心间 助学帮扶报恩情

      沈建佳是特克斯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退役军人。1979年沈建佳光荣入伍,参军之初,他便下定决心要做像雷锋一样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普通一兵。繁重的任务训练之余,他常利用休息时间帮战友们洗衣、修鞋,到驻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照顾孤寡老人。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他被部队授予了“雷锋标兵”称号。他的老连长曾这样评价他:“沈建佳在帮助别人时,有一种倾尽全力的信念,很真诚、也很感人!”而这份倾尽全力的信念,源于他曾经获得的温暖。

      两岁那年,沈建佳随着父母来到了特克斯县,家里兄弟姐妹6个,一大家子日子过得很艰难,周围邻居们时常会向他家伸出援手。“邻居你端一碗饭、我送一袋杂粮,支撑着我们一家挨过那段艰难的日子。”每每回忆起童年,邻居的关心、乡亲们的援助,都让沈建佳感觉无比温暖。长大后的他暗下决心,要把这份爱心一直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感受到他曾感受到的温暖与爱。

      1987年的一天,从部队转业的沈建佳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在县电影院门口看到有一个学生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沈建佳见情况危急,急忙将学生送到县医院抢救,并支付了全部医药费用。

      从此,他对县城里来自农牧区的学生有了特别的关注,发现共有6名哈萨克族学生因家住60多公里以外,家中无力承担租房费用,上学成了大问题。

      沈建佳又和妻子商量想把这6个孩子接到家中,免费提供吃住,方便他们上学。妻子一开始是反对的,日子本来就不太宽裕,一下添6张嘴吃饭,生活压力太大了,更何况家里凭空多了6个人住,拥挤不堪,实在是不太方便。

      沈建佳就拉着妻子天天谈心,被磨久了,妻子渐渐的也就心软松了口。于是,沈建佳又专程找到这些孩子的家长商量,在征得同意后,把6个孩子接到家里,承担起他们吃、住、用一切费用,一直供养他们直到考上大学。

      也是从那一年起,他将儿时邻居们给予的温暖,源源不断地化作了帮助困难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动力。

2.webp.jpg

默默三十载付出 换来百余声“阿塔”

      从小失去双亲的维吾尔族姑娘阿尔曼,是沈建佳第173个“孩子”,因叔叔无力抚养,被沈建佳接到家中,这个一度患上自闭症的孩子也慢慢接受并融入这个“大家庭”。她总说:“我长大了,也要向沈爸爸学习帮助别人,回报沈爸爸、回报社会。”

      事实上,在过去的30多年里,沈建佳累计拿出自己的全部工资近100万元,先后让来自13个民族的175个孩子在他家里无偿吃住,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也组建起了一个不同民族、不同姓氏的“温暖大家庭”。

3.webp.jpg

     “他们有的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一到放寒暑假都会来我这里,围着问有没有什么需要他们帮着做的,也会利用假期时间辅导学弟学妹们……”提起那些已经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沈建佳如数家珍,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除了帮助家里的孩子们,沈建佳还不忘那些家外的学生们。2012年9月,他认识了县双语中学高三年级柯尔克孜语12班的41名学生,这些孩子大都来自偏远牧区,家里条件都不太好。于是,他向老师了解了学生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困难,并想办法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缺少书本、钢笔等文具了,他就帮他们买回来;有的学生没有回家的路费,他就帮忙买车票,没有了伙食费,就分批叫到家里来为他们改善伙食。遇到文化底子薄的学生,他便义务担负起他们的校外辅导员,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还时时处处教育他们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就这样一直陪伴他们到高中毕业参加高考。高考的那几天,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在校门口守着“自己的孩子”。在沈建佳的陪伴帮助下,最终41个学生中有35人考取了疆内外各类大专院校,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4.webp.jpg

      如今,孩子们大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但每逢春节和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这些孩子们会不约而同的从各地赶来,与沈建佳这个“阿塔”(哈萨克语,爸爸)团聚,回家看看自己曾经玩过的玩具、睡过的童床、用过的瓷碗,还有“阿塔”的理发剪。

      每每听到一声声的“阿塔”,头发花白,满脸邹纹的沈建佳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5.webp.jpg

百花齐放春满天 传承基因践初心

      沈建佳常年济困助学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投奔”他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慕名而来要求加入“大家庭”的爱心人士也多了起来。沈建佳十分欣慰,也更加坚定了他把一生献给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信念。

6.webp.jpg

      2014年,已经退休的沈建佳被特克斯县党委聘任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并在他家成立了“沈建佳工作室”,为凝聚社会各界关心下一代力量建立了纽带桥梁,他的助学济困事业也迎来了春天。

      沈建佳发动同事、战友、亲戚朋友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建了“‘博爱’志愿者”“退伍老兵志愿者”“红十字会志愿者”“退休老干部志愿者”“‘五老’宣讲团”“爱心哥哥团”等6支爱心公益队伍。特别是“爱心哥哥团”,30多名成员均来自受沈建佳资助的孩子们。“哥哥们”专门利用寒暑假期帮助其他学弟学妹,把他们从“阿塔”这里得到的爱与呵护传递给更多的人。

7.webp.jpg

     “我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身边的世界变得更美好。”沈建佳手脚麻利地收拾着孩子们的房间。一放寒假,孩子都回了偏远牧区的家,房间里空荡荡的,但他心里却想着还能做些什么。

      这些年,沈建佳除了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照顾孩子们身上,还坚持收藏了不少藏品。“我感到不少人对祖国和新疆的发展史了解并不多,而一个个藏品却能将承载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这些藏品的新旧对比,更可以激励群众和孩子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铭记历史,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对沈建佳而言,这件事跟帮助孩子一样重要。

      2020年,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特克斯县老干局的支持帮助下,沈建佳拿出收藏在家的老物品,创办了一间40平米的红色文化展览馆——特克斯县关心下一代沈建佳红色展览馆。展览馆中的物品记录了老一辈们无法抹去的回忆,展示了特克斯县在祖国怀抱中的发展变化,见证了特克斯县一代代的人们追逐“中国梦”的历程。

8.webp.jpg

9.webp.jpg

      30多年来,沈建佳始终践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初心,将志愿服务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视红色文化传播为己任,将红色基因传承扛在肩,倾其所有却又无所不有,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编辑:臧晓玮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用爱照亮175个孩子求学路的“阿塔”,是一名退伍老兵

时间:2022-03-25来源:中国军网

     “阿塔”,在哈萨克语中是“爸爸”之意。被170多个孩子叫爸爸,会是什么感觉?对沈建佳来说,答案无疑是幸福和欣慰。在过去的30多年里,沈建佳先后帮扶资助了175名贫困学子,也成了170多个孩子的“阿塔”。2021年11月沈建佳荣登“中国好人榜”,他的感人故事走出家乡,传遍全国。

       助人为乐的美名四处流传,身边的人也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可对沈建佳来说,再大的荣誉,日子仍与往常无二。“唯一想做的就是想着法儿把孩子们照顾好,陪伴他们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这段艰难岁月。”一如他的童年,有束光照在了他的身上。后来,他也想成为点灯的人。

1.webp.jpg

儿时温暖系心间 助学帮扶报恩情

      沈建佳是特克斯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退役军人。1979年沈建佳光荣入伍,参军之初,他便下定决心要做像雷锋一样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普通一兵。繁重的任务训练之余,他常利用休息时间帮战友们洗衣、修鞋,到驻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照顾孤寡老人。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他被部队授予了“雷锋标兵”称号。他的老连长曾这样评价他:“沈建佳在帮助别人时,有一种倾尽全力的信念,很真诚、也很感人!”而这份倾尽全力的信念,源于他曾经获得的温暖。

      两岁那年,沈建佳随着父母来到了特克斯县,家里兄弟姐妹6个,一大家子日子过得很艰难,周围邻居们时常会向他家伸出援手。“邻居你端一碗饭、我送一袋杂粮,支撑着我们一家挨过那段艰难的日子。”每每回忆起童年,邻居的关心、乡亲们的援助,都让沈建佳感觉无比温暖。长大后的他暗下决心,要把这份爱心一直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感受到他曾感受到的温暖与爱。

      1987年的一天,从部队转业的沈建佳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在县电影院门口看到有一个学生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沈建佳见情况危急,急忙将学生送到县医院抢救,并支付了全部医药费用。

      从此,他对县城里来自农牧区的学生有了特别的关注,发现共有6名哈萨克族学生因家住60多公里以外,家中无力承担租房费用,上学成了大问题。

      沈建佳又和妻子商量想把这6个孩子接到家中,免费提供吃住,方便他们上学。妻子一开始是反对的,日子本来就不太宽裕,一下添6张嘴吃饭,生活压力太大了,更何况家里凭空多了6个人住,拥挤不堪,实在是不太方便。

      沈建佳就拉着妻子天天谈心,被磨久了,妻子渐渐的也就心软松了口。于是,沈建佳又专程找到这些孩子的家长商量,在征得同意后,把6个孩子接到家里,承担起他们吃、住、用一切费用,一直供养他们直到考上大学。

      也是从那一年起,他将儿时邻居们给予的温暖,源源不断地化作了帮助困难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动力。

2.webp.jpg

默默三十载付出 换来百余声“阿塔”

      从小失去双亲的维吾尔族姑娘阿尔曼,是沈建佳第173个“孩子”,因叔叔无力抚养,被沈建佳接到家中,这个一度患上自闭症的孩子也慢慢接受并融入这个“大家庭”。她总说:“我长大了,也要向沈爸爸学习帮助别人,回报沈爸爸、回报社会。”

      事实上,在过去的30多年里,沈建佳累计拿出自己的全部工资近100万元,先后让来自13个民族的175个孩子在他家里无偿吃住,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也组建起了一个不同民族、不同姓氏的“温暖大家庭”。

3.webp.jpg

     “他们有的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一到放寒暑假都会来我这里,围着问有没有什么需要他们帮着做的,也会利用假期时间辅导学弟学妹们……”提起那些已经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沈建佳如数家珍,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除了帮助家里的孩子们,沈建佳还不忘那些家外的学生们。2012年9月,他认识了县双语中学高三年级柯尔克孜语12班的41名学生,这些孩子大都来自偏远牧区,家里条件都不太好。于是,他向老师了解了学生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困难,并想办法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缺少书本、钢笔等文具了,他就帮他们买回来;有的学生没有回家的路费,他就帮忙买车票,没有了伙食费,就分批叫到家里来为他们改善伙食。遇到文化底子薄的学生,他便义务担负起他们的校外辅导员,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还时时处处教育他们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就这样一直陪伴他们到高中毕业参加高考。高考的那几天,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在校门口守着“自己的孩子”。在沈建佳的陪伴帮助下,最终41个学生中有35人考取了疆内外各类大专院校,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4.webp.jpg

      如今,孩子们大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但每逢春节和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这些孩子们会不约而同的从各地赶来,与沈建佳这个“阿塔”(哈萨克语,爸爸)团聚,回家看看自己曾经玩过的玩具、睡过的童床、用过的瓷碗,还有“阿塔”的理发剪。

      每每听到一声声的“阿塔”,头发花白,满脸邹纹的沈建佳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5.webp.jpg

百花齐放春满天 传承基因践初心

      沈建佳常年济困助学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投奔”他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慕名而来要求加入“大家庭”的爱心人士也多了起来。沈建佳十分欣慰,也更加坚定了他把一生献给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信念。

6.webp.jpg

      2014年,已经退休的沈建佳被特克斯县党委聘任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并在他家成立了“沈建佳工作室”,为凝聚社会各界关心下一代力量建立了纽带桥梁,他的助学济困事业也迎来了春天。

      沈建佳发动同事、战友、亲戚朋友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建了“‘博爱’志愿者”“退伍老兵志愿者”“红十字会志愿者”“退休老干部志愿者”“‘五老’宣讲团”“爱心哥哥团”等6支爱心公益队伍。特别是“爱心哥哥团”,30多名成员均来自受沈建佳资助的孩子们。“哥哥们”专门利用寒暑假期帮助其他学弟学妹,把他们从“阿塔”这里得到的爱与呵护传递给更多的人。

7.webp.jpg

     “我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身边的世界变得更美好。”沈建佳手脚麻利地收拾着孩子们的房间。一放寒假,孩子都回了偏远牧区的家,房间里空荡荡的,但他心里却想着还能做些什么。

      这些年,沈建佳除了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照顾孩子们身上,还坚持收藏了不少藏品。“我感到不少人对祖国和新疆的发展史了解并不多,而一个个藏品却能将承载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这些藏品的新旧对比,更可以激励群众和孩子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铭记历史,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对沈建佳而言,这件事跟帮助孩子一样重要。

      2020年,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特克斯县老干局的支持帮助下,沈建佳拿出收藏在家的老物品,创办了一间40平米的红色文化展览馆——特克斯县关心下一代沈建佳红色展览馆。展览馆中的物品记录了老一辈们无法抹去的回忆,展示了特克斯县在祖国怀抱中的发展变化,见证了特克斯县一代代的人们追逐“中国梦”的历程。

8.webp.jpg

9.webp.jpg

      30多年来,沈建佳始终践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初心,将志愿服务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视红色文化传播为己任,将红色基因传承扛在肩,倾其所有却又无所不有,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编辑:臧晓玮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