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高举红色圣火 传承沂蒙精神

时间:2022-04-20来源:点击量:720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红心迎朝阳。”这是山东临沂家喻户晓的歌曲《沂蒙颂》中奠定歌曲红色基调的几句歌词,这首歌以悠扬的旋律和高亢的唱腔唱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植根于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经过水与火的洗礼。他们始终坚定革命信仰,共同创造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党和军队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从1938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蓬勃涌现。

1 941年12月20日凌晨,在位于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沭河之东的渊子崖村,共有312名包含老幼妇孺在内的自卫队员,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利用村子的围墙,拿起土枪、土炮、铁锨、铡刀等英勇抗击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从凌晨一直激战到傍晚,终于在八路军帮助下赢得了胜利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激烈的相持阶段,发生于渊子崖村的这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胜利鼓舞了许多人,也使渊子崖村成为了“山东抗日第一村”。

就在渊子崖村的东南面,坐落着一个三面环水一面连山的村子——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沂蒙母亲”王换于就诞生于此。她为了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战时期创办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86位革命后代,但是她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了。

此外,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红色事业的立足、发展、传承而抛头颅洒热血搭桥建梁的还有无数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根据地共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人的幸福而血洒疆场。涌现出沂蒙红嫂、六姐妹等一大批先模人物。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2020年6月12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公布了《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弘扬沂蒙精神,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沂蒙精神能够在新时代更好的体现新价值,创造新能量,发挥新作用。

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蒙山沂水儿女也激着千千万万全中国的男男女女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时代里,继承革命先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以忠诚于党的赤子之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为、为、为人民而不懈奋斗。


编辑:潘洪国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高举红色圣火 传承沂蒙精神

时间:2022-04-20来源: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红心迎朝阳。”这是山东临沂家喻户晓的歌曲《沂蒙颂》中奠定歌曲红色基调的几句歌词,这首歌以悠扬的旋律和高亢的唱腔唱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植根于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经过水与火的洗礼。他们始终坚定革命信仰,共同创造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党和军队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从1938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蓬勃涌现。

1 941年12月20日凌晨,在位于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沭河之东的渊子崖村,共有312名包含老幼妇孺在内的自卫队员,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利用村子的围墙,拿起土枪、土炮、铁锨、铡刀等英勇抗击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从凌晨一直激战到傍晚,终于在八路军帮助下赢得了胜利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激烈的相持阶段,发生于渊子崖村的这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胜利鼓舞了许多人,也使渊子崖村成为了“山东抗日第一村”。

就在渊子崖村的东南面,坐落着一个三面环水一面连山的村子——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沂蒙母亲”王换于就诞生于此。她为了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战时期创办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86位革命后代,但是她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了。

此外,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红色事业的立足、发展、传承而抛头颅洒热血搭桥建梁的还有无数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根据地共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人的幸福而血洒疆场。涌现出沂蒙红嫂、六姐妹等一大批先模人物。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2020年6月12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公布了《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弘扬沂蒙精神,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沂蒙精神能够在新时代更好的体现新价值,创造新能量,发挥新作用。

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蒙山沂水儿女也激着千千万万全中国的男男女女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时代里,继承革命先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以忠诚于党的赤子之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为、为、为人民而不懈奋斗。


编辑:潘洪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