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曾栌贤身上有很多标签:“蓉漂”、工科女博士、基础教育工作者、户外运动爱好者……
除了上述标签之外,她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享受成都“先落户后就业”的人才落户政策第一人。2008年考入四川大学的曾栌贤,历经本、硕、博阶段后留校任教。现在,她是天府第七中学小学部课程中心副主任/数学科学教师。
曾栌贤的经历,反映了“蓉漂”学子扎根蓉城的新景象。而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成都不断迭代升级的人才政策体系。
2017年7月,成都出台“人才新政12条”,也是人才政策“1.0版”。彼时,成都率先推出“先落户后就业”“人才安居工程”“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举措,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来蓉发展。
2020年9月,成都人才政策升级至“2.0版”,由资源要素吸引人才转变为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其政策指向,正是培养、引进、用好科技创新人才。
2022年,围绕创建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成都转变人才开发思维,从“政策引才”向“生态营才”转变,从给政策给优惠的“1.0版本”、搭平台给机会的“2.0版本” 向优平台营生态的“3.0版本”迭代升级,将让“成都需要的人才”与“人才需要的成都”相互吻合,精准适配,同频共振。
伴随城市的飞速发展、政策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曾栌贤们”来到成都。截至目前,已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近60万人。
▲曾栌贤
首位享受人才落户的女博士:
“人才政策让我看到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渴求”
曾栌贤的故事,也是一个早已被大众所熟知的故事。
2017年7月20日,人才落户新政启动办理首日,成都市公安局办证大厅现场人才“挤挤”,刚刚博士毕业,手续齐全的曾栌贤,用5分钟便顺利完成落户,成为成都“人才落户第一人”。
消息传开,周围很多亲戚、朋友、学生都会向她咨询成都落户政策,每次她都会说:“成都是一座宜居又宜业的公园城市。不仅有美食美景,更有许多就业创业的机会。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这些年来,很多身边的朋友也因曾栌贤的“主动宣传”来到了这座城市。比如,有一个在外地读硕士研究生的表妹,向她咨询之后,很快把户口落在了四川天府新区。
“成都人才政策让我看到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渴求,对各类人才的诚意。”来蓉10余年,她所看到的是成都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地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每一位来成都创新创业的人才,都能受到社会尊重、享受城市礼遇。
时隔近5年,直到现在,提起自己当年成为落户第一人,她仍觉得十分激动和幸运。
“拿到成都户口后,在生活了10多年的城市,用新的身份再次感受,生活明明和以前并没有太多不同,但好像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曾栌贤说,这种感觉既熟悉又新鲜。让她觉得自己就是属于这个城市,就要在这里成家、立业,奔赴山海。
女博士怀揣对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理想
转型做基础教育
学校里的人都喜欢称她为“曾博士”。
为何一名工科博士转型当起了小学教师?
这是很多人都会问她的问题。
2017年博士毕业后,曾栌贤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研究生教务老师。与此同时她也在反复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转型做基础教育也不是偶然。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这个选择其实也有迹可循。
“这是一个让我一直热爱的行业。”她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她当过家教,本科毕业后做过教育培训,还曾去过多地支教。在川大任职时,她还曾做过一个关于人才培养的课题,通过对一些优秀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经历进行分析,她发现,他们的成功与其成长学习经历,尤其是小时候的学习经历息息相关。”这些人从小的经历,直接影响了他们后来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素养,以及面对挫折的态度等。”
▲曾栌贤与学生们
如何让学生也成长为这样的人?
“我想答案是基础教育。”她认为,这需要家庭与学校合力从小培养。
择定转型方向后,选择在成都这座生活了10来年的城市实现心中的理想,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下沉到小学一年级做基础教育,却在她意料之外。
她回忆说,2020年4月来天府七中小学部面试时,现场还是一片工地。在这片工地上,校长向她描绘了这所小学的未来:
这是一所12年一贯制的学校,意味着有机会可以把孩子从一年级带到高中毕业。在长达十二年的教育与陪伴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
如何培养?
“我们将孩子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作为课程来研究。这意味着,我不仅仅是当科任老师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儿童作为研究主体,从研究的角度进行课程开发,并提炼研究成果。”这让她觉得,自己将要做的这件事非常了不起,对基础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就这样,怀揣对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理想,2020年10月,她加入天府第七中学小学部,除了传授基础知识,还负责学校全域融合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推进。前期筹备近一年后,去年9月,第一批孩子入学,她成了一名有32个孩子班级的小学一年级科任老师。
“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所做的科研、融合课程开发是一件什么事。”说着这话,她带记者来到学校的“执仁动物博物馆”。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挂满了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的动物及生态环境模型。
她拿起一个A3纸大小的粘土模型告诉记者,这便是由她牵头开发的融合特色课程,布景都是孩子们在课程上用一个月时间建立起来的。她强调,手工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探究认识一个生物,我们还将带领孩子们学习到如何研究其生存的环境,以及现在的环境对生物、人类的影响,以此去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比起知识本身,课程更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发展。”
距离正式站上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岗位不到一年,谈及感受,她笑着说:“比我想象中要难很多。”很多孩子的表现,时常会超出她的想象。
能与孩子们在一起,陪伴并见证他们成长,这份快乐和幸福让她乐此不疲,同时也感受到意义和价值。
▲天府新区
公园城市:
“满足了青年人才对一座幸福之城所有的想象与期待”
快节奏工作,慢节奏生活。除了从成都人才政策里看到了这座城市对待年轻人的态度,在从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中,曾栌贤更感受到这座公园城市的宜居属性。
平时,曾栌贤与一般女孩并无不同:喜欢逛街美食,热爱旅游,尤其喜欢户外运动,比如长距离重装徒步和骑行,还有很多想要尝试的兴趣爱好。
成都,可以满足她对一座幸福之城所有的想象与期待。
▲天府新区水下书店
她告诉记者,工作调动后,生活圈也完全发生了变化,从繁华热闹充满烟火气的主城区,来到了高楼林立、处处见绿、步步是景的天府新区。平时下班后,她会去周边的天府公园、鹿溪河公园、兴隆湖等地享受生活。热爱户外运动的她认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和骑友,一到节假日,成都就成了他们的大本营——
一般来说,大家都会选择先到成都,在颇具烟火气的主城区聚一聚,再去西岭雪山或川西徒步、骑行。
让她惊讶的是,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走进成都,并爱上了成都。
▲兴隆湖
2021年1月,曾栌贤在海南骑行时曾遇到一位非常专业的长沙骑友,对方对成都的天府绿道赞不绝口,直言这才是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并强烈安利身边朋友到了成都,一定要在锦城湖至青龙湖一段骑行,“一路上风景非常赞,就是很专业的骑行路”。
随着对成都的日渐熟悉,认识了新的朋友,逐渐靠拢自己的梦想,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和目标,曾栌贤在心里慢慢地把自己与“成都人”画上了等号。“城市在发展,我也在向前,有一种我与成都共同成长的感觉。”
对于未来,她也充满期待。
曾栌贤的计划中,她会一往无前地在基础教育领域深耕,未来也将做很多科研工作;期待12年后,这一批孩子可以成长为独立自主并且敢于追求自我、做到终身自主学习的人。
“或许,我还会和爱人步入婚姻殿堂,人生迈入新阶段,或许还会有一个‘蓉漂宝宝’。”她坚信,成都这座城市,会朝着所有人期盼的那样去发展,“既充满烟火气,又兼具未来感”,一如过去五年一样。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实习生 张业欣 摄影记者 吕国应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90后”曾栌贤身上有很多标签:“蓉漂”、工科女博士、基础教育工作者、户外运动爱好者……
除了上述标签之外,她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享受成都“先落户后就业”的人才落户政策第一人。2008年考入四川大学的曾栌贤,历经本、硕、博阶段后留校任教。现在,她是天府第七中学小学部课程中心副主任/数学科学教师。
曾栌贤的经历,反映了“蓉漂”学子扎根蓉城的新景象。而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成都不断迭代升级的人才政策体系。
2017年7月,成都出台“人才新政12条”,也是人才政策“1.0版”。彼时,成都率先推出“先落户后就业”“人才安居工程”“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举措,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来蓉发展。
2020年9月,成都人才政策升级至“2.0版”,由资源要素吸引人才转变为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其政策指向,正是培养、引进、用好科技创新人才。
2022年,围绕创建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成都转变人才开发思维,从“政策引才”向“生态营才”转变,从给政策给优惠的“1.0版本”、搭平台给机会的“2.0版本” 向优平台营生态的“3.0版本”迭代升级,将让“成都需要的人才”与“人才需要的成都”相互吻合,精准适配,同频共振。
伴随城市的飞速发展、政策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曾栌贤们”来到成都。截至目前,已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近60万人。
▲曾栌贤
首位享受人才落户的女博士:
“人才政策让我看到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渴求”
曾栌贤的故事,也是一个早已被大众所熟知的故事。
2017年7月20日,人才落户新政启动办理首日,成都市公安局办证大厅现场人才“挤挤”,刚刚博士毕业,手续齐全的曾栌贤,用5分钟便顺利完成落户,成为成都“人才落户第一人”。
消息传开,周围很多亲戚、朋友、学生都会向她咨询成都落户政策,每次她都会说:“成都是一座宜居又宜业的公园城市。不仅有美食美景,更有许多就业创业的机会。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这些年来,很多身边的朋友也因曾栌贤的“主动宣传”来到了这座城市。比如,有一个在外地读硕士研究生的表妹,向她咨询之后,很快把户口落在了四川天府新区。
“成都人才政策让我看到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渴求,对各类人才的诚意。”来蓉10余年,她所看到的是成都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地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每一位来成都创新创业的人才,都能受到社会尊重、享受城市礼遇。
时隔近5年,直到现在,提起自己当年成为落户第一人,她仍觉得十分激动和幸运。
“拿到成都户口后,在生活了10多年的城市,用新的身份再次感受,生活明明和以前并没有太多不同,但好像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曾栌贤说,这种感觉既熟悉又新鲜。让她觉得自己就是属于这个城市,就要在这里成家、立业,奔赴山海。
女博士怀揣对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理想
转型做基础教育
学校里的人都喜欢称她为“曾博士”。
为何一名工科博士转型当起了小学教师?
这是很多人都会问她的问题。
2017年博士毕业后,曾栌贤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研究生教务老师。与此同时她也在反复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转型做基础教育也不是偶然。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这个选择其实也有迹可循。
“这是一个让我一直热爱的行业。”她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她当过家教,本科毕业后做过教育培训,还曾去过多地支教。在川大任职时,她还曾做过一个关于人才培养的课题,通过对一些优秀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经历进行分析,她发现,他们的成功与其成长学习经历,尤其是小时候的学习经历息息相关。”这些人从小的经历,直接影响了他们后来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素养,以及面对挫折的态度等。”
▲曾栌贤与学生们
如何让学生也成长为这样的人?
“我想答案是基础教育。”她认为,这需要家庭与学校合力从小培养。
择定转型方向后,选择在成都这座生活了10来年的城市实现心中的理想,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下沉到小学一年级做基础教育,却在她意料之外。
她回忆说,2020年4月来天府七中小学部面试时,现场还是一片工地。在这片工地上,校长向她描绘了这所小学的未来:
这是一所12年一贯制的学校,意味着有机会可以把孩子从一年级带到高中毕业。在长达十二年的教育与陪伴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人。
如何培养?
“我们将孩子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作为课程来研究。这意味着,我不仅仅是当科任老师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儿童作为研究主体,从研究的角度进行课程开发,并提炼研究成果。”这让她觉得,自己将要做的这件事非常了不起,对基础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就这样,怀揣对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理想,2020年10月,她加入天府第七中学小学部,除了传授基础知识,还负责学校全域融合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推进。前期筹备近一年后,去年9月,第一批孩子入学,她成了一名有32个孩子班级的小学一年级科任老师。
“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所做的科研、融合课程开发是一件什么事。”说着这话,她带记者来到学校的“执仁动物博物馆”。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挂满了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的动物及生态环境模型。
她拿起一个A3纸大小的粘土模型告诉记者,这便是由她牵头开发的融合特色课程,布景都是孩子们在课程上用一个月时间建立起来的。她强调,手工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探究认识一个生物,我们还将带领孩子们学习到如何研究其生存的环境,以及现在的环境对生物、人类的影响,以此去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比起知识本身,课程更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发展。”
距离正式站上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岗位不到一年,谈及感受,她笑着说:“比我想象中要难很多。”很多孩子的表现,时常会超出她的想象。
能与孩子们在一起,陪伴并见证他们成长,这份快乐和幸福让她乐此不疲,同时也感受到意义和价值。
▲天府新区
公园城市:
“满足了青年人才对一座幸福之城所有的想象与期待”
快节奏工作,慢节奏生活。除了从成都人才政策里看到了这座城市对待年轻人的态度,在从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中,曾栌贤更感受到这座公园城市的宜居属性。
平时,曾栌贤与一般女孩并无不同:喜欢逛街美食,热爱旅游,尤其喜欢户外运动,比如长距离重装徒步和骑行,还有很多想要尝试的兴趣爱好。
成都,可以满足她对一座幸福之城所有的想象与期待。
▲天府新区水下书店
她告诉记者,工作调动后,生活圈也完全发生了变化,从繁华热闹充满烟火气的主城区,来到了高楼林立、处处见绿、步步是景的天府新区。平时下班后,她会去周边的天府公园、鹿溪河公园、兴隆湖等地享受生活。热爱户外运动的她认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和骑友,一到节假日,成都就成了他们的大本营——
一般来说,大家都会选择先到成都,在颇具烟火气的主城区聚一聚,再去西岭雪山或川西徒步、骑行。
让她惊讶的是,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走进成都,并爱上了成都。
▲兴隆湖
2021年1月,曾栌贤在海南骑行时曾遇到一位非常专业的长沙骑友,对方对成都的天府绿道赞不绝口,直言这才是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并强烈安利身边朋友到了成都,一定要在锦城湖至青龙湖一段骑行,“一路上风景非常赞,就是很专业的骑行路”。
随着对成都的日渐熟悉,认识了新的朋友,逐渐靠拢自己的梦想,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和目标,曾栌贤在心里慢慢地把自己与“成都人”画上了等号。“城市在发展,我也在向前,有一种我与成都共同成长的感觉。”
对于未来,她也充满期待。
曾栌贤的计划中,她会一往无前地在基础教育领域深耕,未来也将做很多科研工作;期待12年后,这一批孩子可以成长为独立自主并且敢于追求自我、做到终身自主学习的人。
“或许,我还会和爱人步入婚姻殿堂,人生迈入新阶段,或许还会有一个‘蓉漂宝宝’。”她坚信,成都这座城市,会朝着所有人期盼的那样去发展,“既充满烟火气,又兼具未来感”,一如过去五年一样。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实习生 张业欣 摄影记者 吕国应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