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皇后冠服,至高无上的风华绝代

时间:2022-06-01来源:神州翰林院点击量:559

服章之美,谓之华。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服饰制度一直是历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服饰,不仅仅是美的代表,还是权力的象征。即便是后宫佳丽争奇斗艳,也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凤冠翟衣,那是只有至高无上的皇后才能穿戴。

 

皇后冠服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众多封建王朝中,隋代服制建设多有创见,皇后礼服“改制”就颇有建树。隋朝首开分离的“二部式”,打破了先秦以来女性礼服上衣下裳相连属的“深衣制”。隋朝的这套章服制度,对唐宋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皇后的冠服是由,凤冠、翟衣、中单、蔽膝、玉谷圭、玉革带、大带、大绶、玉佩、小绶、袜、舄等组成。隋朝的冠服也有一点自己的小改动,设袆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制度。这种改变也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动。

 

隋朝皇后的大礼服就是袆衣,通常是深青色衣上画有赤质五色的翟文,内衬中单,衣缘镶朱边,蔽膝随裳色,一般参加受册、助祭等大礼活动的时候才会穿着。

 

唐朝皇后的冠服也经历过小小的改变,唐朝建立伊始,百废待兴,没有过多精力改革章服制度,因此基本袭隋制,保持了袆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制度。皇后袆衣的款式也跟隋朝相似。

 

到了武德七年,《武德衣服令》对皇后服饰作了新的规定,把初期的四服简省为禕衣、鞠衣和钿铗礼衣三等。开元年间的《大唐开元礼》再次规范了服制,但整体变动不大,仍是三等服制。

 

皇后袆衣的配置是长衣、蔽膝、青襪、金舄,且衣上有晕翟纹饰。增加了首饰花十二树与皇帝的十二旒相配,并把唐初时標、撰的随裳色修改为朱色,同时明确了珮、绶数目,改为“白玉双珮,玄组双大绶”,以此凸显皇后地位的尊贵。

 

宋朝皇后袆衣与唐代相差不大,翟纹,革带等等都有,只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增加了大带和蔽膝。蔽膝从宋钦宗皇后开始,大带则从宋徽宗始皇后开始。蔽膝和大带的增加,让皇后冠服看起来更加庄重。

 

另外,宋朝的皇后冠服回归了隋朝袆衣、鞠衣、礼衣及朱衣四个等级制度。在款式上,也沿袭上衣下裙的模式。皇后还要配以九龙四凤冠,插十二支花。

 

相比其他朝代,元代服饰就显得更具有民族特色。元朝并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皇后冠服造型是戴“顾姑冠”,穿着交领、左衽、到膝盖的袍服,下面穿着裙子,脚上穿着软皮靴。这种冠帽加长袍的风格,一直保留到元代灭亡。

 

明朝建立以后,为接续中原汉地的礼服制度参考了宋代的冠服制度拟定皇后冠服。礼服冠为九龙四凤冠,配以袆衣。洪武二十四年后,改为九龙四凤冠配以翟衣,此后一直沿用。翟衣,深青,织翟文十有二等,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襈裾,织金云龙文。中单,玉色纱为之,红领褾襈裾,织黻文十三。

 

清朝自乾隆制订《皇朝礼器图式》后基本形成定式,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末。皇后冠服,礼制上与皇帝差别甚微,只是在形式上有男女的区别。具体包括朝冠、朝褂、朝袍、朝裙、金约、领约、耳饰、朝珠、采帨等,在祭祀和重大庆典时穿用。穿着时朝裙在里,再穿朝袍,外加朝褂。

 

皇后冠服作为最高形制的礼服,凸显了皇后落落大方的形象和母仪天下的气质。都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皇后也需要服饰来为自己的国母形象升华,体现国家的气质。

 

 

 

 


编辑:潘洪国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皇后冠服,至高无上的风华绝代

时间:2022-06-01来源:神州翰林院

服章之美,谓之华。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服饰制度一直是历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服饰,不仅仅是美的代表,还是权力的象征。即便是后宫佳丽争奇斗艳,也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凤冠翟衣,那是只有至高无上的皇后才能穿戴。

 

皇后冠服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众多封建王朝中,隋代服制建设多有创见,皇后礼服“改制”就颇有建树。隋朝首开分离的“二部式”,打破了先秦以来女性礼服上衣下裳相连属的“深衣制”。隋朝的这套章服制度,对唐宋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皇后的冠服是由,凤冠、翟衣、中单、蔽膝、玉谷圭、玉革带、大带、大绶、玉佩、小绶、袜、舄等组成。隋朝的冠服也有一点自己的小改动,设袆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制度。这种改变也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动。

 

隋朝皇后的大礼服就是袆衣,通常是深青色衣上画有赤质五色的翟文,内衬中单,衣缘镶朱边,蔽膝随裳色,一般参加受册、助祭等大礼活动的时候才会穿着。

 

唐朝皇后的冠服也经历过小小的改变,唐朝建立伊始,百废待兴,没有过多精力改革章服制度,因此基本袭隋制,保持了袆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制度。皇后袆衣的款式也跟隋朝相似。

 

到了武德七年,《武德衣服令》对皇后服饰作了新的规定,把初期的四服简省为禕衣、鞠衣和钿铗礼衣三等。开元年间的《大唐开元礼》再次规范了服制,但整体变动不大,仍是三等服制。

 

皇后袆衣的配置是长衣、蔽膝、青襪、金舄,且衣上有晕翟纹饰。增加了首饰花十二树与皇帝的十二旒相配,并把唐初时標、撰的随裳色修改为朱色,同时明确了珮、绶数目,改为“白玉双珮,玄组双大绶”,以此凸显皇后地位的尊贵。

 

宋朝皇后袆衣与唐代相差不大,翟纹,革带等等都有,只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增加了大带和蔽膝。蔽膝从宋钦宗皇后开始,大带则从宋徽宗始皇后开始。蔽膝和大带的增加,让皇后冠服看起来更加庄重。

 

另外,宋朝的皇后冠服回归了隋朝袆衣、鞠衣、礼衣及朱衣四个等级制度。在款式上,也沿袭上衣下裙的模式。皇后还要配以九龙四凤冠,插十二支花。

 

相比其他朝代,元代服饰就显得更具有民族特色。元朝并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皇后冠服造型是戴“顾姑冠”,穿着交领、左衽、到膝盖的袍服,下面穿着裙子,脚上穿着软皮靴。这种冠帽加长袍的风格,一直保留到元代灭亡。

 

明朝建立以后,为接续中原汉地的礼服制度参考了宋代的冠服制度拟定皇后冠服。礼服冠为九龙四凤冠,配以袆衣。洪武二十四年后,改为九龙四凤冠配以翟衣,此后一直沿用。翟衣,深青,织翟文十有二等,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襈裾,织金云龙文。中单,玉色纱为之,红领褾襈裾,织黻文十三。

 

清朝自乾隆制订《皇朝礼器图式》后基本形成定式,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末。皇后冠服,礼制上与皇帝差别甚微,只是在形式上有男女的区别。具体包括朝冠、朝褂、朝袍、朝裙、金约、领约、耳饰、朝珠、采帨等,在祭祀和重大庆典时穿用。穿着时朝裙在里,再穿朝袍,外加朝褂。

 

皇后冠服作为最高形制的礼服,凸显了皇后落落大方的形象和母仪天下的气质。都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皇后也需要服饰来为自己的国母形象升华,体现国家的气质。

 

 

 

 


编辑:潘洪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