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茜、邹绍清(分别系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教授)
北戴河艺术村落一直是许多人的热门打卡地。图为孩子们近日在这里的特色院落中体验非遗。资料图片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指出,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何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如何传承保护好优秀乡土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文艺力量宣传美丽乡村?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富春山居图》寄托着中国人对田园诗画生活的向往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在浙江杭州富阳隐居时创作的旷世名作。作品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寄托着中国人对绿水青山、田园诗画生活的向往。
何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有人认为,它应是一幅山水人文画、一幅创新活力图、一幅都市田园卷、一幅幸福宜居景;有人指出,它应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共同富裕的高品质生活为标志,以高水平治理为保障,并蕴含着各具特色的气质。总之,在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过程中,应该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为美。
然而,正如《富春山居图》曾遭遇过“焚画殉葬”的破坏一样,我们的很多乡村也在一段时期面对诸多生态和文化难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陆续出台,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它们共同为传承保护优秀乡土文化,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屋保护、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旧貌换新颜
在央视栏目《我的美丽乡村》近日播出的一期节目中,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的华丽转身让人眼前一亮。
贾湖村曾因贾湖遗址的考古发掘受到关注,贾湖骨笛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缺项,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九千年文明史的有力佐证。然而,考古发现并未给该村的发展带来助益。直到最近几年,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当地开始把九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乡村发展结合起来,从古文明中寻找致富密码。贾湖村不仅在村容村貌上焕然一新,还根据历史遗存,传承传统酿造技术,研发生产贾湖酒等,使之成为乡村发展的文化力量。
而在《我的美丽乡村》早期节目中,甘肃省兰州市河口古镇的文旅融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建筑破旧、经济落后的贫困村摇身变为“网红打卡地”。其秘诀就在于当地政府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通过修缮保护工程,对古城池、四街十七巷、四合院等历史遗存进行全面修缮,尤其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恰恰成为其最大的优势,吸引更多人走进古镇,在一砖一瓦中感受绵延千年的黄河文化,在古建筑里阅读久远故事。
此外,大别山深处的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依托青砖青瓦,古色古香的何家祠堂,建设长征纪念馆,吸引八方游客重温红色记忆;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挖掘侨村文化,讲述华侨故事,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网红”乡村无一例外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推动了村庄的旧貌换新颜。
这些积极探索启示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做好保护和利用两项工作。一是持续开展“拯救老屋行动”,留住历史,保住文化。要加大力度保护乡村中的古村落、古民居、古桥梁等建筑遗产,强化乡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本源性和根脉性价值。二是在修复和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文旅融合活化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让乡村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实现农村资源与市场的直接对接,推动乡村文化的资源转化。
艺术乡建、文艺创新让更多人看到美丽乡村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风景宜人、艺术气息浓厚的北戴河艺术村落吸引了不少游客。该镇党委深化“戴河力量”党建品牌,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指导北戴河村将艺术美学引入村落,通过对原生态建筑的保护、修复和艺术再创造,引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打造手工非遗、特色餐饮、艺术研发等产业类别,结合村庄历史文化建设特色小院,成功将村落转型为艺术工作者的聚集地,周边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艺术乡建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不少乡村在创新发展中主动拥抱艺术,不少艺术团体、院校等通过合作、帮扶等方式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近日,《艺术设计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题展》在中南民族大学开幕,展览分为“特色民族村寨建设”“非遗再造活化设计”“数字化传承与传播”“乡村品牌设计开发”“艺术公益乡村实践”五大版块,全面展示了艺术添彩乡村建设的各种可能。展览也让艺术活化乡村、浸润田园的力量被更多人看见。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与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在赋能乡村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政府、高校、企业、社团和个人等多方大力参与乡村振兴艺术设计实践和理论探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产生了众多优秀设计成果和成功案例。如尽显民族风情的新寨坪村“山谷花间·栖迟谷”特色民族村寨等不仅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还以艺术之美点亮了乡村美育之灯。
文艺可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也可以记录和呈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和美丽画卷。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扎根乡村,深入采风,积极开展乡村题材文艺创作,推出了一系列乡村题材文艺精品。如电视剧《山海情》《春风又绿江南岸》,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新版吕剧《一号村台》,综艺《向往的生活》等。这些文艺作品或呈现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或聚焦乡村绿色发展,或塑造新时代典型形象,或展现乡村唯美画面,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聆听乡村振兴故事的“活”课本、看见美丽乡村的新窗口。
总之,艺术乡建和文艺创作丰富了文艺的内涵,拓展了文艺的外延,让人们意识到文艺可以对人、对社会起到特别实际的作用,同时让人们通过文艺形式看到美丽乡村,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新时代的新乡村,召唤着广大文艺工作者迈开双脚走进去。作家、艺术家不是游客,既要发挥文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更要精准表现乡村全貌,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美丽乡村。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9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作者:蒋茜、邹绍清(分别系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教授)
北戴河艺术村落一直是许多人的热门打卡地。图为孩子们近日在这里的特色院落中体验非遗。资料图片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指出,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何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如何传承保护好优秀乡土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文艺力量宣传美丽乡村?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富春山居图》寄托着中国人对田园诗画生活的向往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在浙江杭州富阳隐居时创作的旷世名作。作品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寄托着中国人对绿水青山、田园诗画生活的向往。
何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有人认为,它应是一幅山水人文画、一幅创新活力图、一幅都市田园卷、一幅幸福宜居景;有人指出,它应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共同富裕的高品质生活为标志,以高水平治理为保障,并蕴含着各具特色的气质。总之,在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过程中,应该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为美。
然而,正如《富春山居图》曾遭遇过“焚画殉葬”的破坏一样,我们的很多乡村也在一段时期面对诸多生态和文化难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陆续出台,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它们共同为传承保护优秀乡土文化,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屋保护、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旧貌换新颜
在央视栏目《我的美丽乡村》近日播出的一期节目中,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的华丽转身让人眼前一亮。
贾湖村曾因贾湖遗址的考古发掘受到关注,贾湖骨笛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缺项,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九千年文明史的有力佐证。然而,考古发现并未给该村的发展带来助益。直到最近几年,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当地开始把九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乡村发展结合起来,从古文明中寻找致富密码。贾湖村不仅在村容村貌上焕然一新,还根据历史遗存,传承传统酿造技术,研发生产贾湖酒等,使之成为乡村发展的文化力量。
而在《我的美丽乡村》早期节目中,甘肃省兰州市河口古镇的文旅融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建筑破旧、经济落后的贫困村摇身变为“网红打卡地”。其秘诀就在于当地政府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通过修缮保护工程,对古城池、四街十七巷、四合院等历史遗存进行全面修缮,尤其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恰恰成为其最大的优势,吸引更多人走进古镇,在一砖一瓦中感受绵延千年的黄河文化,在古建筑里阅读久远故事。
此外,大别山深处的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依托青砖青瓦,古色古香的何家祠堂,建设长征纪念馆,吸引八方游客重温红色记忆;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挖掘侨村文化,讲述华侨故事,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网红”乡村无一例外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推动了村庄的旧貌换新颜。
这些积极探索启示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做好保护和利用两项工作。一是持续开展“拯救老屋行动”,留住历史,保住文化。要加大力度保护乡村中的古村落、古民居、古桥梁等建筑遗产,强化乡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本源性和根脉性价值。二是在修复和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文旅融合活化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让乡村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实现农村资源与市场的直接对接,推动乡村文化的资源转化。
艺术乡建、文艺创新让更多人看到美丽乡村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风景宜人、艺术气息浓厚的北戴河艺术村落吸引了不少游客。该镇党委深化“戴河力量”党建品牌,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指导北戴河村将艺术美学引入村落,通过对原生态建筑的保护、修复和艺术再创造,引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打造手工非遗、特色餐饮、艺术研发等产业类别,结合村庄历史文化建设特色小院,成功将村落转型为艺术工作者的聚集地,周边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艺术乡建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不少乡村在创新发展中主动拥抱艺术,不少艺术团体、院校等通过合作、帮扶等方式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近日,《艺术设计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题展》在中南民族大学开幕,展览分为“特色民族村寨建设”“非遗再造活化设计”“数字化传承与传播”“乡村品牌设计开发”“艺术公益乡村实践”五大版块,全面展示了艺术添彩乡村建设的各种可能。展览也让艺术活化乡村、浸润田园的力量被更多人看见。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与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在赋能乡村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政府、高校、企业、社团和个人等多方大力参与乡村振兴艺术设计实践和理论探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产生了众多优秀设计成果和成功案例。如尽显民族风情的新寨坪村“山谷花间·栖迟谷”特色民族村寨等不仅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还以艺术之美点亮了乡村美育之灯。
文艺可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也可以记录和呈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和美丽画卷。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扎根乡村,深入采风,积极开展乡村题材文艺创作,推出了一系列乡村题材文艺精品。如电视剧《山海情》《春风又绿江南岸》,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新版吕剧《一号村台》,综艺《向往的生活》等。这些文艺作品或呈现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或聚焦乡村绿色发展,或塑造新时代典型形象,或展现乡村唯美画面,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聆听乡村振兴故事的“活”课本、看见美丽乡村的新窗口。
总之,艺术乡建和文艺创作丰富了文艺的内涵,拓展了文艺的外延,让人们意识到文艺可以对人、对社会起到特别实际的作用,同时让人们通过文艺形式看到美丽乡村,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新时代的新乡村,召唤着广大文艺工作者迈开双脚走进去。作家、艺术家不是游客,既要发挥文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更要精准表现乡村全貌,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美丽乡村。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9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