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诗境·情境·意境,勾勒出的风俗画

时间:2021-09-30来源:新华网点击量:752

       王正忠的随笔,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唯美与朴实,宛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俗画。

  王正忠爱西湖。读他的《西湖诗粹的遐想》,犹如欣赏一幅描绘江南的水墨画。画中有历史穿梭。日出日落中,千姿百态的西湖泛起涟漪,如一位睡美人满怀山情水韵。往来杭州的风雅之士,把西湖奉为掌上明珠,他们留下的大量诗文字画,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可谓集古今之大成。后人观之,如仰视浩瀚无垠的璀璨星空,不禁沉思遐想,顿生幽雅之意。西湖风平浪静,却似有历史的潮流涌动,源于作者通过文中的诗词意象表达出充沛的人文气息。画中有哲思流动。山高水长,天高地厚,西湖边人来人往,天下行客倒映人间百态的柔波碧水,在古今诗画中攀登遨游,可谓“水驿山程梦相呼,一世人生若是乎”。水深水浅,四季色彩,对游子而言却不啻远山深潭组成的千难万险,他们倾听历史中的文化旅者旅途跋涉时吟唱的不朽诗篇。孤影的苦吟者在黎明破晓时分于山巅眺望天际,感叹世间几多磨难,羡慕古往今来嬉戏西湖的神仙眷侣。就像王正忠在《西湖的美》中说:“西湖美,美在文化。移步其间,仿佛已嗅到西湖遗韵的墨香,仿佛在和文人墨客攀谈,仿佛在品读风花雪月的浪漫。”他之所以能洞悉人性中柔软细腻的美,与他时刻站在历史的角度观照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太平湖,我心中的湖》是一篇游记散文,王正忠寄情于太平湖,从初识到心灵寄托,从工作到思想栖息,文中充满复归自然、追求自由的欢欣之情。王正忠写作,表现出诗人思想的跳跃性,放眼世界却又能尽收眼底,可谓收放自如,十分潇洒,包含着寄情于世外桃源的思想情愫。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有云:“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即山水互为表里,才能形神兼备、气韵畅通,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山水远在天边却似近在眼前的微妙感受,源于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也与作者对山水的独特观照密切相关。

  《西行漫笔二章》巍然凄美,通篇气畅,行文富有力量,意象十分美妙。《万里长城第一墩》老辣苍劲、雄浑悲壮,如壮士拔剑四顾、怆然而立。《张掖七彩丹霞》轻盈秀美,在作者眼中,张掖的丹霞是彩虹,是霓裳,是上帝打翻调色板后形成的一个明艳绝版的天然画卷,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宏大而缥缈的景观仿若就在读者眼前。

  王正忠不仅倾心于自然山水,而且乐于亲近民俗人文,这在他的《走近甘南》《老街的眷恋》《初识华山》等一系列游记随笔中都有体现。《走近甘南》是一幅表现西域风貌的风俗画。在他的笔下,甘南的云很低,天很蓝,人很朴素,甘南拉卜楞寺的宝塔雕像、唐卡壁画、转经长廊清晰地跃入读者眼帘。甘南地区的自然文化、宗教信仰、人文环境仿佛被他编织进藏族特色的堆绣编织品里,这种风俗民情的美淳朴自然,如同酥油茶一样清香扑鼻,夹杂着桑科草原的青草香气,伴随着甘南拉卜楞寺的庄严与神秘,沁人心脾,令人神往。

  王正忠深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他热爱阅读,对书籍有独特的情怀。他在《书的情缘》中深情自白:“我始终认为,书的生命在于人的阅读,读的人越多,其生命越长,发挥的价值也就越大……因为爱读书,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充实;因为拥有书,我始终感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常年阅读积累的学养,使他文思泉涌;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以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摄取华夏文明与时代风华,将中华大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描绘成一幅幅风俗画,挥洒出自然率直、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滋芜)


编辑:周雨濛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诗境·情境·意境,勾勒出的风俗画

时间:2021-09-30来源:新华网

       王正忠的随笔,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唯美与朴实,宛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俗画。

  王正忠爱西湖。读他的《西湖诗粹的遐想》,犹如欣赏一幅描绘江南的水墨画。画中有历史穿梭。日出日落中,千姿百态的西湖泛起涟漪,如一位睡美人满怀山情水韵。往来杭州的风雅之士,把西湖奉为掌上明珠,他们留下的大量诗文字画,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可谓集古今之大成。后人观之,如仰视浩瀚无垠的璀璨星空,不禁沉思遐想,顿生幽雅之意。西湖风平浪静,却似有历史的潮流涌动,源于作者通过文中的诗词意象表达出充沛的人文气息。画中有哲思流动。山高水长,天高地厚,西湖边人来人往,天下行客倒映人间百态的柔波碧水,在古今诗画中攀登遨游,可谓“水驿山程梦相呼,一世人生若是乎”。水深水浅,四季色彩,对游子而言却不啻远山深潭组成的千难万险,他们倾听历史中的文化旅者旅途跋涉时吟唱的不朽诗篇。孤影的苦吟者在黎明破晓时分于山巅眺望天际,感叹世间几多磨难,羡慕古往今来嬉戏西湖的神仙眷侣。就像王正忠在《西湖的美》中说:“西湖美,美在文化。移步其间,仿佛已嗅到西湖遗韵的墨香,仿佛在和文人墨客攀谈,仿佛在品读风花雪月的浪漫。”他之所以能洞悉人性中柔软细腻的美,与他时刻站在历史的角度观照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太平湖,我心中的湖》是一篇游记散文,王正忠寄情于太平湖,从初识到心灵寄托,从工作到思想栖息,文中充满复归自然、追求自由的欢欣之情。王正忠写作,表现出诗人思想的跳跃性,放眼世界却又能尽收眼底,可谓收放自如,十分潇洒,包含着寄情于世外桃源的思想情愫。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有云:“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即山水互为表里,才能形神兼备、气韵畅通,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山水远在天边却似近在眼前的微妙感受,源于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也与作者对山水的独特观照密切相关。

  《西行漫笔二章》巍然凄美,通篇气畅,行文富有力量,意象十分美妙。《万里长城第一墩》老辣苍劲、雄浑悲壮,如壮士拔剑四顾、怆然而立。《张掖七彩丹霞》轻盈秀美,在作者眼中,张掖的丹霞是彩虹,是霓裳,是上帝打翻调色板后形成的一个明艳绝版的天然画卷,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宏大而缥缈的景观仿若就在读者眼前。

  王正忠不仅倾心于自然山水,而且乐于亲近民俗人文,这在他的《走近甘南》《老街的眷恋》《初识华山》等一系列游记随笔中都有体现。《走近甘南》是一幅表现西域风貌的风俗画。在他的笔下,甘南的云很低,天很蓝,人很朴素,甘南拉卜楞寺的宝塔雕像、唐卡壁画、转经长廊清晰地跃入读者眼帘。甘南地区的自然文化、宗教信仰、人文环境仿佛被他编织进藏族特色的堆绣编织品里,这种风俗民情的美淳朴自然,如同酥油茶一样清香扑鼻,夹杂着桑科草原的青草香气,伴随着甘南拉卜楞寺的庄严与神秘,沁人心脾,令人神往。

  王正忠深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他热爱阅读,对书籍有独特的情怀。他在《书的情缘》中深情自白:“我始终认为,书的生命在于人的阅读,读的人越多,其生命越长,发挥的价值也就越大……因为爱读书,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充实;因为拥有书,我始终感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常年阅读积累的学养,使他文思泉涌;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以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摄取华夏文明与时代风华,将中华大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描绘成一幅幅风俗画,挥洒出自然率直、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滋芜)


编辑:周雨濛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