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集中开展以“青春献礼,强国有我”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5支校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社会开展走访调查、采访学习、乡村问计、助力振兴、教育关爱服务、理论普及宣讲、文化艺术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导师,帮助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童心港湾”项目顺利揭牌
近日,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童心港湾”项目在景德镇市浮梁县西湖乡正式启动,7月2日、4日,桃墅村与合源村两个“童心港湾”项目分别举行揭牌启动仪式,为留守儿童搭建起守护成长的“港湾”。
项目由学校团委牵头组织,通过选配“童伴妈妈”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常态化亲情陪伴和情感关怀服务,定期开展家访校访、日常陪护、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项目启动后,学校将结合乡村振兴,常态化开展学习辅导、兴趣拓展、红色故事讲座、防溺水宣传等相关留守儿童公益服务工作。
颂唱红歌,助力乡村全民推普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7月2日,“书香艺语”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志愿者们来到浮梁县桃墅小学,通过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歌曲合唱的形式,把普通话知识运用到推普实践当中,助力乡村地区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有序开展。
推普小课堂上,实践团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红色诗词朗诵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歌曲合唱让推普活动趣味盎然。在手牵着手、心连着心的情感交流中,队员和孩子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硬“核”赋能,助力乡村环境保护
7月3日,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艺路核平”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发展成就观察团到浮梁县桃墅村,面向部分党员同志、普通群众、少年儿童开展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宣讲活动。
带领大家了解绿色核能发展理念,学习“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知识,解开对“核世界”的疑惑。同时科普绿色环保知识,倡导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敬老爱老,助力乡村美德传承
7月2日上午,“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到浮梁县桃墅村看望百岁老人何镇坤和汪秋连,与百岁老人亲切交流。到浮梁县西湖乡敬老院看望孤寡独居老人,为他们提供“陪伴式”暖心服务。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望百岁老人、走进敬老院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也让志愿者在助老实践中受教育和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了队员们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对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的进一步认识。
聚焦三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走在山岗上、田垄里,用脚步丈量土地。为实地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状况,7月3日上午,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浮梁县西湖乡,考察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
队员们考察了景德镇荻湾乡村振兴有限公司“茶宝农业产业基地”,调研学习荻湾茶叶、有机稻、生猪标准化养殖和活泉水鱼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参观了茶宝梯田经济作物种植,重温茶马古道的历史记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资源特色优势。通过走访谈话、实地观察、资料收集等田野调查方法,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从专业特色角度出发,探索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缅怀先烈,助力红色基因传承
7月3日,“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怀揣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浮梁县西湖乡烈士陵园,对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瞻仰鞠躬,追忆先烈英雄事迹,满怀敬意地为烈士献上鲜花。在纪念碑前,队员们重温入团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让青年学子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意志,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进新时代。
文化传承,助力培育大国工匠
7月5日,“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景德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珠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追溯这座景德镇标志性建筑背后的红色文化记忆,聆听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
当日,实践队还参观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御窑博物馆,探寻景德镇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学习体验手工制瓷传统技艺,传承红色基因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深入了解身边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下乡”期间,社会实践团队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通过走进乡村、学校、敬老院,开展公益社会服务、知识科普、理论宣讲、普通话推广等活动;通过走访产教融合基地,实地了解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砥砺报国之志。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7月初,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集中开展以“青春献礼,强国有我”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5支校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社会开展走访调查、采访学习、乡村问计、助力振兴、教育关爱服务、理论普及宣讲、文化艺术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导师,帮助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童心港湾”项目顺利揭牌
近日,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童心港湾”项目在景德镇市浮梁县西湖乡正式启动,7月2日、4日,桃墅村与合源村两个“童心港湾”项目分别举行揭牌启动仪式,为留守儿童搭建起守护成长的“港湾”。
项目由学校团委牵头组织,通过选配“童伴妈妈”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常态化亲情陪伴和情感关怀服务,定期开展家访校访、日常陪护、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项目启动后,学校将结合乡村振兴,常态化开展学习辅导、兴趣拓展、红色故事讲座、防溺水宣传等相关留守儿童公益服务工作。
颂唱红歌,助力乡村全民推普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7月2日,“书香艺语”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志愿者们来到浮梁县桃墅小学,通过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歌曲合唱的形式,把普通话知识运用到推普实践当中,助力乡村地区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有序开展。
推普小课堂上,实践团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红色诗词朗诵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歌曲合唱让推普活动趣味盎然。在手牵着手、心连着心的情感交流中,队员和孩子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硬“核”赋能,助力乡村环境保护
7月3日,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艺路核平”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发展成就观察团到浮梁县桃墅村,面向部分党员同志、普通群众、少年儿童开展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宣讲活动。
带领大家了解绿色核能发展理念,学习“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知识,解开对“核世界”的疑惑。同时科普绿色环保知识,倡导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敬老爱老,助力乡村美德传承
7月2日上午,“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到浮梁县桃墅村看望百岁老人何镇坤和汪秋连,与百岁老人亲切交流。到浮梁县西湖乡敬老院看望孤寡独居老人,为他们提供“陪伴式”暖心服务。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望百岁老人、走进敬老院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也让志愿者在助老实践中受教育和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了队员们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对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的进一步认识。
聚焦三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走在山岗上、田垄里,用脚步丈量土地。为实地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状况,7月3日上午,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浮梁县西湖乡,考察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
队员们考察了景德镇荻湾乡村振兴有限公司“茶宝农业产业基地”,调研学习荻湾茶叶、有机稻、生猪标准化养殖和活泉水鱼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参观了茶宝梯田经济作物种植,重温茶马古道的历史记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资源特色优势。通过走访谈话、实地观察、资料收集等田野调查方法,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从专业特色角度出发,探索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缅怀先烈,助力红色基因传承
7月3日,“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怀揣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浮梁县西湖乡烈士陵园,对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瞻仰鞠躬,追忆先烈英雄事迹,满怀敬意地为烈士献上鲜花。在纪念碑前,队员们重温入团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让青年学子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意志,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进新时代。
文化传承,助力培育大国工匠
7月5日,“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景德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珠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追溯这座景德镇标志性建筑背后的红色文化记忆,聆听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
当日,实践队还参观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御窑博物馆,探寻景德镇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学习体验手工制瓷传统技艺,传承红色基因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深入了解身边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下乡”期间,社会实践团队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通过走进乡村、学校、敬老院,开展公益社会服务、知识科普、理论宣讲、普通话推广等活动;通过走访产教融合基地,实地了解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砥砺报国之志。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