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小学初中入学、中招录取、校外培训整治、新高考政策落实…… 市教育工作新闻发布会昨日举行

时间:2022-07-28来源:南阳日报卧龙全媒点击量:370

7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南阳市教育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了我市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南阳市是全省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627所,在校学生266万余人,教职工17.4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5.38万人。全市教育人口283万,占全省教育人口近十分之一、占全市人口约四分之一。


2022年,我市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2022年南阳市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增加普惠性学位供给。全市共投入资金1.59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所。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已完工14所,投入使用1所。


☆中心城区中小学午餐供应比例在95%以上,县城区达到80%,农村中小学午餐供应比例在75%以上。2022年春期,南阳市对各学段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精准资助,共发放资金2.42亿元,受益学生39.6万人次。


☆全市已累计完成38156人次培训,新增技能人才22500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和稳定率分别在95%、80%以上,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5万余人。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调整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对上放学时间、书面作业时间进行具体明确。积极开展“双减”集中整治月行动,并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


☆今年南阳市中心城区小学、初中招生继续执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凡2016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儿童和2022年中心城区小学毕业的应届学生,均应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公办学校按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划定的生源范围,依据学生的家庭长期住址及户籍所在地进行招生,严禁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招生。


☆落实公办民办同招政策。民办学校招生与公办学校同步进行,招生对象以中心城区生源为主。对报名人数未超出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实行“注册入学,直接录取”;对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订招生办法,依法依规做好民办学校招生工作。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有哪些政策规定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通知》精神,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等无谓证明材料。


☆中心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四证”简化为“三证”:一是学生本人与其父母同户的居民户口簿。二是学生父母的居住证或房产证。三是一年以上的劳动就业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


企业子女入学有哪些政策规定


☆依据上级招生政策做好企业子女入学工作,确保企业职工子女就近就便、应入尽入。对于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依据河南省教育厅、中共河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细则》做好企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工作。


☆对于企业在编职工子女入学,依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文件精神,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做好企业在编职工子女入学工作。


☆对于企业临时招聘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政策,做好临时招聘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确保就近就便,确保“应入尽入”。


中心城区中招录取情况如何


☆全市普通高中录取工作,统一在“河南省基础教育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内,按照省市监管、分级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系统网络一体化管理。省级网络平台监管,市县分级组织实施,学校审核确认录取”的原则,全部实行网上录取。严格按照考生志愿、考试总分、招生计划从高到低,由系统择优检档、排挡、投档、审查、确认。


目前,全市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录取工作基本结束,第三批次录取正在进行,整体工作平稳有序。


落实新高考政策,我市做了哪些准备


☆6月27日,《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从今年高一年级开始,河南省将实施“3+1+2”考试模式。


☆全市普通高中建设全面加速,特别是中心城区投资120亿元的20所完全学校和市一中新校区进展顺利,全部完工后可增加普通高中学位38220个。


☆市区、县城和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分别由每生每年1000元、800元,提高到1200元、1000元,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落实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近三年来全市共补进高中教师5000余人;多次组织人员到改革先行省份开展新高考专题学习培训,提前谋划走班教学等改革。


☆建成标准化考点65个,标准化考场3132个,基本满足目前普通高考考试要求。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小学初中入学、中招录取、校外培训整治、新高考政策落实…… 市教育工作新闻发布会昨日举行

时间:2022-07-28来源:南阳日报卧龙全媒

7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南阳市教育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了我市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南阳市是全省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627所,在校学生266万余人,教职工17.4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5.38万人。全市教育人口283万,占全省教育人口近十分之一、占全市人口约四分之一。


2022年,我市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2022年南阳市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增加普惠性学位供给。全市共投入资金1.59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所。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已完工14所,投入使用1所。


☆中心城区中小学午餐供应比例在95%以上,县城区达到80%,农村中小学午餐供应比例在75%以上。2022年春期,南阳市对各学段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精准资助,共发放资金2.42亿元,受益学生39.6万人次。


☆全市已累计完成38156人次培训,新增技能人才22500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和稳定率分别在95%、80%以上,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5万余人。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调整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对上放学时间、书面作业时间进行具体明确。积极开展“双减”集中整治月行动,并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


☆今年南阳市中心城区小学、初中招生继续执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凡2016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儿童和2022年中心城区小学毕业的应届学生,均应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公办学校按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划定的生源范围,依据学生的家庭长期住址及户籍所在地进行招生,严禁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招生。


☆落实公办民办同招政策。民办学校招生与公办学校同步进行,招生对象以中心城区生源为主。对报名人数未超出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实行“注册入学,直接录取”;对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订招生办法,依法依规做好民办学校招生工作。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有哪些政策规定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通知》精神,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等无谓证明材料。


☆中心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四证”简化为“三证”:一是学生本人与其父母同户的居民户口簿。二是学生父母的居住证或房产证。三是一年以上的劳动就业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


企业子女入学有哪些政策规定


☆依据上级招生政策做好企业子女入学工作,确保企业职工子女就近就便、应入尽入。对于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依据河南省教育厅、中共河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细则》做好企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工作。


☆对于企业在编职工子女入学,依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文件精神,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做好企业在编职工子女入学工作。


☆对于企业临时招聘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政策,做好临时招聘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确保就近就便,确保“应入尽入”。


中心城区中招录取情况如何


☆全市普通高中录取工作,统一在“河南省基础教育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内,按照省市监管、分级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系统网络一体化管理。省级网络平台监管,市县分级组织实施,学校审核确认录取”的原则,全部实行网上录取。严格按照考生志愿、考试总分、招生计划从高到低,由系统择优检档、排挡、投档、审查、确认。


目前,全市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录取工作基本结束,第三批次录取正在进行,整体工作平稳有序。


落实新高考政策,我市做了哪些准备


☆6月27日,《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从今年高一年级开始,河南省将实施“3+1+2”考试模式。


☆全市普通高中建设全面加速,特别是中心城区投资120亿元的20所完全学校和市一中新校区进展顺利,全部完工后可增加普通高中学位38220个。


☆市区、县城和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分别由每生每年1000元、800元,提高到1200元、1000元,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落实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近三年来全市共补进高中教师5000余人;多次组织人员到改革先行省份开展新高考专题学习培训,提前谋划走班教学等改革。


☆建成标准化考点65个,标准化考场3132个,基本满足目前普通高考考试要求。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