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时间:2022-08-07来源:神州翰林院点击量:515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王国维评价东坡咏杨花,和均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均。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苏轼是北宋的代表性诗人。其诗题材丰富广阔,兼长古诗律诗,兼长描写抒情说理,以散文笔调写诗。尤能达和妙悟,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宋诗使人悟理,有别于唐诗之动情,苏诗更触发人生智慧,契合人情。

    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后杞菊赋》

庄子以他充满诗意的笔调,塑造了一种与自然合一的理想人格。具备这种理想人格的至人,在心灵上,在精神上不依赖干任何外在的条件纯任自然,获得绝对自由,从而超越于生死、

贵贱、贫富、毁誉之外。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自由境界呢?庄子提供了两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其一是顺应自然,乐天安命。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大宗师》)其二则是齐物思想。庄子认为,感觉经验是千差万别的,譬如人人都说毛嫱、丽姬美艳绝伦,而鱼、鸟、麋鹿见了她们则或沉水,或高飞,或逃散,可见一切都是相对的,美丑、善恶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对错、苦乐也全在一念之间。

苏轼如今满怀着现实的苦恼重温这些富有启示性的哲学道理,很快从情绪的低谷里走了出来,沮丧的时候,抑郁的时候,种种不如意袭来的时候,他总会举起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护卫住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游于物之外也”。苏轼从庄子哲学中体会出生命之最高价值,在于精神之独立与自由。一个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则必先排除无穷的物欲及放纵的激情,这两者都是使人不能超然物外的最大桎梏。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对此,深以为然。也曾把诗佛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当做朋友圈背景,就是告诉自己要学会豁达坦然,顺应自然。所有在生命旅途中出现的人和事,都是馈赠。该来的,一定会与你相遇,该走的,不会因你的挽留而停下。随缘适分,安之若素。人这一生,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成熟的生命,通常都是从正视自己开始,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却不会为无奈而困惑,为无常而难过。不会因患得患失,而引发郁闷,就要学会看透生活,却依旧热爱生活。

包图_3c8b6e5561c5234cd6ef10e8474025da_36718.jpg


编辑:潘洪国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时间:2022-08-07来源:神州翰林院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王国维评价东坡咏杨花,和均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均。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苏轼是北宋的代表性诗人。其诗题材丰富广阔,兼长古诗律诗,兼长描写抒情说理,以散文笔调写诗。尤能达和妙悟,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宋诗使人悟理,有别于唐诗之动情,苏诗更触发人生智慧,契合人情。

    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后杞菊赋》

庄子以他充满诗意的笔调,塑造了一种与自然合一的理想人格。具备这种理想人格的至人,在心灵上,在精神上不依赖干任何外在的条件纯任自然,获得绝对自由,从而超越于生死、

贵贱、贫富、毁誉之外。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自由境界呢?庄子提供了两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其一是顺应自然,乐天安命。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大宗师》)其二则是齐物思想。庄子认为,感觉经验是千差万别的,譬如人人都说毛嫱、丽姬美艳绝伦,而鱼、鸟、麋鹿见了她们则或沉水,或高飞,或逃散,可见一切都是相对的,美丑、善恶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对错、苦乐也全在一念之间。

苏轼如今满怀着现实的苦恼重温这些富有启示性的哲学道理,很快从情绪的低谷里走了出来,沮丧的时候,抑郁的时候,种种不如意袭来的时候,他总会举起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护卫住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游于物之外也”。苏轼从庄子哲学中体会出生命之最高价值,在于精神之独立与自由。一个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则必先排除无穷的物欲及放纵的激情,这两者都是使人不能超然物外的最大桎梏。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对此,深以为然。也曾把诗佛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当做朋友圈背景,就是告诉自己要学会豁达坦然,顺应自然。所有在生命旅途中出现的人和事,都是馈赠。该来的,一定会与你相遇,该走的,不会因你的挽留而停下。随缘适分,安之若素。人这一生,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成熟的生命,通常都是从正视自己开始,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却不会为无奈而困惑,为无常而难过。不会因患得患失,而引发郁闷,就要学会看透生活,却依旧热爱生活。

包图_3c8b6e5561c5234cd6ef10e8474025da_36718.jpg


编辑:潘洪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