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民族变装视频好有意思,里面的衣服很美!”近日,在湖南大学校内学生线上社交平台上,一段创意视频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转发。视频中的几名主人公,是“芙蓉学子·乡村振兴”湖南大学“湖小树”团队成员和5名来自湘西州龙山县茨岩塘镇树溪村的土家族孩子,视频的拍摄源于团队组织的一次乡村孩子学习参观土家织锦技艺公益活动。
“我们土家织锦好漂亮呀!我也希望能织出!” 为传承家乡特色、弘扬非遗文化,“湖小树”团队在开展为期十五天公益美育支教的同时,带领乡村孩子前往当地土家织锦传承人团队参观学习,孩子们一走进织锦制作坊立马对各类充满民族风情的织锦服饰赞不绝口。
“小朋友想不想试试怎么做属于咱们自己的土家织锦呀?”土家织锦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黎承菊耐心地向孩子们展示土家织锦的制作工艺,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学习简单的纺线步骤。斑斓的丝线在苍老与稚嫩的手心中交织流转,传承的弧光在慈爱与好奇的目光中绽放异彩。
孩子们学习土家织锦工艺。林芷萱 摄
“经线拴腰,眼观手背,手织正面”。从古至今,土家姑娘在古老的腰裹斜织机上,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挑织出各种极具特色的锦纹,织出属于土家族的风采。土家织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土家语中,织锦被称作“西兰卡普”,西兰”指铺盖,“卡普”指花,意思是 “带花的铺盖”。花鸟虫草和生活用具的纹饰是朴实的土家人民生产劳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作”。每逢重大节日、祭祀、婚嫁喜庆都能看到土家织锦的“身影”,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它也早已成为土家节日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神圣信物。
团队成员和孩子们身着土家织锦拍摄短视频。林芷萱 摄
织锦堪甚赏,传承恨难长。土家织锦是一种古老的、复杂的手工艺,投入精力大、工作时间长和效率低、效益低的现实落差,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能不能吃苦,有没有耐性,对非遗传承人是一种考验。黎家织锦对传承问题忧心忡忡:“我们这一代不做了,究竟怎么办啊?年轻人做的真的很少。”她表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都面临着一个现实困境,传承人的成长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能产出效益,因为从业人员不足,很多非遗项目濒临失传。
工作中的黎承菊。林芷萱 摄
纵有千种不易,热爱可抵万难。面对这一现状,黎承菊乐观地表示,龙山县就业局开设了土家织锦班,培训年轻学生学习织锦技艺。当地的中小学也将课堂搬到了工厂,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我现在带了几个徒弟,她们都知道我做土家织锦的意义。我还开了工厂,希望把它做好⼀点,把这个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她相信,通过非遗传承人自身的努力,加以政府的支持,可以让土家织锦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团队成员和孩子们聆听黎承菊介绍土家织锦。林芷萱 摄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使命所以传承。为了更好地传承土家织锦传统技艺,黎承菊走进大、中专授课,在重庆市前街创办土家织锦技能培训班,目前已经带出了800余名学生。“只要年轻人愿意学,我都教。”黎承菊对于土家织锦的传承不遗余力、倾其所有,她已是学生最多的“织锦传授者”之一。
团队成员及孩子们与黎承菊合影。林芷萱 摄
土家织锦的发展历程一如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缩影,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等多个阶段。现在,它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未来,一批又一批年轻接班人将接过黎承菊的双手,将土家织锦的工匠技艺与坚守精神延续下去,让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加绚丽光彩。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这个民族变装视频好有意思,里面的衣服很美!”近日,在湖南大学校内学生线上社交平台上,一段创意视频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转发。视频中的几名主人公,是“芙蓉学子·乡村振兴”湖南大学“湖小树”团队成员和5名来自湘西州龙山县茨岩塘镇树溪村的土家族孩子,视频的拍摄源于团队组织的一次乡村孩子学习参观土家织锦技艺公益活动。
“我们土家织锦好漂亮呀!我也希望能织出!” 为传承家乡特色、弘扬非遗文化,“湖小树”团队在开展为期十五天公益美育支教的同时,带领乡村孩子前往当地土家织锦传承人团队参观学习,孩子们一走进织锦制作坊立马对各类充满民族风情的织锦服饰赞不绝口。
“小朋友想不想试试怎么做属于咱们自己的土家织锦呀?”土家织锦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黎承菊耐心地向孩子们展示土家织锦的制作工艺,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学习简单的纺线步骤。斑斓的丝线在苍老与稚嫩的手心中交织流转,传承的弧光在慈爱与好奇的目光中绽放异彩。
孩子们学习土家织锦工艺。林芷萱 摄
“经线拴腰,眼观手背,手织正面”。从古至今,土家姑娘在古老的腰裹斜织机上,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挑织出各种极具特色的锦纹,织出属于土家族的风采。土家织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土家语中,织锦被称作“西兰卡普”,西兰”指铺盖,“卡普”指花,意思是 “带花的铺盖”。花鸟虫草和生活用具的纹饰是朴实的土家人民生产劳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作”。每逢重大节日、祭祀、婚嫁喜庆都能看到土家织锦的“身影”,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它也早已成为土家节日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神圣信物。
团队成员和孩子们身着土家织锦拍摄短视频。林芷萱 摄
织锦堪甚赏,传承恨难长。土家织锦是一种古老的、复杂的手工艺,投入精力大、工作时间长和效率低、效益低的现实落差,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能不能吃苦,有没有耐性,对非遗传承人是一种考验。黎家织锦对传承问题忧心忡忡:“我们这一代不做了,究竟怎么办啊?年轻人做的真的很少。”她表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都面临着一个现实困境,传承人的成长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能产出效益,因为从业人员不足,很多非遗项目濒临失传。
工作中的黎承菊。林芷萱 摄
纵有千种不易,热爱可抵万难。面对这一现状,黎承菊乐观地表示,龙山县就业局开设了土家织锦班,培训年轻学生学习织锦技艺。当地的中小学也将课堂搬到了工厂,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我现在带了几个徒弟,她们都知道我做土家织锦的意义。我还开了工厂,希望把它做好⼀点,把这个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她相信,通过非遗传承人自身的努力,加以政府的支持,可以让土家织锦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团队成员和孩子们聆听黎承菊介绍土家织锦。林芷萱 摄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使命所以传承。为了更好地传承土家织锦传统技艺,黎承菊走进大、中专授课,在重庆市前街创办土家织锦技能培训班,目前已经带出了800余名学生。“只要年轻人愿意学,我都教。”黎承菊对于土家织锦的传承不遗余力、倾其所有,她已是学生最多的“织锦传授者”之一。
团队成员及孩子们与黎承菊合影。林芷萱 摄
土家织锦的发展历程一如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缩影,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等多个阶段。现在,它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未来,一批又一批年轻接班人将接过黎承菊的双手,将土家织锦的工匠技艺与坚守精神延续下去,让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加绚丽光彩。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