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无“待”《逍遥游》畅游庄子的精神世界

时间:2022-08-16来源:神州翰林院点击量:601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战国中期,群雄争霸,战乱不已。面对纷乱的社会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穷困潦倒的庄子决定将生活的方向转而为寻求精神的超脱和自由。

在庄子的哲学中,精神自由可以超越一切局限。其《齐物论》所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认为,“死生,命也。”但命运无法改变,精神却可以寻找寄托。庄子为自己找到的出路就是“游心”。

“游心”,“心”游于何处,庄子说“游乎尘垢之外”“游于无穷”。于是“庄周梦蝶”便横空出世,几千年来,始终活跃在中国的文学界、哲学界,为每一个被拘泥的形体提供精神的避难所。在庄子的精神世界,灵魂没有痛苦,而精神于无穷广大任我逍遥的天地里获得了绝对的自由。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七篇之首,是庄子自由精神最为典型的体现。篇名“逍遥游”,就是一种绝对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精神境界。

在大量奇幻的想象,丰富的比喻和智慧的辩论中,小到蓬蒿间决起而飞的雀鸟,大到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短命如朝菌、蟪蛄,长寿如灵龟、大椿,都是作者所认为的人的精神化身,奇诡而又富于浪漫色彩的叙事画卷、恢宏景观,让人逐层递进,领略到何以为自由的生存境界与活跃的生命感受。

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逍遥游》中,这个昂扬雄健的形象毫无疑问寄托着庄子的人生理想,但”鹏之大“并非庄子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徐复观先生解释说:“人生之所以受压迫,不自由,乃由于自己不能支配自己,而须受到外力的牵连,即会受到外力的限制甚至支配,这种牵连,在庄子称之为‘待’。”

庄子认为,除了人在形体官能上所受到的束缚,人之所以不得自由,更多的是受到名利等各种欲望的桎梏。因此,只有放下对功名利禄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的心灵才不至于被困住。才能超越自己,达到真正自由的境地。

庄子及其弟子所追求的精神的绝对自由,无疑是一种乌托邦,对于心灵空虚紊乱的当代年青人,庄子哲学的内容如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则并非空中楼阁。

生于现实,长于现实,“躺平”并不可取,但面对成长中日益膨胀的欲望,富足的心态和淡薄的姿态可以使我们免于被物质捆绑,保证人格的尊严和独立,进而寻求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体会到一种心灵上的安宁,超越人生困境,超越自己。

 微信图片_20220320194808.jpg

编辑:潘洪国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无“待”《逍遥游》畅游庄子的精神世界

时间:2022-08-16来源:神州翰林院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战国中期,群雄争霸,战乱不已。面对纷乱的社会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穷困潦倒的庄子决定将生活的方向转而为寻求精神的超脱和自由。

在庄子的哲学中,精神自由可以超越一切局限。其《齐物论》所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认为,“死生,命也。”但命运无法改变,精神却可以寻找寄托。庄子为自己找到的出路就是“游心”。

“游心”,“心”游于何处,庄子说“游乎尘垢之外”“游于无穷”。于是“庄周梦蝶”便横空出世,几千年来,始终活跃在中国的文学界、哲学界,为每一个被拘泥的形体提供精神的避难所。在庄子的精神世界,灵魂没有痛苦,而精神于无穷广大任我逍遥的天地里获得了绝对的自由。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七篇之首,是庄子自由精神最为典型的体现。篇名“逍遥游”,就是一种绝对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精神境界。

在大量奇幻的想象,丰富的比喻和智慧的辩论中,小到蓬蒿间决起而飞的雀鸟,大到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短命如朝菌、蟪蛄,长寿如灵龟、大椿,都是作者所认为的人的精神化身,奇诡而又富于浪漫色彩的叙事画卷、恢宏景观,让人逐层递进,领略到何以为自由的生存境界与活跃的生命感受。

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逍遥游》中,这个昂扬雄健的形象毫无疑问寄托着庄子的人生理想,但”鹏之大“并非庄子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徐复观先生解释说:“人生之所以受压迫,不自由,乃由于自己不能支配自己,而须受到外力的牵连,即会受到外力的限制甚至支配,这种牵连,在庄子称之为‘待’。”

庄子认为,除了人在形体官能上所受到的束缚,人之所以不得自由,更多的是受到名利等各种欲望的桎梏。因此,只有放下对功名利禄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的心灵才不至于被困住。才能超越自己,达到真正自由的境地。

庄子及其弟子所追求的精神的绝对自由,无疑是一种乌托邦,对于心灵空虚紊乱的当代年青人,庄子哲学的内容如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则并非空中楼阁。

生于现实,长于现实,“躺平”并不可取,但面对成长中日益膨胀的欲望,富足的心态和淡薄的姿态可以使我们免于被物质捆绑,保证人格的尊严和独立,进而寻求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体会到一种心灵上的安宁,超越人生困境,超越自己。

 微信图片_20220320194808.jpg

编辑:潘洪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