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大地之书,不止于蓝”艺术周亮相贵州榕江

时间:2022-08-24来源:中国新闻网点击量:579

“大地之书,不止于蓝——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开幕式现场 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组委会供图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 “大地之书,不止于蓝——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日前在贵州榕江拉开帷幕。20余位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文化机构,12个支系蜡染传承人,8位国家级蜡染专家,以及200位国内学术、艺术、设计、文旅、产业专家,在榕江县3个传统村落的10余处场地,以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共启一场以文化艺术振兴乡村的公共艺术行动。


嘉宾们在宰荡侗寨感受侗族大歌 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组委会供图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侗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多民族共生的聚集地,具有丰饶的自然与人文历史资源。2015年,“高速县县通”打开了这里通往外界的大门,2020年黔东南州所有县顺利脱贫之后,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这里凭借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方热土。近年来,以“中国蓝染之乡”为顶层构想的榕江县,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乡村建设出发,致力于蓝染全产业链路径,融合一二三产农文旅模块,从源头开始,复兴中国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靛染工艺,并跨界集结海内外多学科学者、专家等资源。


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在青于蓝古法制靛厂蓝染艺术中心考察 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组委会供图


2022年“大地之书,不止于蓝——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活动包括“不止于蓝”艺术赋能乡村文旅主论坛、“大地之书·不止于蓝”黔东南公共艺术行动、贵州省蜡染专家主题讲座等内容组成。


在两天时间里,近百位专家学者、艺术家、设计师、资深媒体人在榕江县大利侗寨、宰荡侗寨、青于蓝古法制靛厂蓝染艺术中心等代表性地点进行田野调查,深切感受到这场“谋定而后动、历十年渐成型”的公共艺术行动为当地带来的活力与改变,并以“大地之书,不止于蓝:黔东南公共艺术行动”为案例,围绕“艺术赋能乡村文旅”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首席教授方李莉结合榕江的现实提出“后农业文明”的概念,她认为乡村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基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只有在乡村才可以最好的实践和实现。


“不止于蓝”艺术赋能乡村文旅主论坛现场 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组委会供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从艺术乡建的伦理问题、文化权益问题、艺术与村庄的关系、阅读村庄、乡土社区的现代性、“原型启发”与“介入策略”等方面阐述了发生在榕江的公共艺术行动带给他的思考。他提出村庄作为活态文明的最小文化单元,不仅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内涵,同时它也是文明活态性的唯一存在。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策划总监曾辉指出,在艺术乡建中的文创产品应该秉承中国传统文化里“适度”的美好品质,摒弃繁缛工艺的炫技,真正为实用生活服务,以“经久传世、爱物惜物、物尽其用、物尽其美”的现化手工设计观,导向简素致朴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态度。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从我国乡村发展演进的历史背景,结合《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文化产业特派员对于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主题发言之后,多位专家、业者及艺术家围绕乡建项目的持续运营、文创产品的设计等当下艺术乡建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大地之书,不止于蓝——黔东南公共艺术行动”策划者汪莎表示,“榕江这本大地之书刚刚翻开,榕江的乡村振兴需要大家长期支持,秉承着价值共创的理念,希望在大家的共同书写下,这本大地之书能够越来越精彩,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与读懂。”(完)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大地之书,不止于蓝”艺术周亮相贵州榕江

时间:2022-08-24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地之书,不止于蓝——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开幕式现场 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组委会供图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 “大地之书,不止于蓝——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日前在贵州榕江拉开帷幕。20余位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文化机构,12个支系蜡染传承人,8位国家级蜡染专家,以及200位国内学术、艺术、设计、文旅、产业专家,在榕江县3个传统村落的10余处场地,以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共启一场以文化艺术振兴乡村的公共艺术行动。


嘉宾们在宰荡侗寨感受侗族大歌 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组委会供图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侗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多民族共生的聚集地,具有丰饶的自然与人文历史资源。2015年,“高速县县通”打开了这里通往外界的大门,2020年黔东南州所有县顺利脱贫之后,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这里凭借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方热土。近年来,以“中国蓝染之乡”为顶层构想的榕江县,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乡村建设出发,致力于蓝染全产业链路径,融合一二三产农文旅模块,从源头开始,复兴中国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靛染工艺,并跨界集结海内外多学科学者、专家等资源。


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在青于蓝古法制靛厂蓝染艺术中心考察 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组委会供图


2022年“大地之书,不止于蓝——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活动包括“不止于蓝”艺术赋能乡村文旅主论坛、“大地之书·不止于蓝”黔东南公共艺术行动、贵州省蜡染专家主题讲座等内容组成。


在两天时间里,近百位专家学者、艺术家、设计师、资深媒体人在榕江县大利侗寨、宰荡侗寨、青于蓝古法制靛厂蓝染艺术中心等代表性地点进行田野调查,深切感受到这场“谋定而后动、历十年渐成型”的公共艺术行动为当地带来的活力与改变,并以“大地之书,不止于蓝:黔东南公共艺术行动”为案例,围绕“艺术赋能乡村文旅”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首席教授方李莉结合榕江的现实提出“后农业文明”的概念,她认为乡村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基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只有在乡村才可以最好的实践和实现。


“不止于蓝”艺术赋能乡村文旅主论坛现场 贵州榕江蓝染文化艺术周组委会供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从艺术乡建的伦理问题、文化权益问题、艺术与村庄的关系、阅读村庄、乡土社区的现代性、“原型启发”与“介入策略”等方面阐述了发生在榕江的公共艺术行动带给他的思考。他提出村庄作为活态文明的最小文化单元,不仅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内涵,同时它也是文明活态性的唯一存在。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策划总监曾辉指出,在艺术乡建中的文创产品应该秉承中国传统文化里“适度”的美好品质,摒弃繁缛工艺的炫技,真正为实用生活服务,以“经久传世、爱物惜物、物尽其用、物尽其美”的现化手工设计观,导向简素致朴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态度。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从我国乡村发展演进的历史背景,结合《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文化产业特派员对于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主题发言之后,多位专家、业者及艺术家围绕乡建项目的持续运营、文创产品的设计等当下艺术乡建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大地之书,不止于蓝——黔东南公共艺术行动”策划者汪莎表示,“榕江这本大地之书刚刚翻开,榕江的乡村振兴需要大家长期支持,秉承着价值共创的理念,希望在大家的共同书写下,这本大地之书能够越来越精彩,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与读懂。”(完)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