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传染病防治水平跨越式提升

时间:2022-08-25来源:人民健康网点击量:367

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 8月25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进展成效。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表示,国家卫健委深化医教协同改革,狠抓制度落实,累计培训住院医师83万人。同时,注重问题导向,持续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师数量已达到428.7万人,千人口医师数达到3.04人,数量接近发达国家医师配置水平。其中,全科、儿科、精神科医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分别达到43.5万人、20.6万人和6.4万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了295%、102%和173%,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医疗水平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刘登峰表示,近年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治理能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构建完善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可靠的人才保障。


“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刘登峰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自2008年以来,牵头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和传染病防控两个重大专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专项支持获批上市一类新药达80个,是专项实施前的16倍,有力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由仿到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带动我国传染病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水平跨越式提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依托重大专项长期部署积累的研发能力、人才团队和优势的技术平台,迅速确认病原,并开展科学溯源,研发系列诊断产品,开展疫苗和药物研发攻关等,全方位为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提供坚强支撑,谱写了科学防疫的一首首壮丽凯歌。


另外,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行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刘登峰介绍,在心血管领域等常见病、多发病的20个领域建成了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成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在各学科领域中居首位。在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109家委级重点实验室,省级行政区域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科研院所稳定支持的资源配置新机制,健全完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科研诚信、成果转化等医学研究管理政策,有力促进医学研究规范健康发展。


同时,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强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体系建设,为维护和塑造国家生物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刘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有从事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P3、P4实验室63个,P2实验室4.6万个。搭建了比较完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平台体系,为科学研究、疾病防控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传染病防治水平跨越式提升

时间:2022-08-25来源: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 8月25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进展成效。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表示,国家卫健委深化医教协同改革,狠抓制度落实,累计培训住院医师83万人。同时,注重问题导向,持续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师数量已达到428.7万人,千人口医师数达到3.04人,数量接近发达国家医师配置水平。其中,全科、儿科、精神科医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分别达到43.5万人、20.6万人和6.4万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了295%、102%和173%,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医疗水平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刘登峰表示,近年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治理能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构建完善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可靠的人才保障。


“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刘登峰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自2008年以来,牵头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和传染病防控两个重大专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专项支持获批上市一类新药达80个,是专项实施前的16倍,有力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由仿到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带动我国传染病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水平跨越式提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依托重大专项长期部署积累的研发能力、人才团队和优势的技术平台,迅速确认病原,并开展科学溯源,研发系列诊断产品,开展疫苗和药物研发攻关等,全方位为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提供坚强支撑,谱写了科学防疫的一首首壮丽凯歌。


另外,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行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刘登峰介绍,在心血管领域等常见病、多发病的20个领域建成了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成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在各学科领域中居首位。在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109家委级重点实验室,省级行政区域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科研院所稳定支持的资源配置新机制,健全完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科研诚信、成果转化等医学研究管理政策,有力促进医学研究规范健康发展。


同时,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强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体系建设,为维护和塑造国家生物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刘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有从事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P3、P4实验室63个,P2实验室4.6万个。搭建了比较完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平台体系,为科学研究、疾病防控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