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展现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电视剧《火红年华》,于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并收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作为描绘工业建设与工人生活的工业题材电视剧,该剧以峥嵘岁月的伟大生产实践为原型,从个体与行业、时代与场景、理想与现实等多种维度展示出特定时期里劳动者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不仅艺术化地再现与描摹了那段真实的历史岁月,也为该类题材的创作和创新带来了一些启示。
其一,通过鲜活的个体成长故事谱写大工业建设的劳动精神。近年来,以《奠基者》《钢铁年代》《国家命运》等为代表的一批工业题材剧作,其叙事范式依循主旋律话语的表达,或从国家领导人与科研人员的交织视角中展开波澜壮阔的建设史,或切入工人群体之间的“斗智斗勇”来折射攻坚克难的智慧。《火红年华》在延续该题材核心立意的基础上,采取了“成长型”的书写方式,通过甫一毕业的大学生夏方舟在“109冶”集体中的重重历练,步步展现川南钢铁的铸建历程。一方面,夏方舟与王牌施工队队长陈国民之间的默契配合,代表着年轻技术人员与老工人师傅群体之间的“联袂”,见证了工业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工作经验”与“先进技术”的合力。另一方面,同样有着本科学历却惯于“喊口号”、做表面文章的季成钢与夏方舟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在两人的一次次争锋对立下,夏方舟逐渐获得了领导与同事们的认可,而季成钢“凌驾于劳动者之上的自我神话”也被众人鄙夷。应当说,以“成长”为梯度的叙事策略,使得劳动者形象的塑造贴近日常维度,为观众带来相应的人生启悟。
其二,凸显场景特质,阐扬“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奋斗精神。相对其他题材而言,工业题材的场景主要置于相对固定、单一的工程单位,但也正是这种具有较强标识性的环境,更容易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从而在心理上回归年代现场。剧中从“二号信箱”“四大金刚”等旧式行业称谓,到工地环境、机械设备、生活用具的复原,在细节中流露出历史质感。该剧依托成都青白江与攀枝花市高家坪为拍摄实景,还原了钢厂建设时期独特的川蜀地貌。晨间江畔学生的探讨与夜间炼钢厂工人的淬火情景,形构为生机勃勃的奋进气象,此间,团结集体的劳动法则与个人生命的理想信念相互映衬,共同汇成“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史诗意涵。
其三,在家国同构的叙事范式中缔结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建设“大三线”的号召下,响应者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本素不相识,却在建设集体里结下了革命同志般的深情厚谊。正如该剧主题曲《爱在家国之间》唱的:“走过高山大川,苦累也是浪漫。”李心梅、乔佳丽无怨无悔的爱情,陈国民与武本奇交心维护的师徒情,戚光复夫妻为抢救文件的无畏牺牲,均反映了“三线建设”年代中人们遇到的挫折和与之相生的昂扬斗志。“家”的场域成为每一个离乡建设者的心安之所,剧中“109冶”的老工人师傅、本科生、技校生等不同群体初次团结在一起的动因,正是其居住的席棚失火后对重建水泥房的共同诉求。剧作着墨描写了多个工人家庭的场景,其间流淌着柴米油盐的温馨与细琐小事的烦忧,“苦”与“乐”的交响使得工人们的一个个“小家”在建设时代构成了“大国”的隐含修辞,内蕴着他们向往幸福的希冀。处于社会变迁的叙事背景下,工业题材剧更应真实、具体地呈现出工人们自身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抉择。该剧并未止步于对“大三线”建设团队内部的表现,如“109冶”转进深圳后,武本奇脱离单位走上经商之路,突出了国有企业职工在改革开放大潮下的心态变化,从被动地裹挟进时代潮流到立志闯出事业,武本奇的成长经历也实现了由“激情”向“成熟”的转变,演化出工人阶层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聚焦新中国建设历程的工业题材剧作为光阴记忆的载体,虽属年代题材,但其所蕴涵的精神仍能通联至今、连绵不绝。当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格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仍有赖于大力传承与弘扬自力更生、锐意进取的精神。基于此,工业题材剧立足每一类行业建设过程中的先进人物与感动故事,实现对工业建设的真实性写照与劳动品格的创造性提炼,谱写以“大后方”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为代表的精神画卷,自然具有“风吹树叶,自成波浪”的标杆力量。如何将题材优势更好地在情节中转化为精神层面的感召与启迪,是相关创作者需要探索的创作命门。作者:闫伟 朱斌
(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朱斌系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2019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近日,由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展现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电视剧《火红年华》,于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并收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作为描绘工业建设与工人生活的工业题材电视剧,该剧以峥嵘岁月的伟大生产实践为原型,从个体与行业、时代与场景、理想与现实等多种维度展示出特定时期里劳动者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不仅艺术化地再现与描摹了那段真实的历史岁月,也为该类题材的创作和创新带来了一些启示。
其一,通过鲜活的个体成长故事谱写大工业建设的劳动精神。近年来,以《奠基者》《钢铁年代》《国家命运》等为代表的一批工业题材剧作,其叙事范式依循主旋律话语的表达,或从国家领导人与科研人员的交织视角中展开波澜壮阔的建设史,或切入工人群体之间的“斗智斗勇”来折射攻坚克难的智慧。《火红年华》在延续该题材核心立意的基础上,采取了“成长型”的书写方式,通过甫一毕业的大学生夏方舟在“109冶”集体中的重重历练,步步展现川南钢铁的铸建历程。一方面,夏方舟与王牌施工队队长陈国民之间的默契配合,代表着年轻技术人员与老工人师傅群体之间的“联袂”,见证了工业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工作经验”与“先进技术”的合力。另一方面,同样有着本科学历却惯于“喊口号”、做表面文章的季成钢与夏方舟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在两人的一次次争锋对立下,夏方舟逐渐获得了领导与同事们的认可,而季成钢“凌驾于劳动者之上的自我神话”也被众人鄙夷。应当说,以“成长”为梯度的叙事策略,使得劳动者形象的塑造贴近日常维度,为观众带来相应的人生启悟。
其二,凸显场景特质,阐扬“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奋斗精神。相对其他题材而言,工业题材的场景主要置于相对固定、单一的工程单位,但也正是这种具有较强标识性的环境,更容易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从而在心理上回归年代现场。剧中从“二号信箱”“四大金刚”等旧式行业称谓,到工地环境、机械设备、生活用具的复原,在细节中流露出历史质感。该剧依托成都青白江与攀枝花市高家坪为拍摄实景,还原了钢厂建设时期独特的川蜀地貌。晨间江畔学生的探讨与夜间炼钢厂工人的淬火情景,形构为生机勃勃的奋进气象,此间,团结集体的劳动法则与个人生命的理想信念相互映衬,共同汇成“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史诗意涵。
其三,在家国同构的叙事范式中缔结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建设“大三线”的号召下,响应者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本素不相识,却在建设集体里结下了革命同志般的深情厚谊。正如该剧主题曲《爱在家国之间》唱的:“走过高山大川,苦累也是浪漫。”李心梅、乔佳丽无怨无悔的爱情,陈国民与武本奇交心维护的师徒情,戚光复夫妻为抢救文件的无畏牺牲,均反映了“三线建设”年代中人们遇到的挫折和与之相生的昂扬斗志。“家”的场域成为每一个离乡建设者的心安之所,剧中“109冶”的老工人师傅、本科生、技校生等不同群体初次团结在一起的动因,正是其居住的席棚失火后对重建水泥房的共同诉求。剧作着墨描写了多个工人家庭的场景,其间流淌着柴米油盐的温馨与细琐小事的烦忧,“苦”与“乐”的交响使得工人们的一个个“小家”在建设时代构成了“大国”的隐含修辞,内蕴着他们向往幸福的希冀。处于社会变迁的叙事背景下,工业题材剧更应真实、具体地呈现出工人们自身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抉择。该剧并未止步于对“大三线”建设团队内部的表现,如“109冶”转进深圳后,武本奇脱离单位走上经商之路,突出了国有企业职工在改革开放大潮下的心态变化,从被动地裹挟进时代潮流到立志闯出事业,武本奇的成长经历也实现了由“激情”向“成熟”的转变,演化出工人阶层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聚焦新中国建设历程的工业题材剧作为光阴记忆的载体,虽属年代题材,但其所蕴涵的精神仍能通联至今、连绵不绝。当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格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仍有赖于大力传承与弘扬自力更生、锐意进取的精神。基于此,工业题材剧立足每一类行业建设过程中的先进人物与感动故事,实现对工业建设的真实性写照与劳动品格的创造性提炼,谱写以“大后方”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为代表的精神画卷,自然具有“风吹树叶,自成波浪”的标杆力量。如何将题材优势更好地在情节中转化为精神层面的感召与启迪,是相关创作者需要探索的创作命门。作者:闫伟 朱斌
(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朱斌系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2019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