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贴抗疫海报
为留守老人剪指甲
帮留守老人做农活
让留守老人和子女视频通话
组织留守老人开展端午活动
养老社工集中培训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理发店很远,头发经常几个月才能剪一次;发了低保、养老金,不会从卡里取出来;路途不便、天气不好就无法买米买油……这是部分山区留守老人真实的生活现状。
2016年5月起,施甸县民政局与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合作,针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开展“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公益项目。项目招募本村村民,通过公益培训成为农村养老社工,为需要帮助的老人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22年8月,“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公益项目已涉及施甸县13个乡镇58个项目点60个村(社区),累计为全县2069户3098人提供公益养老服务超过36万次。
养老社工,情暖山村留守老人
2022年8月21日,在施甸县由旺镇木榔村陈家村一社,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的养老社工尹娟娟冒着细雨来到她负责的67岁老人王瑞平家。2016年“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在施甸启动时,尹娟娟通过招募和培训,成了负责木榔村3个自然村32户51位留守老人的养老社工。
由于老伴瘫痪在床,自己又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王瑞平家整理庭院卫生、收拾厨房、上街买药、到银行取钱等生活琐事都依靠尹娟娟上门服务才得以实现。一次,王瑞平急需用到现金,不得已给尹娟娟打了电话。不多时,尹娟娟就赶到了王瑞平家,并到镇上帮她取回了钱。因为临时求助尹娟娟,王瑞平面露愧疚的神情。尹娟娟于是拉着王瑞平的手宽慰她:“为您服务是我的职责,有需要,你随时可以喊我。”
尹娟娟的服务对王瑞平和老伴来说是一份温暖,也是一种依靠。在王瑞平心里,尹娟娟就是政府“安排”给他们的亲人。
社工李培明负责着由旺镇木榔村永福社区30户48位留守老人的服务。90岁的独居老人杨必秀早已把李培明当成了自己的女儿。由于两家不远,不会打电话的杨必秀有事就会自己上门,有时是拿着衣物请李培明帮她订个纽扣,有时请李培明帮她修剪下指甲,尽管杨必秀连李培明受聘公益机构的名字都记不住,但她心里明白,有事找芹美(李培明的乳名)就对了。
“超标”服务,养老社工的施甸特色
虽然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有规定,养老社工每月不得低于2次上门为老人服务。但是,在实际服务中,几乎所有的养老社工提供的服务都超越了基金会规定的标准。
作为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施甸项目的管理员,杨建媛每月都会准时收到各乡镇养老社工们报上来的服务情况表。每次审查表格内容时,她都会发现社工们的服务项目有增加。“社工每月1850元的工资,按规定服务好所负责的几十位老人,平均每天至少要跑3户人家,仅完成规定动作都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更别说他们还为老人提供着各种‘超标’服务。”杨建媛说。
由旺镇王家寨村的养老社工颜开蓉负责的31户44位老人都住在山区。了解到几位老人有到集镇走走逛逛的想法后,每到街天,颜开蓉都会放下手上的事情,开上自家的面包车,带上想赶集的老人,陪他们到集市上购买生活用品,给他们讲讲集市上的新鲜事。
木老元布朗族乡哈寨村的养老社工杨齐萍则会在农忙时带上家人到80岁的阿学珍家,帮助她刨地、收包谷。杨齐萍说:“每次上门服务时,我都会收集老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并不在我们社工服务范围之内,但作为邻里乡亲,我们也有责任为老人们提供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在老麦乡老麦村,乡亲们常常会看到养老社工段金宏带上自己的孩子开展养老服务。段金宏说:“留守老人们平常都很孤单,带着孩子去,给老人带去一些孩子的陪伴,同时也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公益的氛围。”
在万兴乡,2017年成为养老社工的苏开明放下手中的生意,尽职尽责地陪护着万兴村的31户45位老人。在了解到留守老人罗会萍希望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后,苏开明向基金会申请了一部分项目基金,不足资金则动员热心村民捐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罗会萍如愿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随着“关怀山区留守老人”项目的不断深入,一些3年内没有外出务工计划的年轻村民也加入养老社工中来,为养老社工项目注入了年轻的力量。
自2016年5月项目发起以来,截至2022年8月,“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公益项目在施甸县共培养农村养老社工58名,发动村民志愿者1600余人,60%以上的村(社区)开始呈现出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的社区雏形,社区尊老、敬老、助老氛围显著提升,“邻里互助,助人自助”的爱心公益在施甸城乡蔚然成风。
筑梦未来,探索公益远航路
“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在施甸开展的项目不仅发展壮大了农村社工队伍,在发现培养基层社会工作管理人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施甸今后探索更多公益形式提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政治、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施甸县民政局副局长杨文美说。
在公益力量的感召下,施甸公益志愿力量不断壮大,很多人都加入公益志愿的队伍中来。
老麦乡鑫隆农产的张龙虎是个励志、开朗的80后。多年来,他一面带领当地农户种植优良农产品增收致富;一面呼吁朋友和生意伙伴力所能及地帮扶当地贫困村民。2017年12月2日,张龙虎和朋友们筹集了近1000斤大米和一些衣物,慰问了木老元乡的贫困村民和留守老人。之后,张龙虎每年都会结合老人的实际情况上门送温暖,和志愿者们一起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在老麦乡黄家寨村,由医生和社会青年共同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每月都要为40多位高龄老年人开展义诊;木老元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长期奉献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路上;甸阳镇幸福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利用假期开设“四点半”课堂为社区搬迁户子女提供汉字书写、英语口语、绘画剪纸、成语作文和心理疏导等课外辅导……
据悉,目前施甸县已有2000多名志愿者通过自觉发动的形式组成了28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全县的各村寨无偿开展科技帮扶、技能业务培训、法律服务、文化文艺演出、政策知识宣传宣讲、关怀困难群众和抗战老兵等活动,带动更多社会青年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虽然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为施甸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也培育出了一批乐于奉献的农村公益队伍,但作为项目管理员的杨建媛心里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公益项目终会有结束的时候。只有拥有了自己的社会服务机构,才能让项目在本土生根发芽、让公益事业更好地持续下去。
“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平台,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服务专业的公益志愿者,为公益之花持续在施甸绽放打下了基层。我们有责任扛起这面旗帜,在基金会的支持下探索出适合本土的公益服务路子。”杨建媛说。
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公益阵地,在施甸县民政局和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帮助下,杨建媛和几个本土公益人士开始着手注册本土社会服务机构。
杨文美告诉记者,本土社会服务机构注册后,本地社工和志愿者们不仅能开展“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公益行动,还能开展关怀妇女、关注留守儿童等项目,并能承接外来的优秀公益项目,才能真正让公益之船在施甸扬帆远航。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张贴抗疫海报
为留守老人剪指甲
帮留守老人做农活
让留守老人和子女视频通话
组织留守老人开展端午活动
养老社工集中培训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理发店很远,头发经常几个月才能剪一次;发了低保、养老金,不会从卡里取出来;路途不便、天气不好就无法买米买油……这是部分山区留守老人真实的生活现状。
2016年5月起,施甸县民政局与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合作,针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开展“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公益项目。项目招募本村村民,通过公益培训成为农村养老社工,为需要帮助的老人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22年8月,“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公益项目已涉及施甸县13个乡镇58个项目点60个村(社区),累计为全县2069户3098人提供公益养老服务超过36万次。
养老社工,情暖山村留守老人
2022年8月21日,在施甸县由旺镇木榔村陈家村一社,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的养老社工尹娟娟冒着细雨来到她负责的67岁老人王瑞平家。2016年“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在施甸启动时,尹娟娟通过招募和培训,成了负责木榔村3个自然村32户51位留守老人的养老社工。
由于老伴瘫痪在床,自己又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王瑞平家整理庭院卫生、收拾厨房、上街买药、到银行取钱等生活琐事都依靠尹娟娟上门服务才得以实现。一次,王瑞平急需用到现金,不得已给尹娟娟打了电话。不多时,尹娟娟就赶到了王瑞平家,并到镇上帮她取回了钱。因为临时求助尹娟娟,王瑞平面露愧疚的神情。尹娟娟于是拉着王瑞平的手宽慰她:“为您服务是我的职责,有需要,你随时可以喊我。”
尹娟娟的服务对王瑞平和老伴来说是一份温暖,也是一种依靠。在王瑞平心里,尹娟娟就是政府“安排”给他们的亲人。
社工李培明负责着由旺镇木榔村永福社区30户48位留守老人的服务。90岁的独居老人杨必秀早已把李培明当成了自己的女儿。由于两家不远,不会打电话的杨必秀有事就会自己上门,有时是拿着衣物请李培明帮她订个纽扣,有时请李培明帮她修剪下指甲,尽管杨必秀连李培明受聘公益机构的名字都记不住,但她心里明白,有事找芹美(李培明的乳名)就对了。
“超标”服务,养老社工的施甸特色
虽然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有规定,养老社工每月不得低于2次上门为老人服务。但是,在实际服务中,几乎所有的养老社工提供的服务都超越了基金会规定的标准。
作为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施甸项目的管理员,杨建媛每月都会准时收到各乡镇养老社工们报上来的服务情况表。每次审查表格内容时,她都会发现社工们的服务项目有增加。“社工每月1850元的工资,按规定服务好所负责的几十位老人,平均每天至少要跑3户人家,仅完成规定动作都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更别说他们还为老人提供着各种‘超标’服务。”杨建媛说。
由旺镇王家寨村的养老社工颜开蓉负责的31户44位老人都住在山区。了解到几位老人有到集镇走走逛逛的想法后,每到街天,颜开蓉都会放下手上的事情,开上自家的面包车,带上想赶集的老人,陪他们到集市上购买生活用品,给他们讲讲集市上的新鲜事。
木老元布朗族乡哈寨村的养老社工杨齐萍则会在农忙时带上家人到80岁的阿学珍家,帮助她刨地、收包谷。杨齐萍说:“每次上门服务时,我都会收集老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并不在我们社工服务范围之内,但作为邻里乡亲,我们也有责任为老人们提供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在老麦乡老麦村,乡亲们常常会看到养老社工段金宏带上自己的孩子开展养老服务。段金宏说:“留守老人们平常都很孤单,带着孩子去,给老人带去一些孩子的陪伴,同时也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公益的氛围。”
在万兴乡,2017年成为养老社工的苏开明放下手中的生意,尽职尽责地陪护着万兴村的31户45位老人。在了解到留守老人罗会萍希望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后,苏开明向基金会申请了一部分项目基金,不足资金则动员热心村民捐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罗会萍如愿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随着“关怀山区留守老人”项目的不断深入,一些3年内没有外出务工计划的年轻村民也加入养老社工中来,为养老社工项目注入了年轻的力量。
自2016年5月项目发起以来,截至2022年8月,“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公益项目在施甸县共培养农村养老社工58名,发动村民志愿者1600余人,60%以上的村(社区)开始呈现出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的社区雏形,社区尊老、敬老、助老氛围显著提升,“邻里互助,助人自助”的爱心公益在施甸城乡蔚然成风。
筑梦未来,探索公益远航路
“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在施甸开展的项目不仅发展壮大了农村社工队伍,在发现培养基层社会工作管理人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施甸今后探索更多公益形式提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政治、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施甸县民政局副局长杨文美说。
在公益力量的感召下,施甸公益志愿力量不断壮大,很多人都加入公益志愿的队伍中来。
老麦乡鑫隆农产的张龙虎是个励志、开朗的80后。多年来,他一面带领当地农户种植优良农产品增收致富;一面呼吁朋友和生意伙伴力所能及地帮扶当地贫困村民。2017年12月2日,张龙虎和朋友们筹集了近1000斤大米和一些衣物,慰问了木老元乡的贫困村民和留守老人。之后,张龙虎每年都会结合老人的实际情况上门送温暖,和志愿者们一起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在老麦乡黄家寨村,由医生和社会青年共同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每月都要为40多位高龄老年人开展义诊;木老元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长期奉献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路上;甸阳镇幸福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利用假期开设“四点半”课堂为社区搬迁户子女提供汉字书写、英语口语、绘画剪纸、成语作文和心理疏导等课外辅导……
据悉,目前施甸县已有2000多名志愿者通过自觉发动的形式组成了28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全县的各村寨无偿开展科技帮扶、技能业务培训、法律服务、文化文艺演出、政策知识宣传宣讲、关怀困难群众和抗战老兵等活动,带动更多社会青年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虽然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为施甸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也培育出了一批乐于奉献的农村公益队伍,但作为项目管理员的杨建媛心里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公益项目终会有结束的时候。只有拥有了自己的社会服务机构,才能让项目在本土生根发芽、让公益事业更好地持续下去。
“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平台,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服务专业的公益志愿者,为公益之花持续在施甸绽放打下了基层。我们有责任扛起这面旗帜,在基金会的支持下探索出适合本土的公益服务路子。”杨建媛说。
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公益阵地,在施甸县民政局和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帮助下,杨建媛和几个本土公益人士开始着手注册本土社会服务机构。
杨文美告诉记者,本土社会服务机构注册后,本地社工和志愿者们不仅能开展“关怀山村留守老人”公益行动,还能开展关怀妇女、关注留守儿童等项目,并能承接外来的优秀公益项目,才能真正让公益之船在施甸扬帆远航。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