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为小剧场艺术献薪火,北京人艺新排剧目《长椅》

时间:2022-09-08来源:澎湃新闻点击量:344

作为国内小剧场戏剧创始之地,40年前北京人艺上演的《绝对信号》(林兆华执导,林连昆等出演)成为业界公认的中国第一部小剧场作品,由此为我国戏剧创作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9月7日,北京人艺宣布将于9月19日小剧场戏剧40周年之际,在新建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内人艺小剧场,隆重推出新排话剧《长椅》,连演16场,为前辈艺术家继绝学,为现世小剧场艺术献薪火。


《长椅》海报


《长椅》对于熟悉戏剧的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这部苏联剧作家盖利曼的名作,曾作为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片断被反复排演,其经典性毋庸置疑。此次北京人艺新排该剧,力争通过经典文本观照人与情感的复杂侧面,同时更注重将其置换至当代语境,拉近名作与观众的距离,进而充分释放小剧场的沉浸感受。


7日新剧发布会当天,该剧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杨佳音,演员于震、辛月等齐齐主创亮相,向媒体披露了该剧创排过程和艺术特点。


《长椅》导演 杨佳音 摄影/李春光


经典解读,“一把长椅,无数可能”


苏联剧作家盖利曼,1933年生,被认为是自20世纪30年代的包戈廷和60年代的德沃列茨基之后最有影响的以“生产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剧作家。创作剧本《一次党委会议记录》(1975)使他一举成名,随后又完成了《反馈》(1977)、《验收书的签字人》(1978)、《家丑外扬》(1980)、《长椅》(1983)、《齐努莉娅》(1984)等剧作。作品反映了人民要求变革现实的要求,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种种困难。


《长椅》该剧的艺术指导冯远征


从诞生时间上看,《长椅》问世四十年之际在北京人艺上演,别具意义。发布会现场,艺术指导冯远征在介绍该戏时类比了之前剧院推出的《洋麻将》,“《洋麻将》也是一出仅有男女主人公,两个出场人物的戏,写的也是日常生活里经常发生的,司空见惯的事儿。所不同的是,《长椅》不是写老年人的孤独寂寞和自我排遣,而是表现中年人的压抑徘徊与自我认定。这两个戏其实是展开了两个不同的际遇空间。《长椅》这出戏尤其看得出剧作家对人物心理空间的开拓,我想任何一个演员遇上这样的本子,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这一次把剧本弄得非常扎实,也希望赋予它更多的可能性。”


一把长椅,一男一女两个人物,一段一段的语言碰撞、情感拉锯,《长椅》的故事情境简单但极具戏剧性,“这种规定情境中的极致行动,非常考验演员。”导演杨佳音介绍称,在这样的一把长椅上,其实恰恰展示了生活的各种可能。而这样的解读也没有将重点局限在男人、女人,或者中年人的问题上,而是放在人的问题上,从人的角度出发。“这部作品揭示了人的困境,也许是生活的无趣,也许是现实的挤压,生活有的时候是有些没道理的。”导演杨佳音说道,真相到底是什么,也许寻求生活的真相不是唯一目的,每个人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去给出自己的解释。


长椅,是外国影视、戏剧作品中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阿甘就是坐在街边的长椅上,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妈妈说过,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生活没有定式,一切皆有可能。长椅本身就是一个虚席以待,期待来人互相发生点什么的所在。这部戏也是我在剧院第一次执导作品,肯定会全力以赴。我们这次借助了欧洲车站长椅的情景,同时在舞美设计上做到对现实的一种抽离,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妄?抑或是,在真实和虚妄间有所徘徊?这只有等观众们走进剧场,自行判断。”杨佳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长椅》主创大合影


任鸣拍板,平地抠饼“硬吃”新戏


为了让这部作品减少时代和文化上的距离感,剧组花费大量时间对剧本进行深入开掘和“本土化”打磨,让剧本的语言更符合中国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剧中人物的语言。不仅重塑了语言序列,还从剧中人物的意图出发,为人物增加语言的行动性。“如果你是他,你想说什么,你要说什么。”导演杨佳音表示,“要让观众看到的是外国戏,但不是外国事儿。”虽然将剧本语言做了重新调整,但这种改动又不是完全的本土化,要在保留原作味道的基础上,有一种发生在身边的亲切感,能够让观众在看戏过程中将剧中的人和事自然带入到现实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中。


今年是演员伉俪于震和辛月结婚十周年。年初,于震在社交平台晒出和辛月一起合作拍戏的花絮视频,调侃称:生活中咱俩都没这么浪漫过。“这不,浪漫就来了。”于震告诉现场记者,“这出戏对于人艺而言是一部全新的作品,而且舞台上就我们俩人,所以从排练开始我们就不敢掉以轻心。”于震甚至用戏曲行话“平地抠饼、对面拿贼”来形容这次排练的“硬吃”新戏的艰辛。一旁的辛月也补充道,“于震之前排戏,包括排《骆驼祥子》《天下第一楼》,回到家也是喊累,但我能看出他心情其实很轻松,这一次不一样,我们俩在排练厅对着对着,就会不自觉地带入自己的情感。”于震忙在一旁打趣说,“可不,我们差点没因为这戏闹离婚。”(大笑)


《长椅》主演于震、辛月夫妇


而说到这出戏的定排缘起,于震、辛月两人则收敛起了笑容。“6月19日晚间,任鸣院长逝世的消息传来,我们怎么都不会相信,太突然了——任院是我的领路人,当年是他把我招进了剧院。2002年排《足球俱乐部》,还是任鸣院长让我挑战一下特德的角色,从那之后,他就觉得这小子演戏还行,我就再没有跑过龙套。”“任院在事业上对我们有恩,同时他也是我们俩结婚时的证婚人。今年开会研讨纪念小剧场戏剧40周年时,任院就定下了《长椅》这部戏的创作计划,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排好、演好这出戏,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辛月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北京人艺已经先后上演了八部外国戏剧作品,充分展示了这家已经有70年光辉历史的剧院,不仅是“京味儿”大戏不遑多让的大本营,在创排外国戏剧作品时一样实力非凡,好戏连台。其中不久前刚刚结束演出的小剧场《老式喜剧》就是一部由李幼斌、史兰芽夫妻搭档,仅有这两位演员出演的苏联话剧。


作为北京人艺又一部只有两个演员的作品,《长椅》中对手戏的表演无疑也是作品最大的看点。此次由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于震和辛月共同出演剧中两个角色,俩人不仅是夫妻档,还是舞台上多年的合作伙伴,生活中、舞台上的默契都将体现在这次的创作当中。剧中两个人的表演通过紧凑的节奏感,让人时而感到紧张,时而感到滑稽。在环环相扣的剧情,你来我往的试探、周旋、较量,真相与谎言的层层迷雾中,剧情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真实和荒诞。


此外,该剧在新落成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三层人艺小剧场演出,相比当年,新的人艺小剧场硬件条件更加优越,新戏的舞美效果也将给观众带来惊喜。


9月8日,该剧将开启售票。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为小剧场艺术献薪火,北京人艺新排剧目《长椅》

时间:2022-09-08来源:澎湃新闻

作为国内小剧场戏剧创始之地,40年前北京人艺上演的《绝对信号》(林兆华执导,林连昆等出演)成为业界公认的中国第一部小剧场作品,由此为我国戏剧创作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9月7日,北京人艺宣布将于9月19日小剧场戏剧40周年之际,在新建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内人艺小剧场,隆重推出新排话剧《长椅》,连演16场,为前辈艺术家继绝学,为现世小剧场艺术献薪火。


《长椅》海报


《长椅》对于熟悉戏剧的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这部苏联剧作家盖利曼的名作,曾作为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片断被反复排演,其经典性毋庸置疑。此次北京人艺新排该剧,力争通过经典文本观照人与情感的复杂侧面,同时更注重将其置换至当代语境,拉近名作与观众的距离,进而充分释放小剧场的沉浸感受。


7日新剧发布会当天,该剧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杨佳音,演员于震、辛月等齐齐主创亮相,向媒体披露了该剧创排过程和艺术特点。


《长椅》导演 杨佳音 摄影/李春光


经典解读,“一把长椅,无数可能”


苏联剧作家盖利曼,1933年生,被认为是自20世纪30年代的包戈廷和60年代的德沃列茨基之后最有影响的以“生产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剧作家。创作剧本《一次党委会议记录》(1975)使他一举成名,随后又完成了《反馈》(1977)、《验收书的签字人》(1978)、《家丑外扬》(1980)、《长椅》(1983)、《齐努莉娅》(1984)等剧作。作品反映了人民要求变革现实的要求,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种种困难。


《长椅》该剧的艺术指导冯远征


从诞生时间上看,《长椅》问世四十年之际在北京人艺上演,别具意义。发布会现场,艺术指导冯远征在介绍该戏时类比了之前剧院推出的《洋麻将》,“《洋麻将》也是一出仅有男女主人公,两个出场人物的戏,写的也是日常生活里经常发生的,司空见惯的事儿。所不同的是,《长椅》不是写老年人的孤独寂寞和自我排遣,而是表现中年人的压抑徘徊与自我认定。这两个戏其实是展开了两个不同的际遇空间。《长椅》这出戏尤其看得出剧作家对人物心理空间的开拓,我想任何一个演员遇上这样的本子,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这一次把剧本弄得非常扎实,也希望赋予它更多的可能性。”


一把长椅,一男一女两个人物,一段一段的语言碰撞、情感拉锯,《长椅》的故事情境简单但极具戏剧性,“这种规定情境中的极致行动,非常考验演员。”导演杨佳音介绍称,在这样的一把长椅上,其实恰恰展示了生活的各种可能。而这样的解读也没有将重点局限在男人、女人,或者中年人的问题上,而是放在人的问题上,从人的角度出发。“这部作品揭示了人的困境,也许是生活的无趣,也许是现实的挤压,生活有的时候是有些没道理的。”导演杨佳音说道,真相到底是什么,也许寻求生活的真相不是唯一目的,每个人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去给出自己的解释。


长椅,是外国影视、戏剧作品中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阿甘就是坐在街边的长椅上,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妈妈说过,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生活没有定式,一切皆有可能。长椅本身就是一个虚席以待,期待来人互相发生点什么的所在。这部戏也是我在剧院第一次执导作品,肯定会全力以赴。我们这次借助了欧洲车站长椅的情景,同时在舞美设计上做到对现实的一种抽离,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妄?抑或是,在真实和虚妄间有所徘徊?这只有等观众们走进剧场,自行判断。”杨佳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长椅》主创大合影


任鸣拍板,平地抠饼“硬吃”新戏


为了让这部作品减少时代和文化上的距离感,剧组花费大量时间对剧本进行深入开掘和“本土化”打磨,让剧本的语言更符合中国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剧中人物的语言。不仅重塑了语言序列,还从剧中人物的意图出发,为人物增加语言的行动性。“如果你是他,你想说什么,你要说什么。”导演杨佳音表示,“要让观众看到的是外国戏,但不是外国事儿。”虽然将剧本语言做了重新调整,但这种改动又不是完全的本土化,要在保留原作味道的基础上,有一种发生在身边的亲切感,能够让观众在看戏过程中将剧中的人和事自然带入到现实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中。


今年是演员伉俪于震和辛月结婚十周年。年初,于震在社交平台晒出和辛月一起合作拍戏的花絮视频,调侃称:生活中咱俩都没这么浪漫过。“这不,浪漫就来了。”于震告诉现场记者,“这出戏对于人艺而言是一部全新的作品,而且舞台上就我们俩人,所以从排练开始我们就不敢掉以轻心。”于震甚至用戏曲行话“平地抠饼、对面拿贼”来形容这次排练的“硬吃”新戏的艰辛。一旁的辛月也补充道,“于震之前排戏,包括排《骆驼祥子》《天下第一楼》,回到家也是喊累,但我能看出他心情其实很轻松,这一次不一样,我们俩在排练厅对着对着,就会不自觉地带入自己的情感。”于震忙在一旁打趣说,“可不,我们差点没因为这戏闹离婚。”(大笑)


《长椅》主演于震、辛月夫妇


而说到这出戏的定排缘起,于震、辛月两人则收敛起了笑容。“6月19日晚间,任鸣院长逝世的消息传来,我们怎么都不会相信,太突然了——任院是我的领路人,当年是他把我招进了剧院。2002年排《足球俱乐部》,还是任鸣院长让我挑战一下特德的角色,从那之后,他就觉得这小子演戏还行,我就再没有跑过龙套。”“任院在事业上对我们有恩,同时他也是我们俩结婚时的证婚人。今年开会研讨纪念小剧场戏剧40周年时,任院就定下了《长椅》这部戏的创作计划,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排好、演好这出戏,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辛月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北京人艺已经先后上演了八部外国戏剧作品,充分展示了这家已经有70年光辉历史的剧院,不仅是“京味儿”大戏不遑多让的大本营,在创排外国戏剧作品时一样实力非凡,好戏连台。其中不久前刚刚结束演出的小剧场《老式喜剧》就是一部由李幼斌、史兰芽夫妻搭档,仅有这两位演员出演的苏联话剧。


作为北京人艺又一部只有两个演员的作品,《长椅》中对手戏的表演无疑也是作品最大的看点。此次由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于震和辛月共同出演剧中两个角色,俩人不仅是夫妻档,还是舞台上多年的合作伙伴,生活中、舞台上的默契都将体现在这次的创作当中。剧中两个人的表演通过紧凑的节奏感,让人时而感到紧张,时而感到滑稽。在环环相扣的剧情,你来我往的试探、周旋、较量,真相与谎言的层层迷雾中,剧情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真实和荒诞。


此外,该剧在新落成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三层人艺小剧场演出,相比当年,新的人艺小剧场硬件条件更加优越,新戏的舞美效果也将给观众带来惊喜。


9月8日,该剧将开启售票。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