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陕西故事我来讲|陈耀武:秦腔脸谱绘百态人生 文化传承拓致富之路

时间:2022-09-14来源:央广网点击量:783

央广网西安9月14日消息近日,记者来到坐落于秦岭脚下的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这里环境优美,在保留原始乡村风情的基础上,引入“泥叫叫”“关中秦腔脸谱”“唐流彩拓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原本沉寂的村庄焕发新生机,成为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的样板村。

走进关中秦腔戏剧脸谱传习所,随处可见的是一张张神情逼真的脸谱,屋内墙上还悬挂着写有“谱绘人生”的书法作品。

在关中秦腔戏剧脸谱传习所,脸谱艺术创作作品随处可见(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祎萍 摄)

“秦腔作为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它的表演形式朴实、粗犷、豪放,人物的喜怒哀乐大部分都体现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大红大绿的秦腔脸谱上。”陈耀武说。

陈耀武生于1987年,是陕西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四代传承人,14岁进入戏校学习秦腔表演,从此开始迷恋上秦腔脸谱艺术,后得到了秦腔表演艺术家、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王保易的指点、传授,并收为关门弟子。

在他看来,每个脸谱、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就和人生百态一样千变万化,其背后更是蕴含着创作者对戏曲文化与生活的理解。“要画好一张脸谱除了要对秦腔有深入的了解,对戏曲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有综合生活体验、日常观察和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并进行艺术再加工的能力。”

陈耀武认为脸谱和人生一样千变万化

几十年的学习与研究,练就了他无需铅笔打稿即可根据模具的特点直接笔勾墨绘的画作功力,也使他对秦腔脸谱的感情愈来愈深厚,想要将这项文化传承下去的心越来越坚定。

为进一步弘扬秦腔脸谱文化,陈耀武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新事物。“我们做了很多相关的文创产品,把脸谱画在抱枕上、包上、石头上,让脸谱和生活用品结合。中秋节期间还做了脸谱的香包和脸谱月饼。”他一边说,一边拿起工作台上的抽纸盒,亚麻的底色配上红白相间的脸谱,既美观又别具韵味。

陈耀武创新打造秦腔脸谱月饼

2020年,长安区首次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市”概念,鼓励村民学习“非遗”,传承“非遗”,并依托当地青山绿水、花园乡村等资源优势,探索新兴业态发展模式。

陈耀武在朋友的引荐下将工作室搬到王莽小峪口村非遗乡集,他认为优美的乡村环境与当地对非遗文化的支持,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陈耀武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秦腔表演技艺

两年来,小峪口村在长安区委、区政府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共吸引入驻了8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起了4个非遗传承研习所、2个非遗传承研习课堂,先后举办了数十次小型非遗交流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非遗乡集型业态示范村。

在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文化的同时,陈耀武也希望秦腔脸谱能给村子增加一些文化内涵,带动村民利用闲置老物件进行脸谱制作,开展脸谱工艺品加工,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增收的新途径。

他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农村依然面临老龄化问题,大量中青年外出务工,使得乡村缺少活力与动力。将非遗文化与乡村结合,可以吸引“新村民”入住,带动“原住民”回流,为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提供新的破解之法。

“未来我们希望引入更多非遗项目,形成一定规模,吸引更多中青年返乡,跟我们一起学习秦腔脸谱技艺。通过非遗吸引人才,通过人才建设乡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陈耀武说。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陕西故事我来讲|陈耀武:秦腔脸谱绘百态人生 文化传承拓致富之路

时间:2022-09-14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安9月14日消息近日,记者来到坐落于秦岭脚下的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这里环境优美,在保留原始乡村风情的基础上,引入“泥叫叫”“关中秦腔脸谱”“唐流彩拓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原本沉寂的村庄焕发新生机,成为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的样板村。

走进关中秦腔戏剧脸谱传习所,随处可见的是一张张神情逼真的脸谱,屋内墙上还悬挂着写有“谱绘人生”的书法作品。

在关中秦腔戏剧脸谱传习所,脸谱艺术创作作品随处可见(央广网见习记者 王祎萍 摄)

“秦腔作为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它的表演形式朴实、粗犷、豪放,人物的喜怒哀乐大部分都体现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大红大绿的秦腔脸谱上。”陈耀武说。

陈耀武生于1987年,是陕西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四代传承人,14岁进入戏校学习秦腔表演,从此开始迷恋上秦腔脸谱艺术,后得到了秦腔表演艺术家、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王保易的指点、传授,并收为关门弟子。

在他看来,每个脸谱、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就和人生百态一样千变万化,其背后更是蕴含着创作者对戏曲文化与生活的理解。“要画好一张脸谱除了要对秦腔有深入的了解,对戏曲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有综合生活体验、日常观察和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并进行艺术再加工的能力。”

陈耀武认为脸谱和人生一样千变万化

几十年的学习与研究,练就了他无需铅笔打稿即可根据模具的特点直接笔勾墨绘的画作功力,也使他对秦腔脸谱的感情愈来愈深厚,想要将这项文化传承下去的心越来越坚定。

为进一步弘扬秦腔脸谱文化,陈耀武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新事物。“我们做了很多相关的文创产品,把脸谱画在抱枕上、包上、石头上,让脸谱和生活用品结合。中秋节期间还做了脸谱的香包和脸谱月饼。”他一边说,一边拿起工作台上的抽纸盒,亚麻的底色配上红白相间的脸谱,既美观又别具韵味。

陈耀武创新打造秦腔脸谱月饼

2020年,长安区首次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市”概念,鼓励村民学习“非遗”,传承“非遗”,并依托当地青山绿水、花园乡村等资源优势,探索新兴业态发展模式。

陈耀武在朋友的引荐下将工作室搬到王莽小峪口村非遗乡集,他认为优美的乡村环境与当地对非遗文化的支持,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陈耀武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秦腔表演技艺

两年来,小峪口村在长安区委、区政府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共吸引入驻了8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起了4个非遗传承研习所、2个非遗传承研习课堂,先后举办了数十次小型非遗交流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非遗乡集型业态示范村。

在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文化的同时,陈耀武也希望秦腔脸谱能给村子增加一些文化内涵,带动村民利用闲置老物件进行脸谱制作,开展脸谱工艺品加工,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增收的新途径。

他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农村依然面临老龄化问题,大量中青年外出务工,使得乡村缺少活力与动力。将非遗文化与乡村结合,可以吸引“新村民”入住,带动“原住民”回流,为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提供新的破解之法。

“未来我们希望引入更多非遗项目,形成一定规模,吸引更多中青年返乡,跟我们一起学习秦腔脸谱技艺。通过非遗吸引人才,通过人才建设乡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陈耀武说。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