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时间:2022-10-08来源:人民日报点击量:349

本报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吴月)记者日前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

“4%成果的持续巩固,有力推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的巩固完善,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表示。

看基数——

4%成果的持续巩固,带动教育投入基数持续加大。据介绍,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80%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由2011年的2.4万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5.8万亿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长9.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2011年的不到2万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4.6万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长9.4%。2012年至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支出33.5万亿元。教育投入基数的加大,意味着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厚实。

看生均——

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实现翻番的同时,生均经费水平也实现历史性跨越,生均财政保障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幼儿园为9506元、普通小学为12381元、普通初中为17772元、普通高中为18809元、中职学校为17095元、普通高等学校为22586元,分别是2011年的3.3倍、2.2倍、2.4倍、2.5倍、2.1倍、1.5倍。

看结构——

据介绍,从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来看,教育经费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始终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原则,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优先保障义务教育,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占比始终保持在一半以上,在各级教育中比重最大,2021年达2.3万亿元,有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时间:2022-10-08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吴月)记者日前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

“4%成果的持续巩固,有力推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的巩固完善,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表示。

看基数——

4%成果的持续巩固,带动教育投入基数持续加大。据介绍,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80%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由2011年的2.4万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5.8万亿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长9.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2011年的不到2万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4.6万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长9.4%。2012年至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支出33.5万亿元。教育投入基数的加大,意味着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厚实。

看生均——

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实现翻番的同时,生均经费水平也实现历史性跨越,生均财政保障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幼儿园为9506元、普通小学为12381元、普通初中为17772元、普通高中为18809元、中职学校为17095元、普通高等学校为22586元,分别是2011年的3.3倍、2.2倍、2.4倍、2.5倍、2.1倍、1.5倍。

看结构——

据介绍,从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来看,教育经费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始终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原则,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优先保障义务教育,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占比始终保持在一半以上,在各级教育中比重最大,2021年达2.3万亿元,有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