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评论丨“男女共担家务”,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

时间:2022-10-09来源:红星新闻点击量:337

落后的理念像灰尘一样,扫帚不到不会自己跑掉,推动“男女共担家务”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推动,特别是男性的主动参与。


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保障妇女获得公平的劳动报酬,男女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同时,倡导和支持男女共担家务,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此外,促进夫妻共同承担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责任。


“海南倡导和支持男女共担家务”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绝大多数网友给予积极肯定。也有一些网友感到疑惑:“男女共担家务”不是应该的吗?为什么还需要特别强调?


其实,“男女共担家务”并不是海南一地的规划。2021年出台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就明确提出“倡导和支持男女共担家务,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甚至还提出了“(男女)共同承担照料陪伴子女老人、教育子女、料理家务等家庭责任,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等细化目标。


可以说,“男女共担家务”已经明确被列入国家议程,是推动中国男女平等,促进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些年,传统的家庭分工已得到很多深刻的观察和反思,“母职惩罚”“照料赤字”等深刻反映家庭内部男女家务分配不公平的概念,引发了全社会的热烈讨论。传统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受到严重质疑;已婚妇女只能“围着灶头锅台转”的刻板印象,也得到重新审视。


这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社会性别平等的巨大进步,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女性在职业舞台上有了更美的前景,薪酬收入有了不逊于男性的表现,传统农业社会基于男性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很多“老黄历”,也到了必须被摒弃的时候。


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少子化、家庭小型化等趋势,家务劳动、家庭照顾本身的价值正在被重估。传统婚姻生活中全职家庭主妇被认为是“靠男人养活”,理所应当地提供家务家庭,但事实上,家务劳动本身也在创造价值:同样是高龄的失能老人,从家庭外部请的保姆月薪能高达万元;同样是辅导、照顾孩子,家庭外部的托育班等费用也不菲。


当然,落后的理念像灰尘一样,扫帚不到不会自己跑掉,推动“男女共担家务”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推动,特别是男性的主动参与。“男女共担家务”“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明确被列入国家议程,进入国家、地方层面的《妇女发展纲要》,说明国家决策层已意识到破除相关陈腐概念的重要性,也正在出台更有效、可行的政策推动“男女共担家务”落地。


在舆论宣传层面,需要移风易俗,在影视、舞台等平台上更多呈现男女共同承担家务的内容,打破刻板印象;由妇联等部门牵头,多组织一些家务劳动比赛,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在教育层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在劳动教育、职业教育中消除刻板的性别印象,男孩也能学做菜、缝补,女孩也能做木工、电工活儿等。


母职不应该是一种惩罚,家务本身也在创造价值,男性参与家务劳动本身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态度。从男性主观的角度说,做家务也不失为一种享受:打扫房子,能娱悦身心;学着给家人做一顿家庭大餐,能提升家庭氛围;参与亲子教育,能融洽两代人的关系……职场工作和家务工作,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免责声明.jpg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评论丨“男女共担家务”,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

时间:2022-10-09来源:红星新闻

落后的理念像灰尘一样,扫帚不到不会自己跑掉,推动“男女共担家务”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推动,特别是男性的主动参与。


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保障妇女获得公平的劳动报酬,男女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同时,倡导和支持男女共担家务,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此外,促进夫妻共同承担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责任。


“海南倡导和支持男女共担家务”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绝大多数网友给予积极肯定。也有一些网友感到疑惑:“男女共担家务”不是应该的吗?为什么还需要特别强调?


其实,“男女共担家务”并不是海南一地的规划。2021年出台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就明确提出“倡导和支持男女共担家务,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甚至还提出了“(男女)共同承担照料陪伴子女老人、教育子女、料理家务等家庭责任,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等细化目标。


可以说,“男女共担家务”已经明确被列入国家议程,是推动中国男女平等,促进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些年,传统的家庭分工已得到很多深刻的观察和反思,“母职惩罚”“照料赤字”等深刻反映家庭内部男女家务分配不公平的概念,引发了全社会的热烈讨论。传统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受到严重质疑;已婚妇女只能“围着灶头锅台转”的刻板印象,也得到重新审视。


这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社会性别平等的巨大进步,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女性在职业舞台上有了更美的前景,薪酬收入有了不逊于男性的表现,传统农业社会基于男性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很多“老黄历”,也到了必须被摒弃的时候。


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少子化、家庭小型化等趋势,家务劳动、家庭照顾本身的价值正在被重估。传统婚姻生活中全职家庭主妇被认为是“靠男人养活”,理所应当地提供家务家庭,但事实上,家务劳动本身也在创造价值:同样是高龄的失能老人,从家庭外部请的保姆月薪能高达万元;同样是辅导、照顾孩子,家庭外部的托育班等费用也不菲。


当然,落后的理念像灰尘一样,扫帚不到不会自己跑掉,推动“男女共担家务”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推动,特别是男性的主动参与。“男女共担家务”“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明确被列入国家议程,进入国家、地方层面的《妇女发展纲要》,说明国家决策层已意识到破除相关陈腐概念的重要性,也正在出台更有效、可行的政策推动“男女共担家务”落地。


在舆论宣传层面,需要移风易俗,在影视、舞台等平台上更多呈现男女共同承担家务的内容,打破刻板印象;由妇联等部门牵头,多组织一些家务劳动比赛,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在教育层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在劳动教育、职业教育中消除刻板的性别印象,男孩也能学做菜、缝补,女孩也能做木工、电工活儿等。


母职不应该是一种惩罚,家务本身也在创造价值,男性参与家务劳动本身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态度。从男性主观的角度说,做家务也不失为一种享受:打扫房子,能娱悦身心;学着给家人做一顿家庭大餐,能提升家庭氛围;参与亲子教育,能融洽两代人的关系……职场工作和家务工作,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免责声明.jpg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