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学生争当“分类达人”

时间:2021-10-26来源:广州日报点击量:548

垃圾分类变为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锦庭小学的环保小菜园

  垃圾分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近年来,广州市城管部门不断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宣传。

  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减少垃圾产生、分类投放垃圾正在成为中小学生群体乃至全体广州市民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广州市不少中小学为青少年量体裁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打造“无废校园”

  “我是陈靖洋,我代表3年级2班,向全体同学及家长发出倡议:认真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参与‘光盘’行动和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活动,向乱丢垃圾说‘不’,向过度包装说‘不’……”在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每位同学都签订了一份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倡议书,在校争做垃圾分类宣传员,在家争做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少年儿童在环境保护中带动家庭、社会的重要作用,桥南街因地制宜,结合垃圾分类特色示范线路创建工作,把锦庭小学打造成为一间“无废校园”。

  垃圾分类文化室、环保小菜园、垃圾分类围墙画……走进锦庭小学的校园,就会发现垃圾分类的元素散布在校园各处。校内卡通亮眼的投放收集亭、形式多样的宣传栏,别出心裁的互动场景,时刻向师生们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让垃圾分类融入师生们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可爱的卡通主题、生动的氛围布置、趣味的互动游戏、清晰的分类指引,培养师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并利用“小手拉大手”方式把垃圾分类氛围带入各家各户,带动社会树立垃圾分类新风尚。师生们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庭,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养成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的好习惯。

  观察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为提升师生们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学校建设了多种有趣的互动设施。

  在垃圾分类互动屏前,一群小学生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和学生绘画作品。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互动屏内设置了多种垃圾分类触屏体验游戏,将垃圾分类变为一种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还要数绿色苗圃旁的厨余垃圾堆肥器。这件“神器”把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生产出堆肥为校内绿色苗圃提供养分。通过学习厨余垃圾“变废为宝”这一有趣的转变过程,学生能够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去向,享受变废为宝的乐趣,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的意义。

  学校还配备3D打印室,利用3D打印技术把可回收物做成半成品摆件,让学生动手参与上色及组装,寓教于乐。此外,学校还建立校内流动书屋。“旧书新梦,薪火相传”。通过流动书屋,学生之间以书易书,共享资源,营造校内良好的读书氛围,逐步形成崇尚绿色消费、低碳环保的校园之风。

  每个班级配“绿色银行存折”

  “我们班有一本‘绿色银行存折’!”一名4年级的小学生告诉记者。

  何为绿色银行存折?原来,锦庭小学创建一所“可回收绿色银行”,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一本“绿色银行存折”,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组织举行可回收物收集活动,将各个班级收集到的可回收物品存储进“可回收绿色银行”,统计折算成回收资金,发放至各班的“绿色银行存折”作为班级经费,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践行绿色生活,了解垃圾分类的社会意义。

  “垃圾分类教育就是今年开学第一课。通过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分类知识的同时,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去。”锦庭小学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培训

  自2018年广州施行《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来,垃圾分类已然成为广州居民的新时尚。

  广州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1至7月,全市入户宣传达836万次,覆盖人数达2236万人次;开展“全民行动日”“五进”志愿者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达22.5万次;开展培训4680场,培训人数达21.6万人。

  如今,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小手拉大手”“开学第一课”等特色活动在学校如火如荼开展。持续不断地开展全方位宣传,组建垃圾分类讲师团,累计完成176场“送课到街镇、服务到基层”垃圾分类科普培训,有效提升社会认知水平,并通过“小手拉大手”促进垃圾分类进家庭取得成效。


编辑:钱谦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学生争当“分类达人”

时间:2021-10-26来源:广州日报

垃圾分类变为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锦庭小学的环保小菜园

  垃圾分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近年来,广州市城管部门不断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宣传。

  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减少垃圾产生、分类投放垃圾正在成为中小学生群体乃至全体广州市民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广州市不少中小学为青少年量体裁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打造“无废校园”

  “我是陈靖洋,我代表3年级2班,向全体同学及家长发出倡议:认真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参与‘光盘’行动和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活动,向乱丢垃圾说‘不’,向过度包装说‘不’……”在番禺区市桥锦庭小学,每位同学都签订了一份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倡议书,在校争做垃圾分类宣传员,在家争做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少年儿童在环境保护中带动家庭、社会的重要作用,桥南街因地制宜,结合垃圾分类特色示范线路创建工作,把锦庭小学打造成为一间“无废校园”。

  垃圾分类文化室、环保小菜园、垃圾分类围墙画……走进锦庭小学的校园,就会发现垃圾分类的元素散布在校园各处。校内卡通亮眼的投放收集亭、形式多样的宣传栏,别出心裁的互动场景,时刻向师生们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让垃圾分类融入师生们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可爱的卡通主题、生动的氛围布置、趣味的互动游戏、清晰的分类指引,培养师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并利用“小手拉大手”方式把垃圾分类氛围带入各家各户,带动社会树立垃圾分类新风尚。师生们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庭,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养成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的好习惯。

  观察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为提升师生们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学校建设了多种有趣的互动设施。

  在垃圾分类互动屏前,一群小学生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和学生绘画作品。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互动屏内设置了多种垃圾分类触屏体验游戏,将垃圾分类变为一种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还要数绿色苗圃旁的厨余垃圾堆肥器。这件“神器”把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生产出堆肥为校内绿色苗圃提供养分。通过学习厨余垃圾“变废为宝”这一有趣的转变过程,学生能够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去向,享受变废为宝的乐趣,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的意义。

  学校还配备3D打印室,利用3D打印技术把可回收物做成半成品摆件,让学生动手参与上色及组装,寓教于乐。此外,学校还建立校内流动书屋。“旧书新梦,薪火相传”。通过流动书屋,学生之间以书易书,共享资源,营造校内良好的读书氛围,逐步形成崇尚绿色消费、低碳环保的校园之风。

  每个班级配“绿色银行存折”

  “我们班有一本‘绿色银行存折’!”一名4年级的小学生告诉记者。

  何为绿色银行存折?原来,锦庭小学创建一所“可回收绿色银行”,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一本“绿色银行存折”,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组织举行可回收物收集活动,将各个班级收集到的可回收物品存储进“可回收绿色银行”,统计折算成回收资金,发放至各班的“绿色银行存折”作为班级经费,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践行绿色生活,了解垃圾分类的社会意义。

  “垃圾分类教育就是今年开学第一课。通过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分类知识的同时,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去。”锦庭小学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培训

  自2018年广州施行《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来,垃圾分类已然成为广州居民的新时尚。

  广州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1至7月,全市入户宣传达836万次,覆盖人数达2236万人次;开展“全民行动日”“五进”志愿者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达22.5万次;开展培训4680场,培训人数达21.6万人。

  如今,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小手拉大手”“开学第一课”等特色活动在学校如火如荼开展。持续不断地开展全方位宣传,组建垃圾分类讲师团,累计完成176场“送课到街镇、服务到基层”垃圾分类科普培训,有效提升社会认知水平,并通过“小手拉大手”促进垃圾分类进家庭取得成效。


编辑:钱谦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