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四川深挖古蜀文明遗珍 保护传承千年文化

时间:2022-10-13来源:中国新闻网点击量:440


三苏祠。 


中新网成都10月13日电 当“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新一轮祭祀坑发掘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之际,在四川甘孜州稻城县广袤的高原上,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皮洛遗址的考古发掘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十年来,四川文博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传承巴蜀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上述遗址双双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背后,便是四川多年来深挖古蜀文明遗珍,保护传承千年文化的坚持。



三星堆博物馆。 


十年来,四川通过实施六江流域、川西高原、成都平原等区域性考古调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蜀道等文化线路综合调查,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各时期重要遗存专项调查,基本摸清四川全省地下考古资源状况,特别是在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新发现近百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四川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多项空白。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为考古发掘插上科技的“翅膀”。三星堆遗址本轮祭祀坑考古发掘创造性地采用了田野考古与实验室考古相结合、精准发掘和科学保护相结合的新模式,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极大提升了考古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皮洛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以三星堆遗址考古与研究为示范,四川在旧石器、新石器、巴文化遗址等考古项目中逐步推动多学科协同和综合研究,多单位多学科聚力,科技优势在考古领域发挥成果初显,发掘研究全过程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科学有序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基础上,十年来,四川坚定不移地高质量开展文物保护展示工作。《四川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颁布出台,《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修订实施,为文物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在此基础上,藏羌碉楼与村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宋(蒙)元山城防御体系遗址、蜀道、茶马古道等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三国蜀汉文化研究传承工程、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等有序实施,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家文化公园是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的重要载体。四川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成效初显,已顺利完成黄河流域四川段文物资源调查,基本摸清黄河流域文物资源“家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启动编制,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全面铺开,尧坝古建筑群、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等长江流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项目有序实施。


与此同时,为充分彰显文物时代价值,让文物“活起来”,十年来,四川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该省依托三苏祠、武侯祠、杜甫草堂、吴玉章故居等名人故居和德阳文庙、昭化古城等文物古迹,建设一批以文物为依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文物教育功能。



武侯祠。 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随着“博物馆热”兴起,拥有409座博物馆的四川更成为全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三星堆博物馆频频爆满、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深入挖掘阐释“三苏”文化、建川博物馆聚落记录红色回忆、各类小微博物馆闯出新路……经过数字化赋能,文物资源早已不再“藏于深闺无人识”,而是走入民众生活,向世界传递坚定的文化自信。


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博展示、文化传承……在这个文物资源大省,一颗颗历史文化明珠闪耀,汇聚成浩渺星海。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四川深挖古蜀文明遗珍 保护传承千年文化

时间:2022-10-1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苏祠。 


中新网成都10月13日电 当“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新一轮祭祀坑发掘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之际,在四川甘孜州稻城县广袤的高原上,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皮洛遗址的考古发掘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十年来,四川文博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传承巴蜀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上述遗址双双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背后,便是四川多年来深挖古蜀文明遗珍,保护传承千年文化的坚持。



三星堆博物馆。 


十年来,四川通过实施六江流域、川西高原、成都平原等区域性考古调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蜀道等文化线路综合调查,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各时期重要遗存专项调查,基本摸清四川全省地下考古资源状况,特别是在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新发现近百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四川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多项空白。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为考古发掘插上科技的“翅膀”。三星堆遗址本轮祭祀坑考古发掘创造性地采用了田野考古与实验室考古相结合、精准发掘和科学保护相结合的新模式,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极大提升了考古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皮洛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以三星堆遗址考古与研究为示范,四川在旧石器、新石器、巴文化遗址等考古项目中逐步推动多学科协同和综合研究,多单位多学科聚力,科技优势在考古领域发挥成果初显,发掘研究全过程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科学有序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基础上,十年来,四川坚定不移地高质量开展文物保护展示工作。《四川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颁布出台,《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修订实施,为文物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在此基础上,藏羌碉楼与村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宋(蒙)元山城防御体系遗址、蜀道、茶马古道等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三国蜀汉文化研究传承工程、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等有序实施,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家文化公园是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的重要载体。四川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成效初显,已顺利完成黄河流域四川段文物资源调查,基本摸清黄河流域文物资源“家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启动编制,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全面铺开,尧坝古建筑群、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等长江流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项目有序实施。


与此同时,为充分彰显文物时代价值,让文物“活起来”,十年来,四川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该省依托三苏祠、武侯祠、杜甫草堂、吴玉章故居等名人故居和德阳文庙、昭化古城等文物古迹,建设一批以文物为依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文物教育功能。



武侯祠。 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随着“博物馆热”兴起,拥有409座博物馆的四川更成为全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三星堆博物馆频频爆满、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深入挖掘阐释“三苏”文化、建川博物馆聚落记录红色回忆、各类小微博物馆闯出新路……经过数字化赋能,文物资源早已不再“藏于深闺无人识”,而是走入民众生活,向世界传递坚定的文化自信。


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博展示、文化传承……在这个文物资源大省,一颗颗历史文化明珠闪耀,汇聚成浩渺星海。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