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健康要从“心”开始→

时间:2022-10-31来源:上观新闻点击量:403

你知道吗?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心血管病防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心血管病负担仍将持续增加。

在这个老龄化的时代,心血管疾病预防有哪些重要的方面?有哪些危害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高血压病人有哪些常见的疑惑?

10月28日,“健康汇客厅”走进徐汇区凌云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老龄人口的心血管病预防及治疗”专场科普讲座。活动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周达新教授、李远方主治医师共同带来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科普知识,带领大家守护心脏健康,共享美好生活。

在老龄社会,心血管疾病预防有哪些重要的方面?

周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三个重要板块分别是:1、合理饮食,科学锻炼;2、家庭定期健康监测和用药;3、定期医院体检和随访。

有哪些智能化的APP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健康状况?

有监测呼吸睡眠状况的APP,可穿戴心电图APP,和运动记录/规划APP等。这些APP配合智能手表等设备,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健康状况。

在老龄社会,有哪些危害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医学科普力度的增大,有些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动过缓等。周教授强调另一些疾病,比如心房颤动、老年性的心脏瓣膜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疾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正在变得更为常见。

心房颤动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

长期心房颤动,心房内血流淤滞,左心耳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容易引起脑梗死、肠系膜动脉梗死、肾梗死等严重后果。目前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常用手段分为两类:终生口服抗凝药物和左心耳封堵手术。左心耳封堵术是微创手术,术后可停用抗凝药物。

老年性的心脏瓣膜病是如何造成的,怎么治疗?

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病通俗地说,就是心脏里面的阀门老化了。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的心脏瓣膜病变成常见病。治疗分为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和新型的微创介入手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成熟、微创介入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正在发挥,在欧美,微创介入手术量已经超过了传统开胸手术。

高血压病人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比如,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凭感觉用药,没症状不吃药也不量血压;不愿意过早服药,怕有“依赖性”;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或单纯寄希望于生活方式改善,不愿意长期服药;血压降低越快、越低越好;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等,都是一些常见的误区。

高血压病人提倡哪些做法?

李医生强调,正确认识高血压概念的重要性,明确降压的目的是减少心脑肾事件,没症状也要降压;科学用药,不要过分担忧安全性;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坚持改善生活方式,配合用药;确立合理的降压目标;不要为血压数值过分担忧。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徐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卫生健康专委会指导,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路街道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同主办,徐汇区凌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通过徐汇区融媒体中心、海上名医等平台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20.3万人次。

免责声明.jpg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健康要从“心”开始→

时间:2022-10-31来源:上观新闻

你知道吗?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心血管病防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心血管病负担仍将持续增加。

在这个老龄化的时代,心血管疾病预防有哪些重要的方面?有哪些危害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高血压病人有哪些常见的疑惑?

10月28日,“健康汇客厅”走进徐汇区凌云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老龄人口的心血管病预防及治疗”专场科普讲座。活动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周达新教授、李远方主治医师共同带来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科普知识,带领大家守护心脏健康,共享美好生活。

在老龄社会,心血管疾病预防有哪些重要的方面?

周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三个重要板块分别是:1、合理饮食,科学锻炼;2、家庭定期健康监测和用药;3、定期医院体检和随访。

有哪些智能化的APP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健康状况?

有监测呼吸睡眠状况的APP,可穿戴心电图APP,和运动记录/规划APP等。这些APP配合智能手表等设备,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健康状况。

在老龄社会,有哪些危害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医学科普力度的增大,有些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动过缓等。周教授强调另一些疾病,比如心房颤动、老年性的心脏瓣膜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疾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正在变得更为常见。

心房颤动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

长期心房颤动,心房内血流淤滞,左心耳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容易引起脑梗死、肠系膜动脉梗死、肾梗死等严重后果。目前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常用手段分为两类:终生口服抗凝药物和左心耳封堵手术。左心耳封堵术是微创手术,术后可停用抗凝药物。

老年性的心脏瓣膜病是如何造成的,怎么治疗?

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病通俗地说,就是心脏里面的阀门老化了。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的心脏瓣膜病变成常见病。治疗分为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和新型的微创介入手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成熟、微创介入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正在发挥,在欧美,微创介入手术量已经超过了传统开胸手术。

高血压病人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比如,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凭感觉用药,没症状不吃药也不量血压;不愿意过早服药,怕有“依赖性”;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或单纯寄希望于生活方式改善,不愿意长期服药;血压降低越快、越低越好;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等,都是一些常见的误区。

高血压病人提倡哪些做法?

李医生强调,正确认识高血压概念的重要性,明确降压的目的是减少心脑肾事件,没症状也要降压;科学用药,不要过分担忧安全性;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坚持改善生活方式,配合用药;确立合理的降压目标;不要为血压数值过分担忧。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徐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卫生健康专委会指导,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路街道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同主办,徐汇区凌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通过徐汇区融媒体中心、海上名医等平台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20.3万人次。

免责声明.jpg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