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紫金文化艺术节丨话剧《家有九凤》:“听雨楼”里是小家,也是“大家”

时间:2022-11-09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点击量:523

交汇点讯 11月8日晚,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之话剧《家有九凤》在启东保利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由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创排,根据高满堂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听雨楼里初家老太与九个女儿一家人近二十年间波折、艰辛、温馨与亲情的故事,折射出每个家庭的生活百态,让几代观众直言“很有共鸣”。



话剧《家有九凤》以上世纪70年代末为开端,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初家老太与含辛茹苦拉扯大的九个女儿的生活状况和心路历程。春节,八个女儿和初老太正在吃团圆饭,下乡离家八年在北大荒插队的七凤突然归来,本剧由此开篇。短短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浓缩了这一家子的细碎点滴:五凤与丈夫家庭角色发生颠倒,“谁给谁洗脚”背后积攒了家庭的隔阂;七凤生下了孩子,与屠宰场杀猪的杨为健结婚,两人不同的见地成为了矛盾的导火索;八凤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做起了生意,却好景不长,被人骗走了积蓄,无奈跑路,最终精神崩溃……这一件件看似琐碎的事,都是围绕“家”这个核心,以五凤、七凤、八凤的故事为主干,串起了讲述了二十年的风雨变迁。


“年”是中国家庭最为重视的节日,初家九凤的故事,以过年开始,以过年结束。整部剧保留了原著小说的核心内容,还原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物性格的转变,初老太的念叨,家庭开会时的严肃,家长里短的闲话,吵起架来薅头发、扯衣服的亲姐妹,走街串巷的邻居,几位女婿偷偷摸摸地一起喝酒——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观众看到了每一个平凡的自己与家人,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家有九凤》的演出,展现中国老百姓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下真实的生活状态,唤起了每个老百姓心中回家避风,也愿为家庭遮雨的情愫。



“这部剧最主要想体现的就是一个家的温情,中国人特别重家庭。而且我们小时候过春节的那种滋味,现在好像有一点远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与人沟通方式的变化,现在家人间一些纯粹和简单的感情可能变淡了。”话剧《家有九凤》导演庄嘉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剧创排的初衷,就是希望该剧为每一个家庭的老辈和晚辈之间提供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和契机,对家庭有更深刻的认识。


该剧曾获得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集结了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主力演员,其中初老太由国家一级演员周媛媛饰演,九个女儿分别由姜蕾、李晗玉、乐垚贝、洪阳洋、熊伟姣、闫蕊、项卉、徐柳、薛頔饰演。一家之长的初老太,与性格各不相同的九凤,以完整立体的形象呈现在了舞台之上,演出了“家长里短”与时代之中的悲欢离合,吸引了不少观众多次“刷剧”。



从制作到创排到首演,再到搬上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话剧《家有九凤》也是历经了多次打磨,直到本次演出前,仍在反复修改。“我们首先是完善一些细节,让每一个人物更加形象更加饱满。每次演出中,专家、评委和观众的反馈,为我们任务形象塑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庄嘉敏说。剧中,七凤在一段讲述北大荒故事的片段中,舞台上只留下一个定点光和飘下来几片雪花,简单却让人印象深刻。庄嘉敏揭秘,“这段在短短三分钟的表演里看到演员的能力,演员在原地走一个圈,他可能就历经了千山万水,观众会被带到一段非常生动的故事里。”


这一个片段背后,凝练了主创团队的巧思。庄嘉敏介绍,《家有九凤》创派之初,舞台设置以实景为主,在联排后,由于转换效果相对繁琐,主创团队决定将炕、家具、柜子等全部拿掉,只留下听雨楼的门头,以及家中必须要有的椅子。“一个椅子后边对应着一个人,这么一做,其实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元素:一桌二椅,就可以代表所有的环境。”



舞台上,一边七凤家正在发生争执,而另一边五凤家已经吵了起来,这种和影视作品相似的“平行舞台”蒙太奇手法,给很多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剧体验。庄嘉敏介绍,“小说篇幅的时间跨度、人物线索都比较繁杂,把它集中到2个小时内的舞台作品有一定难度。我们就一直在试验,把影视的平行蒙太奇等一些手段,运用到了舞台上,让整个戏能够把这么大的信息量相对来说给观众说清楚。同时也让观众感到其中尖锐的戏剧冲突,饱满的人物性格,以及时代背景。”


庄嘉敏说,“正因为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我们如今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高速发展,才有了我们这部戏。好的创作是从人民中来,从生活中来的。我们更应该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才有更好的艺术创作。”

图片来源:江苏省演艺集团

免责声明.jpg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紫金文化艺术节丨话剧《家有九凤》:“听雨楼”里是小家,也是“大家”

时间:2022-11-09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11月8日晚,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之话剧《家有九凤》在启东保利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由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创排,根据高满堂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听雨楼里初家老太与九个女儿一家人近二十年间波折、艰辛、温馨与亲情的故事,折射出每个家庭的生活百态,让几代观众直言“很有共鸣”。



话剧《家有九凤》以上世纪70年代末为开端,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初家老太与含辛茹苦拉扯大的九个女儿的生活状况和心路历程。春节,八个女儿和初老太正在吃团圆饭,下乡离家八年在北大荒插队的七凤突然归来,本剧由此开篇。短短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浓缩了这一家子的细碎点滴:五凤与丈夫家庭角色发生颠倒,“谁给谁洗脚”背后积攒了家庭的隔阂;七凤生下了孩子,与屠宰场杀猪的杨为健结婚,两人不同的见地成为了矛盾的导火索;八凤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做起了生意,却好景不长,被人骗走了积蓄,无奈跑路,最终精神崩溃……这一件件看似琐碎的事,都是围绕“家”这个核心,以五凤、七凤、八凤的故事为主干,串起了讲述了二十年的风雨变迁。


“年”是中国家庭最为重视的节日,初家九凤的故事,以过年开始,以过年结束。整部剧保留了原著小说的核心内容,还原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物性格的转变,初老太的念叨,家庭开会时的严肃,家长里短的闲话,吵起架来薅头发、扯衣服的亲姐妹,走街串巷的邻居,几位女婿偷偷摸摸地一起喝酒——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观众看到了每一个平凡的自己与家人,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家有九凤》的演出,展现中国老百姓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下真实的生活状态,唤起了每个老百姓心中回家避风,也愿为家庭遮雨的情愫。



“这部剧最主要想体现的就是一个家的温情,中国人特别重家庭。而且我们小时候过春节的那种滋味,现在好像有一点远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与人沟通方式的变化,现在家人间一些纯粹和简单的感情可能变淡了。”话剧《家有九凤》导演庄嘉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剧创排的初衷,就是希望该剧为每一个家庭的老辈和晚辈之间提供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和契机,对家庭有更深刻的认识。


该剧曾获得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集结了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主力演员,其中初老太由国家一级演员周媛媛饰演,九个女儿分别由姜蕾、李晗玉、乐垚贝、洪阳洋、熊伟姣、闫蕊、项卉、徐柳、薛頔饰演。一家之长的初老太,与性格各不相同的九凤,以完整立体的形象呈现在了舞台之上,演出了“家长里短”与时代之中的悲欢离合,吸引了不少观众多次“刷剧”。



从制作到创排到首演,再到搬上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话剧《家有九凤》也是历经了多次打磨,直到本次演出前,仍在反复修改。“我们首先是完善一些细节,让每一个人物更加形象更加饱满。每次演出中,专家、评委和观众的反馈,为我们任务形象塑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庄嘉敏说。剧中,七凤在一段讲述北大荒故事的片段中,舞台上只留下一个定点光和飘下来几片雪花,简单却让人印象深刻。庄嘉敏揭秘,“这段在短短三分钟的表演里看到演员的能力,演员在原地走一个圈,他可能就历经了千山万水,观众会被带到一段非常生动的故事里。”


这一个片段背后,凝练了主创团队的巧思。庄嘉敏介绍,《家有九凤》创派之初,舞台设置以实景为主,在联排后,由于转换效果相对繁琐,主创团队决定将炕、家具、柜子等全部拿掉,只留下听雨楼的门头,以及家中必须要有的椅子。“一个椅子后边对应着一个人,这么一做,其实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元素:一桌二椅,就可以代表所有的环境。”



舞台上,一边七凤家正在发生争执,而另一边五凤家已经吵了起来,这种和影视作品相似的“平行舞台”蒙太奇手法,给很多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剧体验。庄嘉敏介绍,“小说篇幅的时间跨度、人物线索都比较繁杂,把它集中到2个小时内的舞台作品有一定难度。我们就一直在试验,把影视的平行蒙太奇等一些手段,运用到了舞台上,让整个戏能够把这么大的信息量相对来说给观众说清楚。同时也让观众感到其中尖锐的戏剧冲突,饱满的人物性格,以及时代背景。”


庄嘉敏说,“正因为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我们如今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高速发展,才有了我们这部戏。好的创作是从人民中来,从生活中来的。我们更应该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才有更好的艺术创作。”

图片来源:江苏省演艺集团

免责声明.jpg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