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沂蒙山小调 时代精神之赞

时间:2022-11-17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点击量:678

沂蒙山,从东海横空出世,雄踞齐鲁大地东南方,曾用甘洌乳汁为战争淬火,用独轮车碾碎美式大炮。这是英雄辈出的土地,代代英雄儿女谱写出无数英雄故事与传奇。沂蒙山是沂山山脉与蒙山山脉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境内。辖区内较大的山头800余座,呈西北至东南向延伸状,若展开气势浩荡的画卷。蒙山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岱宗之亚”。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就是蒙山。“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这千古佳句。沂山、天宝山、文峰山、甲子山、银雀山、马陵山、蒙阴山、苍山、艾山……都以独特的雄奇、胜迹、史事、人物、传说、物产闻名遐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蒙山沂水养育了一代代淳朴坚韧、憨厚诚、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一曲《沂蒙山小调》,风靡齐鲁大地,感动大江南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那悠扬动听的旋律,人们对沂蒙山的敬仰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沂蒙山小调》,又名《山歌》,为山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优美的旋律、激昂的气势和欢快活泼的风格,成为山东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时的一个标志。《沂蒙山小调》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和沂蒙人民常唱的一首歌。它的诞生,唱出了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深厚情感,唱出了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唱出了党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革命决心,诠释了沂蒙精神最生动最贴切的艺术表达,体现了当时沂蒙人民对胜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

据资料记载:《沂蒙山小调》“它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人民根据当地流传的民歌改编而成,并且很受八路军战士和当地群众喜爱而传唱。”它反映了当时山东人民对胜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史料记载: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日军悍然侵占我国山东1938年4月25日,山东抗日民主联军发表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坚持团结和抗战到底,保卫家园” 《沂蒙山小调》就是这个时期改编创作的歌曲,它的诞生,不仅鼓舞了红军战士,更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意志。

它体现了沂蒙山区人民在党和军队领导下艰苦创业、浴血奋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它是山东沂蒙山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来的,是精神之源、时代精神之赞歌,也是一种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更是哺育和催生中国革命的摇篮。

《沂蒙山小调》至今听来,依然内心澎湃,瞬间能感受到那段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们抗击日寇的奋勇杀敌场面。那段的战斗史诗和革命故事,让人感动、感叹、感激,敬佩、敬仰、敬畏。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中一块红土地;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发扬《沂蒙山小调》和《沂蒙精神》。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特质。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观念和丰富的情感。对于革命先辈和新中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沂蒙山小调》历史文化资源和内涵,进一步发掘《沂蒙山小调》价值、传承和弘扬《沂蒙山小调》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沂蒙山人奋勇向前、自强不息、为伟大祖国强盛而奋斗!

 


编辑:潘洪国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沂蒙山小调 时代精神之赞

时间:2022-11-17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

沂蒙山,从东海横空出世,雄踞齐鲁大地东南方,曾用甘洌乳汁为战争淬火,用独轮车碾碎美式大炮。这是英雄辈出的土地,代代英雄儿女谱写出无数英雄故事与传奇。沂蒙山是沂山山脉与蒙山山脉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境内。辖区内较大的山头800余座,呈西北至东南向延伸状,若展开气势浩荡的画卷。蒙山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岱宗之亚”。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就是蒙山。“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这千古佳句。沂山、天宝山、文峰山、甲子山、银雀山、马陵山、蒙阴山、苍山、艾山……都以独特的雄奇、胜迹、史事、人物、传说、物产闻名遐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蒙山沂水养育了一代代淳朴坚韧、憨厚诚、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一曲《沂蒙山小调》,风靡齐鲁大地,感动大江南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那悠扬动听的旋律,人们对沂蒙山的敬仰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沂蒙山小调》,又名《山歌》,为山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优美的旋律、激昂的气势和欢快活泼的风格,成为山东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时的一个标志。《沂蒙山小调》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和沂蒙人民常唱的一首歌。它的诞生,唱出了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深厚情感,唱出了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唱出了党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革命决心,诠释了沂蒙精神最生动最贴切的艺术表达,体现了当时沂蒙人民对胜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

据资料记载:《沂蒙山小调》“它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人民根据当地流传的民歌改编而成,并且很受八路军战士和当地群众喜爱而传唱。”它反映了当时山东人民对胜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史料记载: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日军悍然侵占我国山东1938年4月25日,山东抗日民主联军发表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坚持团结和抗战到底,保卫家园” 《沂蒙山小调》就是这个时期改编创作的歌曲,它的诞生,不仅鼓舞了红军战士,更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意志。

它体现了沂蒙山区人民在党和军队领导下艰苦创业、浴血奋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它是山东沂蒙山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来的,是精神之源、时代精神之赞歌,也是一种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更是哺育和催生中国革命的摇篮。

《沂蒙山小调》至今听来,依然内心澎湃,瞬间能感受到那段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们抗击日寇的奋勇杀敌场面。那段的战斗史诗和革命故事,让人感动、感叹、感激,敬佩、敬仰、敬畏。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中一块红土地;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发扬《沂蒙山小调》和《沂蒙精神》。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特质。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观念和丰富的情感。对于革命先辈和新中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沂蒙山小调》历史文化资源和内涵,进一步发掘《沂蒙山小调》价值、传承和弘扬《沂蒙山小调》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沂蒙山人奋勇向前、自强不息、为伟大祖国强盛而奋斗!

 


编辑:潘洪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