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评论>欧阳斌:“蛮”好

欧阳斌:“蛮”好

时间:2023-01-04来源:新浪网点击量:387

  刘明《追寻沈从文的足迹》图书封面。

  “蛮”好

  ——兼贺刘明先生《追寻沈从文的足迹》出版

  文/欧阳斌

  在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今日收到湘西作家刘明先生寄赠的大作《追寻沈从文的足迹》。作者创作书中的《张家界行》篇章时,专门来过张家界,我当时作为分管旅游的副市长有幸接待过他,并从他那里得知了一些沈从文与张家界的情况。之后,我在读了其《张家界行》后,还专门写了几首关于沈从文的小诗赠他,没想到他把我的一首小诗也收入了书中,谢谢刘明先生。

  沈从文先生是刘明的文学偶像,也是我的文学偶像。他说他是在读中专时开始接触沈从文的著作,我应该也是读中专时开始接触沈从文的著作。初读沈从文的文字,我是有“触电”的感觉的:哦,原来文字可以这么写,可以这么平实、生动而有味。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衡南县茅市供销社工作,那里正好也有一条小河,也有一段傍河而建的古街道,这让我总感到是进入了沈从文的意境。也正是在那个小镇,我这个并没有什么文学功底的人也作起了文学梦,开始发表了一些豆腐块似的诗歌。我至今认为自己只是个文学爱好者而已,但文学爱好者也是可以有启蒙老师的,我不是高攀,而是从内心认定我的启蒙老师就是沈从文。从文学的角度看,刘明比我似乎更执着,那次来张家界,当他说要写一本寻找沈从文足迹的书时,实话说,我是有些担心的,不是担心他的才华,而是担心他的精力与财力,担心他作为一个自媒体人的统筹力。今天,亲收了这本书,我最想说的是三个字:不容易。

  大湘西这块地方山高水远,在中国古代很多时候都是朝庭的“化外之地”,多有蛮夷之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多血性,性格强悍,爱认死理,有时认定了一种事情,别说是九头牛,九十头牛也拉不回。因此,有人戏言:大湘西盛产“蛮子”。小学水平的沈从文本来在陈渠珍手下当了个“军爷”,也算是有吃有喝,风风光光了。可他偏偏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偏偏还爱上了文学,于是乎,你有你的写法,我有我的写法,这个“凤凰蛮子”在文学的道路上无所畏惧,一路过关斩将,终于登上了一座座高峰,中国第一枚诺贝尔文学奖险些就被他收入囊中。黄永玉是另一个“蛮子”。我所深交的大湘西朋友张建永、陈黎明、李平、王行水身上也多有这种蛮劲。我的工作地张家界本就是大湘西地区的组成部分,加上山更险、水更猛,这种在事业上执着、拼命的“蛮子”似乎更多,真是一抓一大把。在干事创业上,我也是“蛮”劲的欣赏者,岂止只欣赏者,我同时也是“蛮”的身体力行者。我到张家界工作不久,有人在跟我打过交道后,跟我说,“你怎么跟我们湘西人的性格一个样”,我总是嘿嘿而笑,视为这是对我的理解与赞同。其实,蛮又岂只是大湘西人的个性,整个湖南人最鲜明的特色不也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么。只是,大湘西人的“蛮”似乎更火更辣更狂而已。我的朋友张建永先生喜欢将这种蛮叫做“犟”,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语叫“犟卵”,我每见他身为原大学校长,文文雅雅的一个“革命前辈”,在自己的文字中却经常“犟卵、犟卵”地写个不停,总是忍不住要笑出声来。刘明先生长得五大三粗,初看很“江湖”,其实很细腻,其骨子里的蛮气,也是隔着几丈远就能让人感觉得到的。从刘明的经历看,他也是一路“蛮”过来的,在人生的几次重大决策上,都是“蛮”而无畏,“蛮”而不乱,“蛮”而取胜,他已经收获了“蛮”的成果,希望他继续“蛮”下去,说不定,一不留神就“蛮”成了沈从文“第二”,也未可知。

  “蛮”好!

  祝福刘明先生!


  欧阳斌,1965年7月出生,湖南衡阳人。曾在衡南县茅市供销社、中共衡阳市南岳区委、中共永州市双牌县委、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纪委、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工作,现在张家界市政协工作。已出版诗集《阳光的手指》《最美湖南》,散文集《感悟名山》《叩问》等多部文学作品及《中国旅游策划导论》《实划实说》等旅游策划专著。


编辑:陈晓晴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欧阳斌:“蛮”好

时间:2023-01-04来源:新浪网

  刘明《追寻沈从文的足迹》图书封面。

  “蛮”好

  ——兼贺刘明先生《追寻沈从文的足迹》出版

  文/欧阳斌

  在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今日收到湘西作家刘明先生寄赠的大作《追寻沈从文的足迹》。作者创作书中的《张家界行》篇章时,专门来过张家界,我当时作为分管旅游的副市长有幸接待过他,并从他那里得知了一些沈从文与张家界的情况。之后,我在读了其《张家界行》后,还专门写了几首关于沈从文的小诗赠他,没想到他把我的一首小诗也收入了书中,谢谢刘明先生。

  沈从文先生是刘明的文学偶像,也是我的文学偶像。他说他是在读中专时开始接触沈从文的著作,我应该也是读中专时开始接触沈从文的著作。初读沈从文的文字,我是有“触电”的感觉的:哦,原来文字可以这么写,可以这么平实、生动而有味。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衡南县茅市供销社工作,那里正好也有一条小河,也有一段傍河而建的古街道,这让我总感到是进入了沈从文的意境。也正是在那个小镇,我这个并没有什么文学功底的人也作起了文学梦,开始发表了一些豆腐块似的诗歌。我至今认为自己只是个文学爱好者而已,但文学爱好者也是可以有启蒙老师的,我不是高攀,而是从内心认定我的启蒙老师就是沈从文。从文学的角度看,刘明比我似乎更执着,那次来张家界,当他说要写一本寻找沈从文足迹的书时,实话说,我是有些担心的,不是担心他的才华,而是担心他的精力与财力,担心他作为一个自媒体人的统筹力。今天,亲收了这本书,我最想说的是三个字:不容易。

  大湘西这块地方山高水远,在中国古代很多时候都是朝庭的“化外之地”,多有蛮夷之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多血性,性格强悍,爱认死理,有时认定了一种事情,别说是九头牛,九十头牛也拉不回。因此,有人戏言:大湘西盛产“蛮子”。小学水平的沈从文本来在陈渠珍手下当了个“军爷”,也算是有吃有喝,风风光光了。可他偏偏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偏偏还爱上了文学,于是乎,你有你的写法,我有我的写法,这个“凤凰蛮子”在文学的道路上无所畏惧,一路过关斩将,终于登上了一座座高峰,中国第一枚诺贝尔文学奖险些就被他收入囊中。黄永玉是另一个“蛮子”。我所深交的大湘西朋友张建永、陈黎明、李平、王行水身上也多有这种蛮劲。我的工作地张家界本就是大湘西地区的组成部分,加上山更险、水更猛,这种在事业上执着、拼命的“蛮子”似乎更多,真是一抓一大把。在干事创业上,我也是“蛮”劲的欣赏者,岂止只欣赏者,我同时也是“蛮”的身体力行者。我到张家界工作不久,有人在跟我打过交道后,跟我说,“你怎么跟我们湘西人的性格一个样”,我总是嘿嘿而笑,视为这是对我的理解与赞同。其实,蛮又岂只是大湘西人的个性,整个湖南人最鲜明的特色不也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么。只是,大湘西人的“蛮”似乎更火更辣更狂而已。我的朋友张建永先生喜欢将这种蛮叫做“犟”,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语叫“犟卵”,我每见他身为原大学校长,文文雅雅的一个“革命前辈”,在自己的文字中却经常“犟卵、犟卵”地写个不停,总是忍不住要笑出声来。刘明先生长得五大三粗,初看很“江湖”,其实很细腻,其骨子里的蛮气,也是隔着几丈远就能让人感觉得到的。从刘明的经历看,他也是一路“蛮”过来的,在人生的几次重大决策上,都是“蛮”而无畏,“蛮”而不乱,“蛮”而取胜,他已经收获了“蛮”的成果,希望他继续“蛮”下去,说不定,一不留神就“蛮”成了沈从文“第二”,也未可知。

  “蛮”好!

  祝福刘明先生!


  欧阳斌,1965年7月出生,湖南衡阳人。曾在衡南县茅市供销社、中共衡阳市南岳区委、中共永州市双牌县委、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纪委、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工作,现在张家界市政协工作。已出版诗集《阳光的手指》《最美湖南》,散文集《感悟名山》《叩问》等多部文学作品及《中国旅游策划导论》《实划实说》等旅游策划专著。


编辑:陈晓晴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