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中国有约】昆山计家墩:乡村振兴下的理想村

时间:2021-10-28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点击量:519

  锦溪镇计家墩村。人民网 周雨摄

  计家墩村位于江苏昆山锦溪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落。自2016年开始改造,吸引了众多人才返乡,以“民宿”为特色打造乡村生活共创集群。

  “原本是要整体搬迁的,现在这里成为了创业基地,主打民宿集群,而且每家民宿都各有特点。”计家墩村第一书记王惠其说。

  书店、咖啡馆、民宿……这些城里的“标配”逐渐在计家墩村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村虽然小,但水系很丰富,所有的民宿都依河而建。上海、苏州的游客都来这里玩。” 2019年至2020年,计家墩村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成功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理想村”的转变。

  “我小时候对家乡的印象是‘苦’”

  计家墩村一家民宿主人吴先生讲述了自己回乡的心路历程。“我就是本村人,小时候对家乡的印象主要是‘苦’。我们这个地方是水乡,尽管离上海很近,但交通不便,没有工业,农业产量也很低。到处都是水,小时候走到镇上读书要绕路走两个小时。”

  “我也想过,回来干什么呢?但实施乡村振兴以后,才发现这块土地保持得很好,家乡还是很漂亮的,值得我回来建设。”吴先生对记者说。

  计家墩村民宿外景。人民网 周雨摄

  “因为‘苦’,所以更要‘修补’”

  随着乡村振兴在全国不断推进,吴先生得知自己的家乡也在改造,决定回来开一家民宿。他还聘用了8个当地村民做员工。

  他把这称为“创业养老”。“来这里的年轻人有的是本土设计师,有的原来是企业高管,有手工作坊的人,还有喜欢乡村生活的城里人。最后就是我这样的,曾经是农民,出去做了生意又回到农村。”

  吴先生邀请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参与民宿设计。“他当时在清华读完了博士,我请他一起参与我们中国的乡村振兴改造。我跟他讲,未来的中国市场就在这里,后来他就来了。他的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 吴先生说,从5月到现在,民宿已经吸引了4、5万人来参观,其中有1万多名设计师来“打卡”。

  “现在的农村普遍都是‘空心村’。乡村需要有活力才能吸引年轻人回来。通过文化回流,很多青年会选择回到乡村,甚至成为这里的一个新群体,这就是乡村振兴的魅力所在。”

  “一个乡村如果曾经带给你苦难,就要通过我们的‘修补’把它建设好。这件事能给人带来一种回忆感。”吴先生说。(记者周雨)


编辑:钱谦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中国有约】昆山计家墩:乡村振兴下的理想村

时间:2021-10-28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锦溪镇计家墩村。人民网 周雨摄

  计家墩村位于江苏昆山锦溪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落。自2016年开始改造,吸引了众多人才返乡,以“民宿”为特色打造乡村生活共创集群。

  “原本是要整体搬迁的,现在这里成为了创业基地,主打民宿集群,而且每家民宿都各有特点。”计家墩村第一书记王惠其说。

  书店、咖啡馆、民宿……这些城里的“标配”逐渐在计家墩村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村虽然小,但水系很丰富,所有的民宿都依河而建。上海、苏州的游客都来这里玩。” 2019年至2020年,计家墩村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成功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理想村”的转变。

  “我小时候对家乡的印象是‘苦’”

  计家墩村一家民宿主人吴先生讲述了自己回乡的心路历程。“我就是本村人,小时候对家乡的印象主要是‘苦’。我们这个地方是水乡,尽管离上海很近,但交通不便,没有工业,农业产量也很低。到处都是水,小时候走到镇上读书要绕路走两个小时。”

  “我也想过,回来干什么呢?但实施乡村振兴以后,才发现这块土地保持得很好,家乡还是很漂亮的,值得我回来建设。”吴先生对记者说。

  计家墩村民宿外景。人民网 周雨摄

  “因为‘苦’,所以更要‘修补’”

  随着乡村振兴在全国不断推进,吴先生得知自己的家乡也在改造,决定回来开一家民宿。他还聘用了8个当地村民做员工。

  他把这称为“创业养老”。“来这里的年轻人有的是本土设计师,有的原来是企业高管,有手工作坊的人,还有喜欢乡村生活的城里人。最后就是我这样的,曾经是农民,出去做了生意又回到农村。”

  吴先生邀请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参与民宿设计。“他当时在清华读完了博士,我请他一起参与我们中国的乡村振兴改造。我跟他讲,未来的中国市场就在这里,后来他就来了。他的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 吴先生说,从5月到现在,民宿已经吸引了4、5万人来参观,其中有1万多名设计师来“打卡”。

  “现在的农村普遍都是‘空心村’。乡村需要有活力才能吸引年轻人回来。通过文化回流,很多青年会选择回到乡村,甚至成为这里的一个新群体,这就是乡村振兴的魅力所在。”

  “一个乡村如果曾经带给你苦难,就要通过我们的‘修补’把它建设好。这件事能给人带来一种回忆感。”吴先生说。(记者周雨)


编辑:钱谦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