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玉壶光转鱼龙舞——八桂舞龙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时间:2023-03-06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点击量:531



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瑶族村民舞香龙。


八桂民间舞龙,最早是为求雨祈福、庆祝节日,后来渐渐发展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龙的形态也五花八门,制作材料不断推陈出新,在交流中发扬光大。



稻草龙经过小溪前往鼓楼。


我国有据可查的舞龙记载,出现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目的是为了祈雨。到了唐代,有了耍龙灯、舞龙的记载,而宾阳舞炮龙习俗,据传起源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乐业县甘田镇有“龙乡”之称,据当地考证,其舞龙历史也可以追溯至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各地舞龙活动渐成遍地开花之势,在广西地方志上多有记载:浦北的中秋舞青龙活动,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塘洞花炮节”的舞龙活动,也源于明朝;恭城瑶族自治县关公庙会上的舞龙表演,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南宁香火龙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一带的板凳龙,源于清朝嘉庆年间。



瑶族村民在把香插到“龙”身上。


少数民族舞龙文化的壮大,为这项活动增添了特色。龙胜广南侗寨草龙,长20多米,以上百万根精选的糯米稻草手工扎成,形象栩栩如生;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香龙舞,是在夜间往稻草龙上插满香火,由3名青壮年男子按特定节奏、步伐舞动,极具民族特色。广西多地的特色舞龙活动,纷纷成为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稻草龙表演。


在制龙的方式和材料方面,各族同胞就地取材,将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据了解,传统的龙主要有布龙、草龙、板凳龙、竹龙、芭蕉龙等。宾阳炮龙代表性传承人邹玉特介绍,制作一条炮龙,最少半个月,要经过30多道工序,每条龙都身覆金麟、盘曲矫健、前爪攀腾、后爪伏地、龙眼圆瞪、张嘴啸天、状似腾飞。邹玉特的炮龙勇于创新——龙鳞由塑胶亮片贴成,能反射出七彩光芒。龙胜广南侗寨的草龙则另辟蹊径,应游客要求,从20米“缩身”成几十厘米,可舞可玩,成为游客爱不释手的吉祥物和玩偶。



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新寨苗寨的绿草龙在每年立秋前进行。


新奇的创意在舞龙比赛和展演中不断交融、发展,有的龙能在舞动中实现遥控喷烟吐火的效果,有的能点亮龙珠、龙头和龙身,这些新花样,让舞龙活动更时尚更新潮。

据悉,广西已在100多所学校开展了龙狮运动进校园活动,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爱好者。在乐业,从事舞龙表演者已达2000多人,开发出各类观众喜闻乐见的舞龙技艺,并形成独特的龙狮文化产业。广西龙狮运动协会主席潘慧斌向南国早报记者透露,癸卯兔年大年初一,全区就有上百场龙狮表演,还有一些龙狮队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演邀请。舞龙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作者:记者 钟亮/文 游拥军/图



编辑:邓琳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玉壶光转鱼龙舞——八桂舞龙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时间:2023-03-06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瑶族村民舞香龙。


八桂民间舞龙,最早是为求雨祈福、庆祝节日,后来渐渐发展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龙的形态也五花八门,制作材料不断推陈出新,在交流中发扬光大。



稻草龙经过小溪前往鼓楼。


我国有据可查的舞龙记载,出现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目的是为了祈雨。到了唐代,有了耍龙灯、舞龙的记载,而宾阳舞炮龙习俗,据传起源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乐业县甘田镇有“龙乡”之称,据当地考证,其舞龙历史也可以追溯至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各地舞龙活动渐成遍地开花之势,在广西地方志上多有记载:浦北的中秋舞青龙活动,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塘洞花炮节”的舞龙活动,也源于明朝;恭城瑶族自治县关公庙会上的舞龙表演,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南宁香火龙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一带的板凳龙,源于清朝嘉庆年间。



瑶族村民在把香插到“龙”身上。


少数民族舞龙文化的壮大,为这项活动增添了特色。龙胜广南侗寨草龙,长20多米,以上百万根精选的糯米稻草手工扎成,形象栩栩如生;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香龙舞,是在夜间往稻草龙上插满香火,由3名青壮年男子按特定节奏、步伐舞动,极具民族特色。广西多地的特色舞龙活动,纷纷成为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稻草龙表演。


在制龙的方式和材料方面,各族同胞就地取材,将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据了解,传统的龙主要有布龙、草龙、板凳龙、竹龙、芭蕉龙等。宾阳炮龙代表性传承人邹玉特介绍,制作一条炮龙,最少半个月,要经过30多道工序,每条龙都身覆金麟、盘曲矫健、前爪攀腾、后爪伏地、龙眼圆瞪、张嘴啸天、状似腾飞。邹玉特的炮龙勇于创新——龙鳞由塑胶亮片贴成,能反射出七彩光芒。龙胜广南侗寨的草龙则另辟蹊径,应游客要求,从20米“缩身”成几十厘米,可舞可玩,成为游客爱不释手的吉祥物和玩偶。



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新寨苗寨的绿草龙在每年立秋前进行。


新奇的创意在舞龙比赛和展演中不断交融、发展,有的龙能在舞动中实现遥控喷烟吐火的效果,有的能点亮龙珠、龙头和龙身,这些新花样,让舞龙活动更时尚更新潮。

据悉,广西已在100多所学校开展了龙狮运动进校园活动,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爱好者。在乐业,从事舞龙表演者已达2000多人,开发出各类观众喜闻乐见的舞龙技艺,并形成独特的龙狮文化产业。广西龙狮运动协会主席潘慧斌向南国早报记者透露,癸卯兔年大年初一,全区就有上百场龙狮表演,还有一些龙狮队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演邀请。舞龙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作者:记者 钟亮/文 游拥军/图



编辑:邓琳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