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做好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推动新时代青年对思想政治素养的理解与内化,关键在于发挥“三个课堂”的合力。
企业思政课“第一课堂”,推动思政课目标明确化
强基固本,上接“天线”下连“地气”让学习“活跃化”。以新时代青年的趣味性、实践性诉求作为着力点,深层次挖掘、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对原有内容进行活化优化,激发青年多层次新鲜体验的产生;以思政课为核心,立足企业特色不断拓展学习培训的思政内涵,同时,立足主题特色,深挖不同专业的思政资源,做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融合。
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讲述、有理有据的内涵分析、可知可感的情景再现等途径,深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向团员青年展现中国故事。用好企业新媒体工具,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感召力。一方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育形式,以身临其境的情景剧、舞台模拟、朗诵、微视频等体验式主题活动,激发青年参与思政实践主题教育的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运用新媒体技术巩固思想教育话语权,将文字理论转变为可视化案例,在满足青年视觉体验与感官需求的同时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政融入式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做好翻转大课堂,增强青年团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职工成为大课堂的主人,以此增强课堂感染力,推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关注实践“第二课堂”,推动思政课大培训场域立体化
丰富内涵,做优“立体课堂”让学习“精品化”。开展现场式实践培训,提高新时代青年的参与感。以红色电影、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场域为依托,通过“自学+集中学”“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学习方式,身临其境感知党的伟大征程,多维视角开展现场式实践教育,更加利于学习趣味性和深刻性的激发。
推动体验式志愿服务,提高新时代青年的获得感。一方面,应引导新时代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往常态化、机制化方向推进,促进青年与时代“链动”结合,增加青年的社会经验,达到提升其政治责任担当目的;另一方面,应大力组织青年参与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参与企业和社区管理、城市建设、区域项目等活动,积极为企业发展、地方经济、社会治理等建言献策。促进沉浸式文化建设,提高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要抓住各个时期的重要节点,以主题活动为教育载体,根据青年各个阶段特征设计活动内容。通过搭建系列活动,实现青年成长成才载体连续化、系统化,以全面渗透对青年的思想养成教育;要挖掘文化资源,依托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思政教育品牌。
抢占网络阵地“第三课堂”,推动思政课供给方式新颖化
创新形式,做活“指尖课堂”让学习“常态化”。推动多样化网络栏目,贴近青年学习方式。打造网络精品内容,充分做好相关素材的收集工作,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开展网络新媒体栏目的信息资源;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打造网上党史博物馆、网上革命纪念馆、网上抗疫事迹展、网络文明接力等系列特色项目,引导企业职工传递党的声音、传播文明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打造微型化网络传播平台,构建网络舆论高地。从滴灌式教育思维出发,自“微”处发力,以“微制作”托举“大平台”,把思想教育融入青年职工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借助“青春二十冶”等多方平台与工具将思政融入生活,调动青年参与思政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达到激发青年感受主体价值的目的。建设高质量网络舆论宣传团队,提高应对处置能力。各级团组织应适应“微”时代要求,制定并完善舆情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对网络平台等舆情搜集,掌握企业网络舆情监测主动权;注重从企业政治工作骨干、团干部中选拔人员组建网络评论队伍,以点带面,有效展开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广泛在青年群体中开展职工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治教育,探索青年团队激励机制,壮大参与“微思政”教育的骨干队伍,提升网络思政引领力,强化正面引领。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作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做好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推动新时代青年对思想政治素养的理解与内化,关键在于发挥“三个课堂”的合力。
企业思政课“第一课堂”,推动思政课目标明确化
强基固本,上接“天线”下连“地气”让学习“活跃化”。以新时代青年的趣味性、实践性诉求作为着力点,深层次挖掘、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对原有内容进行活化优化,激发青年多层次新鲜体验的产生;以思政课为核心,立足企业特色不断拓展学习培训的思政内涵,同时,立足主题特色,深挖不同专业的思政资源,做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融合。
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讲述、有理有据的内涵分析、可知可感的情景再现等途径,深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向团员青年展现中国故事。用好企业新媒体工具,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感召力。一方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育形式,以身临其境的情景剧、舞台模拟、朗诵、微视频等体验式主题活动,激发青年参与思政实践主题教育的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运用新媒体技术巩固思想教育话语权,将文字理论转变为可视化案例,在满足青年视觉体验与感官需求的同时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政融入式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做好翻转大课堂,增强青年团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职工成为大课堂的主人,以此增强课堂感染力,推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关注实践“第二课堂”,推动思政课大培训场域立体化
丰富内涵,做优“立体课堂”让学习“精品化”。开展现场式实践培训,提高新时代青年的参与感。以红色电影、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场域为依托,通过“自学+集中学”“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学习方式,身临其境感知党的伟大征程,多维视角开展现场式实践教育,更加利于学习趣味性和深刻性的激发。
推动体验式志愿服务,提高新时代青年的获得感。一方面,应引导新时代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往常态化、机制化方向推进,促进青年与时代“链动”结合,增加青年的社会经验,达到提升其政治责任担当目的;另一方面,应大力组织青年参与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参与企业和社区管理、城市建设、区域项目等活动,积极为企业发展、地方经济、社会治理等建言献策。促进沉浸式文化建设,提高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要抓住各个时期的重要节点,以主题活动为教育载体,根据青年各个阶段特征设计活动内容。通过搭建系列活动,实现青年成长成才载体连续化、系统化,以全面渗透对青年的思想养成教育;要挖掘文化资源,依托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思政教育品牌。
抢占网络阵地“第三课堂”,推动思政课供给方式新颖化
创新形式,做活“指尖课堂”让学习“常态化”。推动多样化网络栏目,贴近青年学习方式。打造网络精品内容,充分做好相关素材的收集工作,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开展网络新媒体栏目的信息资源;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打造网上党史博物馆、网上革命纪念馆、网上抗疫事迹展、网络文明接力等系列特色项目,引导企业职工传递党的声音、传播文明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打造微型化网络传播平台,构建网络舆论高地。从滴灌式教育思维出发,自“微”处发力,以“微制作”托举“大平台”,把思想教育融入青年职工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借助“青春二十冶”等多方平台与工具将思政融入生活,调动青年参与思政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达到激发青年感受主体价值的目的。建设高质量网络舆论宣传团队,提高应对处置能力。各级团组织应适应“微”时代要求,制定并完善舆情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对网络平台等舆情搜集,掌握企业网络舆情监测主动权;注重从企业政治工作骨干、团干部中选拔人员组建网络评论队伍,以点带面,有效展开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广泛在青年群体中开展职工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治教育,探索青年团队激励机制,壮大参与“微思政”教育的骨干队伍,提升网络思政引领力,强化正面引领。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