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传世手工”与文旅双向奔赴,江苏非遗大师开启环省行

时间:2023-05-06来源:扬子晚报点击量:424

这是皮壶,还是紫砂?这是酒具,还是艺术品?5月5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洋河股份大力支持的《传世手工》国家级非遗大师环省行开幕式活动在南京金鹰科技馆举行。非遗传承人带来的代表作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传世手工”令人惊叹不已。当下江苏非遗与文旅的双向奔赴,不断火爆出圈,融合发展更凸显生动内容图景。



“传世手工”打造“皮壶”,

玉雕刚中带柔

近年来,江苏一直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更多非遗技艺得以传承。活动现场展出的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作品,就是江苏非遗当代发展的生动见证。南京云锦、金箔、苏州的苏绣、无锡的紫砂壶、扬州的玉雕、宿迁的洋河酿造技艺,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在千百年的变迁中见证地方文化和历史的源远流长。



本次活动聚焦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发展,现场启动《传世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仪式,象征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云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文、南京金箔非遗传承人葛才金、扬州玉雕非遗传承人王金高、无锡紫砂非遗传承人王光永、洋河白酒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金路,共同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出号召。



传承人带来的最新代表作品令人眼前一亮。金文携云锦作品《将军回宫》亮相。在我国兔文化中,兔子有文武之分,文兔代表长寿,武兔代表常胜。只见将军兔身披将军甲,脚踩风火轮,寓意常胜将军。旗帜上的凤翅代表了兔子已成仙,会经常穿梭在仙界与人间。



王光永打造的“皮”壶,在创意上打破常规思维,寻求跨界之美的新突破,用紫砂陶做皮质效果,制作上采用泥片镶接称型法,工艺精巧,针脚逼真,整体形态灵动大气,气韵丰满,尽显人文造化之气质。王光永告诉记者,这件作品创作难度大,成功率低,极富挑战性。由此斩获众多大奖,2018年获得国家专利,同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陶瓷创新评比铜奖、“艺博杯”金奖,2019年获得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玉雕传承人王金高的《连年有喜瓶》令人赞叹不已。其选用高档新疆和田籽玉,玉质净白温润细腻,作者创造性地将方形体的棱角雕琢成弧面鼓形,圆中带刚,刚中有柔,看来美不胜收,圆润饱满。葛才金展示的《十二生肖贴金酒具》则采用金箔工艺,杯脚是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形象,采用真金箔贴制,既是酒具也是艺术品。



江苏非遗不断火出圈,

助力江苏文化与旅游

由省文旅厅指导、洋河股份大力支持的《传世手工》专题节目,聚焦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传世手艺,在江苏卫视开播并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也在其他卫视频道转载播出。本次《传世手工》国家级非遗大师环省行活动,也将进一步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之间,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以当下流行的国潮风格,在文化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整合。

“我们今天相聚《传世手工》国家级非遗大师环省行开幕式活动,在这样一个科技与传统的融合氛围中,推广非遗文化非常有意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钢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群众,保护传承最终要走进群众。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网络影响力综合指数位列当日晚间黄金档电视节目第一位。非遗与旅游的双向奔赴,融合发展不仅凸显生动内容图景,也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江苏省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1项,位列全国第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2项,省委省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深度挖掘、有力保护和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江苏文化和旅游的鲜明特色,成为江苏文化与旅游业的强大助力。去年,我省碧螺春、雨花茶、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成功列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的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齐放,后继有人的繁荣景象。

为进一步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江苏正在开展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定及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认定第二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省级示范项目,遴选公布20条“水韵江苏”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组织编制《江苏省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研究出台《江苏省省级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筹备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活动和“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茶和天下共享非遗”江苏分会场活动;组织参加第三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2023年全国非遗曲艺周等活动,扩大江苏非遗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钱钢表示,今年,省文旅厅也将陆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成都非遗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相关活动。广泛开展春节期间非遗传承实践和宣传展示活动,并举办2024年“水韵江苏·非遗陪你过大年”系列活动等,充分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利用,让非遗年轻化,个性化,让非遗文化进一步热起来,火起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传世手工”与文旅双向奔赴,江苏非遗大师开启环省行

时间:2023-05-06来源:扬子晚报

这是皮壶,还是紫砂?这是酒具,还是艺术品?5月5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洋河股份大力支持的《传世手工》国家级非遗大师环省行开幕式活动在南京金鹰科技馆举行。非遗传承人带来的代表作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传世手工”令人惊叹不已。当下江苏非遗与文旅的双向奔赴,不断火爆出圈,融合发展更凸显生动内容图景。



“传世手工”打造“皮壶”,

玉雕刚中带柔

近年来,江苏一直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更多非遗技艺得以传承。活动现场展出的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作品,就是江苏非遗当代发展的生动见证。南京云锦、金箔、苏州的苏绣、无锡的紫砂壶、扬州的玉雕、宿迁的洋河酿造技艺,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在千百年的变迁中见证地方文化和历史的源远流长。



本次活动聚焦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发展,现场启动《传世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仪式,象征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云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文、南京金箔非遗传承人葛才金、扬州玉雕非遗传承人王金高、无锡紫砂非遗传承人王光永、洋河白酒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金路,共同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出号召。



传承人带来的最新代表作品令人眼前一亮。金文携云锦作品《将军回宫》亮相。在我国兔文化中,兔子有文武之分,文兔代表长寿,武兔代表常胜。只见将军兔身披将军甲,脚踩风火轮,寓意常胜将军。旗帜上的凤翅代表了兔子已成仙,会经常穿梭在仙界与人间。



王光永打造的“皮”壶,在创意上打破常规思维,寻求跨界之美的新突破,用紫砂陶做皮质效果,制作上采用泥片镶接称型法,工艺精巧,针脚逼真,整体形态灵动大气,气韵丰满,尽显人文造化之气质。王光永告诉记者,这件作品创作难度大,成功率低,极富挑战性。由此斩获众多大奖,2018年获得国家专利,同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陶瓷创新评比铜奖、“艺博杯”金奖,2019年获得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玉雕传承人王金高的《连年有喜瓶》令人赞叹不已。其选用高档新疆和田籽玉,玉质净白温润细腻,作者创造性地将方形体的棱角雕琢成弧面鼓形,圆中带刚,刚中有柔,看来美不胜收,圆润饱满。葛才金展示的《十二生肖贴金酒具》则采用金箔工艺,杯脚是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形象,采用真金箔贴制,既是酒具也是艺术品。



江苏非遗不断火出圈,

助力江苏文化与旅游

由省文旅厅指导、洋河股份大力支持的《传世手工》专题节目,聚焦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传世手艺,在江苏卫视开播并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也在其他卫视频道转载播出。本次《传世手工》国家级非遗大师环省行活动,也将进一步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之间,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以当下流行的国潮风格,在文化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整合。

“我们今天相聚《传世手工》国家级非遗大师环省行开幕式活动,在这样一个科技与传统的融合氛围中,推广非遗文化非常有意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钢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群众,保护传承最终要走进群众。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网络影响力综合指数位列当日晚间黄金档电视节目第一位。非遗与旅游的双向奔赴,融合发展不仅凸显生动内容图景,也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江苏省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1项,位列全国第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2项,省委省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深度挖掘、有力保护和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江苏文化和旅游的鲜明特色,成为江苏文化与旅游业的强大助力。去年,我省碧螺春、雨花茶、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成功列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的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齐放,后继有人的繁荣景象。

为进一步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江苏正在开展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定及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认定第二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省级示范项目,遴选公布20条“水韵江苏”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组织编制《江苏省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研究出台《江苏省省级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筹备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活动和“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茶和天下共享非遗”江苏分会场活动;组织参加第三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2023年全国非遗曲艺周等活动,扩大江苏非遗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钱钢表示,今年,省文旅厅也将陆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成都非遗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相关活动。广泛开展春节期间非遗传承实践和宣传展示活动,并举办2024年“水韵江苏·非遗陪你过大年”系列活动等,充分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利用,让非遗年轻化,个性化,让非遗文化进一步热起来,火起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