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高校实验班:象牙塔里的“试验田”

时间:2023-05-18来源:科技日报点击量:409

  实验班并没有过多的政策倾斜,与普通班相比,实验班规模更小,课程设置更有特色,更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彭磊——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实验班负责人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ACM班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高校实验班、重点班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近年来,各地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深入实施“拔尖计划”、陆续建立特色实验班等成为高校探索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

  那么,高校为什么成立实验班、重点班?这些实验班、重点班如何培养人才?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高校相关负责人。

  解决国家面临的迫切问题

  多数人认为,高校的实验班、重点班是指高校重点培养的班级,能进入这些班级的都是拔尖学生,这些固有观念其实带着深深的时代印记。20世纪7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回国。他针对当时国内的科研情况,向中央建议参照芭蕾舞演员的培养模式,在全国选拔十三四岁、有培养条件的少年,送到大学培训,为的是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以下简称中科大少年班)正式成立,此消息一出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天才儿童”宁铂等中科大少年班学员在当时被媒体争相报道,成为全民励志的典型。也是在这一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这是党中央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肯定。

  自此,以理工学科为起点,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拉开序幕。中科大少年班的成功模式随后推广至国内其他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陆续成立少年班,从青少年中选拔培养未来的科研领军人才。

  以中科大少年班为代表的实验班,其培养模式主要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将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同时会对某些学科进行强化教学,因此“个性化教学”“高强度学习”成为实验班的标配。这种培养方式,是为了解决当时我国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的迫切问题,将有限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集中起来,投入人才培养当中。

  满足当下社会的多元需求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单向度、专业化的人才似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高校人才培养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目标多样、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总体上看,当前高校人才“试验田”可分为三类:

  一是延续中科大少年班模式,集中资源培养“优中选优”的青年人才。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北京大学“智班”、浙江大学“图灵班”等,他们都以培养该学科顶尖人才为目标,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资源丰富。诸多毕业生也确实成为了该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

  二是注重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发展其多元思维,扩展科研视野。北京大学在2001年提出元培计划并成立实验班,2007年又在此基础上组建元培学院,初衷是对以往过于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现代社会的急速变化对人才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未来需求的人才是元培计划的重要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元培学院致力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同时,发展交叉学科专业。

  元培学院之所以选择这一模式,是希望学生基于内在兴趣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作出选择与承担责任。为此,元培计划一直坚持“双自由”的原则,即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元培学院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探索导师制、完善新生教育、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缩减学分等。

  三是发挥优势,培养特色专业人才。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成立古典学实验班并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当初创建古典学实验班是为了打破文史哲法的学科壁垒,探索以中西人文经典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对原典的深入阅读,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厚度和宽度。”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实验班负责人彭磊向记者介绍,成立古典学实验班是有意识地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彭磊表示,古典学实验班注重对中西古典语文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古典语言理解古代经典和古典文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实的中西古典语文能力,以及深入理解中西经典和文明传统的能力,进而造就“兼通中西之学,于古今沿革中外得失皆了然于胸”的新时代栋梁人才。

  可以看出,当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注重学科交叉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实验班建设还需不断探索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进入高校实验班、重点班意味着繁重的课业压力、激烈的同伴竞争以及倾斜的教育资源。还有一些人担心实验班、重点班的培养模式会“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对此,受访者都表示情况并非如此。彭磊介绍,学校在实验班规划阶段考虑到了教学资源的平衡问题。“实验班并没有过多的政策倾斜,与普通班相比,实验班规模更小,课程设置更有特色,更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彭磊说。

  而元培计划自创建之初就明确自身不是重点班,而是探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本科教育模式。“从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元培模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重点班式的择优选拔和重点支持,并不依靠给筛选出的个体投入更多资源,换得他们超越他人的快速成长。”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认为,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借助多元化的资源,尽可能支持学生自主探索,这是探求更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模式的基础。

  “为了避免学生间过大的竞争压力,元培学院近年来开始推行书院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鼓励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期弱化学业竞争的影响,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在书院中,在人、事、物之间的真实互动中回看自我。”李猛表示,“目前书院制已经在国内许多兄弟高校推广,并基于情况差异摸索出各自不同的模式。我们也非常期待能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推动书院教育不断发展完善。”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培养高水平人才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高校实验班、重点班的探索还在进行,并不断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当前,各高校应通过考察交流,相互借鉴改革经验,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 (◎实习记者 朱 玺)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高校实验班:象牙塔里的“试验田”

时间:2023-05-18来源:科技日报

  实验班并没有过多的政策倾斜,与普通班相比,实验班规模更小,课程设置更有特色,更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彭磊——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实验班负责人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ACM班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高校实验班、重点班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近年来,各地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深入实施“拔尖计划”、陆续建立特色实验班等成为高校探索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

  那么,高校为什么成立实验班、重点班?这些实验班、重点班如何培养人才?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高校相关负责人。

  解决国家面临的迫切问题

  多数人认为,高校的实验班、重点班是指高校重点培养的班级,能进入这些班级的都是拔尖学生,这些固有观念其实带着深深的时代印记。20世纪7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回国。他针对当时国内的科研情况,向中央建议参照芭蕾舞演员的培养模式,在全国选拔十三四岁、有培养条件的少年,送到大学培训,为的是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以下简称中科大少年班)正式成立,此消息一出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天才儿童”宁铂等中科大少年班学员在当时被媒体争相报道,成为全民励志的典型。也是在这一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这是党中央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肯定。

  自此,以理工学科为起点,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拉开序幕。中科大少年班的成功模式随后推广至国内其他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陆续成立少年班,从青少年中选拔培养未来的科研领军人才。

  以中科大少年班为代表的实验班,其培养模式主要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将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同时会对某些学科进行强化教学,因此“个性化教学”“高强度学习”成为实验班的标配。这种培养方式,是为了解决当时我国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的迫切问题,将有限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集中起来,投入人才培养当中。

  满足当下社会的多元需求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单向度、专业化的人才似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高校人才培养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目标多样、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总体上看,当前高校人才“试验田”可分为三类:

  一是延续中科大少年班模式,集中资源培养“优中选优”的青年人才。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北京大学“智班”、浙江大学“图灵班”等,他们都以培养该学科顶尖人才为目标,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资源丰富。诸多毕业生也确实成为了该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

  二是注重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发展其多元思维,扩展科研视野。北京大学在2001年提出元培计划并成立实验班,2007年又在此基础上组建元培学院,初衷是对以往过于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现代社会的急速变化对人才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未来需求的人才是元培计划的重要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元培学院致力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同时,发展交叉学科专业。

  元培学院之所以选择这一模式,是希望学生基于内在兴趣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作出选择与承担责任。为此,元培计划一直坚持“双自由”的原则,即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元培学院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探索导师制、完善新生教育、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缩减学分等。

  三是发挥优势,培养特色专业人才。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成立古典学实验班并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当初创建古典学实验班是为了打破文史哲法的学科壁垒,探索以中西人文经典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对原典的深入阅读,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厚度和宽度。”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实验班负责人彭磊向记者介绍,成立古典学实验班是有意识地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彭磊表示,古典学实验班注重对中西古典语文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古典语言理解古代经典和古典文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实的中西古典语文能力,以及深入理解中西经典和文明传统的能力,进而造就“兼通中西之学,于古今沿革中外得失皆了然于胸”的新时代栋梁人才。

  可以看出,当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注重学科交叉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实验班建设还需不断探索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进入高校实验班、重点班意味着繁重的课业压力、激烈的同伴竞争以及倾斜的教育资源。还有一些人担心实验班、重点班的培养模式会“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对此,受访者都表示情况并非如此。彭磊介绍,学校在实验班规划阶段考虑到了教学资源的平衡问题。“实验班并没有过多的政策倾斜,与普通班相比,实验班规模更小,课程设置更有特色,更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彭磊说。

  而元培计划自创建之初就明确自身不是重点班,而是探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本科教育模式。“从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元培模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重点班式的择优选拔和重点支持,并不依靠给筛选出的个体投入更多资源,换得他们超越他人的快速成长。”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认为,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借助多元化的资源,尽可能支持学生自主探索,这是探求更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模式的基础。

  “为了避免学生间过大的竞争压力,元培学院近年来开始推行书院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鼓励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期弱化学业竞争的影响,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在书院中,在人、事、物之间的真实互动中回看自我。”李猛表示,“目前书院制已经在国内许多兄弟高校推广,并基于情况差异摸索出各自不同的模式。我们也非常期待能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推动书院教育不断发展完善。”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培养高水平人才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高校实验班、重点班的探索还在进行,并不断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当前,各高校应通过考察交流,相互借鉴改革经验,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 (◎实习记者 朱 玺)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