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兔共耳”带您“梦回敦煌”
“陇派”珐琅亮相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燕京八绝”如何脱胎成为“西部之花”?敦煌藻井怎样与掐丝珐琅完美结合?天然矿料不经高温烧制为何坚固耐用?细如发丝的掐丝珐琅竟能化身“最美天花板”?“三兔共耳”怎样成为“网红爆款”?巨大的壁画为何能散发出一缕茶香?
5月26日,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即将开幕,本届博览会将构建工艺美术互学互鉴、共荣共进的建功立业大舞台;构建大师工匠兴业、工美文化强国的奋勇争先大平台;构建中国工艺美术声播神州、名扬世界的高光亮丽大展台。
在博览会现场,甘肃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大师将携巨幅“陇派”掐丝珐琅壁画——《敦煌藻井》系列作品闪亮登场。观众在展会现场,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敦煌最美天花板”的独特艺术魅力。其中,“三兔共耳”将为观众传递出吉祥的祝福。李海明大师将在博览会现场与广大观众一起聊一聊掐丝珐琅画的“前世今生”,一起开启一场“梦回敦煌”的穿越之旅。
李海明,甘肃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掐丝珐琅画作品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
走进李海明大师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琳琅满目的掐丝珐琅画作品。这些作品以铜、铁、木等不同材质为胎体,以敦煌藻井、马家窑、铜奔马、中山桥、牛肉面等甘肃特色文化元素为主题进行生动诠释。其作品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创意独特、花纹繁复、色泽鲜艳、“陇味”十足。
李海明大师创作场景
从8岁时,李海明大师在伯父的影响下与掐丝珐琅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年过花甲的他已经从事掐丝珐琅画传承事业近四十年。多年来,李海明大师以敦煌、丝路、黄河元素等为主题,将多元的甘肃文化呈现在作品中,为我国掐丝珐琅画技艺烙上了“陇派”印记。他在传承、创新路上,用数千幅掐丝珐琅画作品,致敬古老的“宫廷专属技艺”,创造出永不褪色、永不脱落的“大美境界”。
“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制作技艺,是一种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艺术,主要由金丝及蓝晶石釉料制作而成。制作过程中的十几道工序都需要纯手工完成,其中最重要的工序为:白描、掐丝、着色,是掐丝珐琅画的灵魂、骨骼及血肉。”李海明大师向记者介绍:“掐丝珐琅画与景泰蓝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只需要进行挂釉而不用高温烧制,这项工艺属于‘独家秘笈’,经过挂釉处理后的掐丝珐琅画非常坚固,而且耐潮湿、不怕水。”
掐丝珐琅画技艺走进小学课堂
李海明大师坦言,为了破解掐丝珐琅画釉料脱落的问题,他花费了20多年时间,才摸索出砂面挂釉的“独家秘笈”。然而,挂釉工艺虽属“独家秘笈”,但是李海明大师为了让“陇派”掐丝珐琅画的技艺不断传承发展,近年来开始广泛收徒传艺,并面向中小学群体积极开展珐琅画体验课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李海明大师对记者说:“在多年的研究敦煌文化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不会干涸。如何让掐丝珐琅画这朵‘艺术之花’永葆青春、花开不断,是我作为新时代大工匠的使命与责任。我在带徒授艺中打破‘门户之见’,面向全国招收弟子,让这门艺术走向了全国各地。同时,鼓励学生们将掐丝珐琅画技艺与各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形成新的艺术特色。在少儿非遗技艺传播的过程中,我注重营造轻松快乐的体验感,通过一枚小小的珐琅花,将传统技艺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祖国工美技艺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文化的心。”
李海明大师欣慰地说:“掐丝珐琅画的制作需要耐心、恒心,有时候一平方厘米的作品就需要一两个小时,但孩子们从来不叫苦叫累。每次看到他们专注的神情,我就能感觉到他们对于掐丝珐琅画发自内心的热爱,看到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令我感到欣慰和自豪。”
多年来,李海明大师不仅在珐琅画创作与传承上辛勤耕耘,在创新方面也是锐意前进,不遗余力。“我是一个喜欢追求‘不一样’的人!这个‘不一样’,就是要将掐丝珐琅画艺术最大限度地生活化。珐琅画既要有阳春白雪的鸿篇巨制,也要有人间烟火的‘柴米油盐’。高端大气的珐琅画作品如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市场接纳艺术品,也是对艺术家的高度认可。”李海明大师如是说道。
经过不懈努力,“不一样”的李海明大师终于创造出了“不一样”的掐丝珐琅艺术作品。他创作的掐丝珐琅茶具文创产品,一经上市就成为了“网红爆款”,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珐琅小杯垫将精美的敦煌藻井图案应用其中,茶海的设计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琵琶造型,琴弦间隙便是控水之处,五彩飞天丝带绘于双侧;玻璃茶杯上镶嵌了敦煌花卉,倒入一杯清茶,顿感活色生香。
随着作品在全国知名度迅速提升,李海明大师再也“停”不下来了——不是在创作的路上,就是在创新的路上。李海明大师对记者说:“我现在最想做的是马家窑、太平鼓珐琅饰品系列作品。我要将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甘肃文化符号与珐琅工艺结合,融入时尚设计元素,通过跨界合作,让甘肃文化大放异彩。”
如今,李海明大师的女儿李婕,作为第四代传人和父亲一起肩负起了传承发扬掐丝珐琅画技艺的重任。目前,父女俩正在筹划实施一个让敦煌壁画艺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行动。
李婕的加入就像一条激流勇进的“小鱼”,在掐丝珐琅画的艺海里翻起了阵阵涟漪。她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做起了“云上传播者”,通过拍摄小视频和开展直播,让更多网友了解到了“陇派”掐丝珐琅画的艺术魅力以及精湛的技艺。与此同时,她在父亲的艺术馆中开辟了“手工体验区”,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自尝试和感受到掐丝珐琅画的技艺之美。一位外国留学生在体验掐丝技艺过后,发出了这样的惊叹——“中国文化简直太伟大了!中国艺术简直太伟大了!”
作为敢想敢干的年轻一代传承人,李婕也有很多憧憬。采访中,她对记者说:“我也要和父亲一样,做一个‘不一样’的匠人。我希望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能够快速成长为一名卓越的传承人,成长为一名‘守艺人’,让‘陇派’掐丝珐琅工艺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向世界,让传承数百年的‘艺术之花’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文 |本报记者 贾淘文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三兔共耳”带您“梦回敦煌”
“陇派”珐琅亮相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燕京八绝”如何脱胎成为“西部之花”?敦煌藻井怎样与掐丝珐琅完美结合?天然矿料不经高温烧制为何坚固耐用?细如发丝的掐丝珐琅竟能化身“最美天花板”?“三兔共耳”怎样成为“网红爆款”?巨大的壁画为何能散发出一缕茶香?
5月26日,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即将开幕,本届博览会将构建工艺美术互学互鉴、共荣共进的建功立业大舞台;构建大师工匠兴业、工美文化强国的奋勇争先大平台;构建中国工艺美术声播神州、名扬世界的高光亮丽大展台。
在博览会现场,甘肃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大师将携巨幅“陇派”掐丝珐琅壁画——《敦煌藻井》系列作品闪亮登场。观众在展会现场,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敦煌最美天花板”的独特艺术魅力。其中,“三兔共耳”将为观众传递出吉祥的祝福。李海明大师将在博览会现场与广大观众一起聊一聊掐丝珐琅画的“前世今生”,一起开启一场“梦回敦煌”的穿越之旅。
李海明,甘肃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掐丝珐琅画作品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
走进李海明大师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琳琅满目的掐丝珐琅画作品。这些作品以铜、铁、木等不同材质为胎体,以敦煌藻井、马家窑、铜奔马、中山桥、牛肉面等甘肃特色文化元素为主题进行生动诠释。其作品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创意独特、花纹繁复、色泽鲜艳、“陇味”十足。
李海明大师创作场景
从8岁时,李海明大师在伯父的影响下与掐丝珐琅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年过花甲的他已经从事掐丝珐琅画传承事业近四十年。多年来,李海明大师以敦煌、丝路、黄河元素等为主题,将多元的甘肃文化呈现在作品中,为我国掐丝珐琅画技艺烙上了“陇派”印记。他在传承、创新路上,用数千幅掐丝珐琅画作品,致敬古老的“宫廷专属技艺”,创造出永不褪色、永不脱落的“大美境界”。
“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制作技艺,是一种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艺术,主要由金丝及蓝晶石釉料制作而成。制作过程中的十几道工序都需要纯手工完成,其中最重要的工序为:白描、掐丝、着色,是掐丝珐琅画的灵魂、骨骼及血肉。”李海明大师向记者介绍:“掐丝珐琅画与景泰蓝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只需要进行挂釉而不用高温烧制,这项工艺属于‘独家秘笈’,经过挂釉处理后的掐丝珐琅画非常坚固,而且耐潮湿、不怕水。”
掐丝珐琅画技艺走进小学课堂
李海明大师坦言,为了破解掐丝珐琅画釉料脱落的问题,他花费了20多年时间,才摸索出砂面挂釉的“独家秘笈”。然而,挂釉工艺虽属“独家秘笈”,但是李海明大师为了让“陇派”掐丝珐琅画的技艺不断传承发展,近年来开始广泛收徒传艺,并面向中小学群体积极开展珐琅画体验课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李海明大师对记者说:“在多年的研究敦煌文化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不会干涸。如何让掐丝珐琅画这朵‘艺术之花’永葆青春、花开不断,是我作为新时代大工匠的使命与责任。我在带徒授艺中打破‘门户之见’,面向全国招收弟子,让这门艺术走向了全国各地。同时,鼓励学生们将掐丝珐琅画技艺与各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形成新的艺术特色。在少儿非遗技艺传播的过程中,我注重营造轻松快乐的体验感,通过一枚小小的珐琅花,将传统技艺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祖国工美技艺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文化的心。”
李海明大师欣慰地说:“掐丝珐琅画的制作需要耐心、恒心,有时候一平方厘米的作品就需要一两个小时,但孩子们从来不叫苦叫累。每次看到他们专注的神情,我就能感觉到他们对于掐丝珐琅画发自内心的热爱,看到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令我感到欣慰和自豪。”
多年来,李海明大师不仅在珐琅画创作与传承上辛勤耕耘,在创新方面也是锐意前进,不遗余力。“我是一个喜欢追求‘不一样’的人!这个‘不一样’,就是要将掐丝珐琅画艺术最大限度地生活化。珐琅画既要有阳春白雪的鸿篇巨制,也要有人间烟火的‘柴米油盐’。高端大气的珐琅画作品如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市场接纳艺术品,也是对艺术家的高度认可。”李海明大师如是说道。
经过不懈努力,“不一样”的李海明大师终于创造出了“不一样”的掐丝珐琅艺术作品。他创作的掐丝珐琅茶具文创产品,一经上市就成为了“网红爆款”,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珐琅小杯垫将精美的敦煌藻井图案应用其中,茶海的设计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琵琶造型,琴弦间隙便是控水之处,五彩飞天丝带绘于双侧;玻璃茶杯上镶嵌了敦煌花卉,倒入一杯清茶,顿感活色生香。
随着作品在全国知名度迅速提升,李海明大师再也“停”不下来了——不是在创作的路上,就是在创新的路上。李海明大师对记者说:“我现在最想做的是马家窑、太平鼓珐琅饰品系列作品。我要将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甘肃文化符号与珐琅工艺结合,融入时尚设计元素,通过跨界合作,让甘肃文化大放异彩。”
如今,李海明大师的女儿李婕,作为第四代传人和父亲一起肩负起了传承发扬掐丝珐琅画技艺的重任。目前,父女俩正在筹划实施一个让敦煌壁画艺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行动。
李婕的加入就像一条激流勇进的“小鱼”,在掐丝珐琅画的艺海里翻起了阵阵涟漪。她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做起了“云上传播者”,通过拍摄小视频和开展直播,让更多网友了解到了“陇派”掐丝珐琅画的艺术魅力以及精湛的技艺。与此同时,她在父亲的艺术馆中开辟了“手工体验区”,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自尝试和感受到掐丝珐琅画的技艺之美。一位外国留学生在体验掐丝技艺过后,发出了这样的惊叹——“中国文化简直太伟大了!中国艺术简直太伟大了!”
作为敢想敢干的年轻一代传承人,李婕也有很多憧憬。采访中,她对记者说:“我也要和父亲一样,做一个‘不一样’的匠人。我希望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能够快速成长为一名卓越的传承人,成长为一名‘守艺人’,让‘陇派’掐丝珐琅工艺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向世界,让传承数百年的‘艺术之花’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文 |本报记者 贾淘文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