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武汉市汉阳区弘桥小学月湖校区内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被老师驾车撞伤,后送医抢救无效不幸离世。25日汉阳区教育局发布通报,向家长、社会表示诚恳的道歉,同时涉事教师刘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校长和副校长被免职。
校园内有孩子被撞身亡,本该是最安全的地方却发生了这种事故,可供反思、批评之处有很多。校园的安全保障做好了吗?老师是在禁止区域驾车吗?学校有无基本的医疗处置?正常的思路就得顺着这些方向追问,这是为了告慰逝者,也是为了杜绝“下一次”。
但诡谲多变的互联网,总能找到旁逸斜出的角度,这一次是“家长的妆容”。在事故发生后,孩子母亲多次前往学校,希望为孩子讨一个说法,要求学校负责人向孩子道歉。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有些评论马上就走歪了,点评起镜头里妈妈的容貌,“化着精致妆容,像是特意打扮一番后才赶了过来”“说真的是蛮漂亮的”“这位妈妈是想成为网红吗”……还有网友对穿搭作了总结:“三天换了两双香奈儿的鞋子,换了两套黑色套装,应该不差钱。”
这可能是最无聊的一种舆论关注,化用一句常用的话,“占用公共资源”——这种关注不仅是占用,甚至是浪费乃至污染。家长的穿着打扮重要吗?非得蓬头垢面才行?至于“三天换两双香奈儿的鞋子”,且不说这是不是事实,就算是,又能说明什么?
更进一步地说,这种关注不仅是无厘头,而且还是一种冷血。这些说辞的背后,其实潜藏着一种暗示:家长并不悲痛,她还有时间化妆,她还在乎自己的相貌。这是一种猥琐阴暗的心理,也是在对家长进行二次伤害,把一位正在承受丧子之痛的家长放在舆论场上反复挑剔。
从公共理性的层面看,这种舆论偏转,也是一种社会公害。当不少人沉溺于近乎八卦的讨论,悲剧不见了、反思消失了、社会对受害者应有的同情与抚慰也没有了。这种无聊,近乎一种残忍,它是在消磨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感知,似乎再不幸的状况,都可以用一种娱乐化的方式消解。看似热热闹闹的讨论,留下的只有冷漠、麻木。
除了这些,网上还有好些挑剔家长的声音。诸如“让学校道歉,是为了孩子的面子还是你自己的面子?”“在学校祭奠孩子,给其他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如何负责?”凡此种种,都似乎是在责怪家长:你消停点吧,让事情过去吧。
心理学上认为,人们在遇到痛苦创伤时会启动防御机制,通过回避、否认、合理化等等心理活动,来消解痛苦的程度。点评家长的妆容也好,责怪家长维权也罢,似乎都是一种类似的心态:我们不想看到痛苦,也不想追问责任。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对于个人或许合理,但对于社会却未必适用。个人的状况千差万别,但由个人构建起的集体,却有着明确的方向:它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在寻求进步,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个人可以消沉,但社会只能振作,人们只能直面痛苦,从中寻找改进、解决的方案。
所以,在这起悲剧中,人们不应该用任何方式去转移注意力。在这起悲剧中去世的是一个孩子,我们作为大人应该表现出起码的成熟与理性,多想想怎么保护好孩子、杜绝风险隐患,而不是沉溺于吵吵嚷嚷却空洞至极的八卦。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5月23日,武汉市汉阳区弘桥小学月湖校区内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被老师驾车撞伤,后送医抢救无效不幸离世。25日汉阳区教育局发布通报,向家长、社会表示诚恳的道歉,同时涉事教师刘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校长和副校长被免职。
校园内有孩子被撞身亡,本该是最安全的地方却发生了这种事故,可供反思、批评之处有很多。校园的安全保障做好了吗?老师是在禁止区域驾车吗?学校有无基本的医疗处置?正常的思路就得顺着这些方向追问,这是为了告慰逝者,也是为了杜绝“下一次”。
但诡谲多变的互联网,总能找到旁逸斜出的角度,这一次是“家长的妆容”。在事故发生后,孩子母亲多次前往学校,希望为孩子讨一个说法,要求学校负责人向孩子道歉。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有些评论马上就走歪了,点评起镜头里妈妈的容貌,“化着精致妆容,像是特意打扮一番后才赶了过来”“说真的是蛮漂亮的”“这位妈妈是想成为网红吗”……还有网友对穿搭作了总结:“三天换了两双香奈儿的鞋子,换了两套黑色套装,应该不差钱。”
这可能是最无聊的一种舆论关注,化用一句常用的话,“占用公共资源”——这种关注不仅是占用,甚至是浪费乃至污染。家长的穿着打扮重要吗?非得蓬头垢面才行?至于“三天换两双香奈儿的鞋子”,且不说这是不是事实,就算是,又能说明什么?
更进一步地说,这种关注不仅是无厘头,而且还是一种冷血。这些说辞的背后,其实潜藏着一种暗示:家长并不悲痛,她还有时间化妆,她还在乎自己的相貌。这是一种猥琐阴暗的心理,也是在对家长进行二次伤害,把一位正在承受丧子之痛的家长放在舆论场上反复挑剔。
从公共理性的层面看,这种舆论偏转,也是一种社会公害。当不少人沉溺于近乎八卦的讨论,悲剧不见了、反思消失了、社会对受害者应有的同情与抚慰也没有了。这种无聊,近乎一种残忍,它是在消磨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感知,似乎再不幸的状况,都可以用一种娱乐化的方式消解。看似热热闹闹的讨论,留下的只有冷漠、麻木。
除了这些,网上还有好些挑剔家长的声音。诸如“让学校道歉,是为了孩子的面子还是你自己的面子?”“在学校祭奠孩子,给其他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如何负责?”凡此种种,都似乎是在责怪家长:你消停点吧,让事情过去吧。
心理学上认为,人们在遇到痛苦创伤时会启动防御机制,通过回避、否认、合理化等等心理活动,来消解痛苦的程度。点评家长的妆容也好,责怪家长维权也罢,似乎都是一种类似的心态:我们不想看到痛苦,也不想追问责任。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对于个人或许合理,但对于社会却未必适用。个人的状况千差万别,但由个人构建起的集体,却有着明确的方向:它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在寻求进步,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个人可以消沉,但社会只能振作,人们只能直面痛苦,从中寻找改进、解决的方案。
所以,在这起悲剧中,人们不应该用任何方式去转移注意力。在这起悲剧中去世的是一个孩子,我们作为大人应该表现出起码的成熟与理性,多想想怎么保护好孩子、杜绝风险隐患,而不是沉溺于吵吵嚷嚷却空洞至极的八卦。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