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非遗 | 传承千年文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时间:2023-05-30来源:文旅中国点击量:57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富具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被视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生命的记忆。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众用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

作为非遗大省,山西近年来在挖掘非遗项目内涵、讲好非遗背后故事、传承非遗项目基因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发展路径,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不断扩大“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西非遗表演——传统文化之美的艺术呈现

一勺勺滚烫的铁水,在生铁冶铸传承人的击打下飞升到空中,化作一朵朵铁花在夜空中迎风绽放,奏响了一曲铁花火雨的美妙乐章。打铁花是中国传统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内涵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晋冀豫鲁地区,历史悠久。相传最早的打铁花,原是炼丹道士与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每年春节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师爷,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打铁花的应用盛于宋代,明清时期让这一活动更为宏大壮观,遂演变成为民间一项喜闻乐见的社会活动。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阳剪纸造型上体现了秦汉时代的艺术古风,保留原始艺术纯朴粗拙的特征,每一幅剪纸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不断传承,成为历史的“活化石”,也成为了一张打响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的靓丽名片。中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阳剪纸的保护和开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更是将传统民俗剪纸作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头,设立专项资金、成立剪纸协会、建成民俗剪纸博物馆、支持开办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舌尖上的非遗——让味蕾感受千年历史的魅力

山西饮食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是游客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径之一。

面食作为山西人的主食,经过千百年蒸、煮、煎、炸、烙、烤,山西人将其“揉搓”成了面食文化。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可谓“一面百样、一面百味”。仅在面食上,山西便有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太谷饼制作技艺、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等众多国家级非遗项目。



醋,是山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人自古以来擅制醋、爱吃醋,有“无醋不成味”的说法。如今,山西拥有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太原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山西有关企业积极改革创新,研发了保健醋、老醋花生、老醋月饼、醋心巧克力、黑芝麻醯丸、醋灸贴、醋足贴等醋相关产品,网红醋油条、醋油糕、醋元宵等频频登上热搜,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发掘和传播醋文化,老西醋博园、东湖醋园等旅游景区开园,集生产、研发、体验、销售、研学游、观光游为一体,全方位展示山西老陈醋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参观。



近年来,山西搭建“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等特色康养产业平台,“食在山西”成了其中重要一环。山西不断加强平遥牛肉、老陈醋、杏花村、六味斋、双合成、益源庆、乾和祥等老字号的传承与保护,鼓励老字号入驻景区,打造山西文旅“伴手礼”,拓展美食品鉴游等非遗文旅发展路径。用美食“攻势”,吸引社会关注,展现舌尖上的山西魅力。

数字化非遗——探索非遗的保护传承新模式

近年来,数字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之中。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令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有效保护了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D全景建模,生动还原平遥推光漆器的经典仕女纹样;融合数字科技,传统的孝义皮影戏演成了大电影;数字活化技术,让中阳剪纸变得灵动起来……今年1月,山西省文化与旅游厅精选孝义皮影戏、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和中阳剪纸,以公开、公益的方式推出了2023年新春非遗数字文创品。此次活动通过数字手段,让传承千年山西非遗产品被更多人看到,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关注,引导市场在非遗数字场景应用、创新体验模式等方面做出更多尝试。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乔燕莉表示,数字活化技术的应用,让传统艺术变得更加灵动。推出非遗数字文创藏品,就是希望通过数字手段让传统的非遗产品被更多人看到,特别是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引导市场在非遗数字场景应用、创新体验模式等方面做出更多尝试。



(文中图片来源新华社、文旅中国记者)

责编:易卓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非遗 | 传承千年文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时间:2023-05-30来源:文旅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富具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被视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生命的记忆。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众用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

作为非遗大省,山西近年来在挖掘非遗项目内涵、讲好非遗背后故事、传承非遗项目基因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发展路径,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不断扩大“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西非遗表演——传统文化之美的艺术呈现

一勺勺滚烫的铁水,在生铁冶铸传承人的击打下飞升到空中,化作一朵朵铁花在夜空中迎风绽放,奏响了一曲铁花火雨的美妙乐章。打铁花是中国传统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内涵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晋冀豫鲁地区,历史悠久。相传最早的打铁花,原是炼丹道士与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每年春节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师爷,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打铁花的应用盛于宋代,明清时期让这一活动更为宏大壮观,遂演变成为民间一项喜闻乐见的社会活动。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阳剪纸造型上体现了秦汉时代的艺术古风,保留原始艺术纯朴粗拙的特征,每一幅剪纸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不断传承,成为历史的“活化石”,也成为了一张打响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的靓丽名片。中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阳剪纸的保护和开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更是将传统民俗剪纸作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头,设立专项资金、成立剪纸协会、建成民俗剪纸博物馆、支持开办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舌尖上的非遗——让味蕾感受千年历史的魅力

山西饮食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是游客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径之一。

面食作为山西人的主食,经过千百年蒸、煮、煎、炸、烙、烤,山西人将其“揉搓”成了面食文化。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可谓“一面百样、一面百味”。仅在面食上,山西便有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太谷饼制作技艺、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等众多国家级非遗项目。



醋,是山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人自古以来擅制醋、爱吃醋,有“无醋不成味”的说法。如今,山西拥有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太原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山西有关企业积极改革创新,研发了保健醋、老醋花生、老醋月饼、醋心巧克力、黑芝麻醯丸、醋灸贴、醋足贴等醋相关产品,网红醋油条、醋油糕、醋元宵等频频登上热搜,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发掘和传播醋文化,老西醋博园、东湖醋园等旅游景区开园,集生产、研发、体验、销售、研学游、观光游为一体,全方位展示山西老陈醋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参观。



近年来,山西搭建“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等特色康养产业平台,“食在山西”成了其中重要一环。山西不断加强平遥牛肉、老陈醋、杏花村、六味斋、双合成、益源庆、乾和祥等老字号的传承与保护,鼓励老字号入驻景区,打造山西文旅“伴手礼”,拓展美食品鉴游等非遗文旅发展路径。用美食“攻势”,吸引社会关注,展现舌尖上的山西魅力。

数字化非遗——探索非遗的保护传承新模式

近年来,数字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之中。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令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有效保护了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D全景建模,生动还原平遥推光漆器的经典仕女纹样;融合数字科技,传统的孝义皮影戏演成了大电影;数字活化技术,让中阳剪纸变得灵动起来……今年1月,山西省文化与旅游厅精选孝义皮影戏、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和中阳剪纸,以公开、公益的方式推出了2023年新春非遗数字文创品。此次活动通过数字手段,让传承千年山西非遗产品被更多人看到,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关注,引导市场在非遗数字场景应用、创新体验模式等方面做出更多尝试。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乔燕莉表示,数字活化技术的应用,让传统艺术变得更加灵动。推出非遗数字文创藏品,就是希望通过数字手段让传统的非遗产品被更多人看到,特别是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引导市场在非遗数字场景应用、创新体验模式等方面做出更多尝试。



(文中图片来源新华社、文旅中国记者)

责编:易卓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