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世界围屋之都”江西龙南:让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时间:2023-06-07来源:中国新闻网点击量:458

“世界围屋之都”江西龙南:让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图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龙”。(资料图) 肖雨 摄


  中新网赣州6月7日电 (熊锦阳)龙南客家山歌受邀参加“一带一路中泰文化艺术节”,“围屋之变”亮相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打造关西村和虔心小镇非遗小镇.....近年来,有着“世界围屋之都”美誉的江西省龙南市非遗项目频频以新面貌展现出新活力。

  位于江西省最南端的龙南市拥有7个中国传统村落和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个,省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6个,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18个;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6个,非遗传播基地6个,非遗传承所15个。


客家奶奶正在制作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南杨村米酒”。(资料图) 徐丽芸 摄

客家奶奶正在制作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南杨村米酒”。(资料图) 徐丽芸 摄


  近年来,江西龙南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强阵地、育人才、办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文化在传承中“活起来”。

  “不仅能欣赏到围屋建筑,还能近距离观看客家织带制作、学唱客家山歌,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让我回味无穷。”来自湖南的游客万女士游览了龙南关西新围后十分高兴。

  龙南市关西镇关西村是赣州市第一批非遗小镇,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许多企业和商家加入到客家饰品、客家工艺品等非遗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行业。香火龙、客家山歌、板凳龙、制作冬头帕和凤眼珍珠等经过重新编排包装,开始以商品化的形式进入关西村非遗小镇,为小镇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截至目前,龙南市共设立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国家级)、杨村米酒酿造技艺(省级)、龙南客家山歌(省级)等15个非遗传承所,累计开展传承传播活动360次,受众达16000人次。


客家奶奶正在编织赣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织带”。(资料图) 叶焰倩 摄

客家奶奶正在编织赣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织带”。(资料图) 叶焰倩 摄


  让非遗“火起来”,关键在于传承人的培养。“现在会唱山歌的群体,主要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如果再不加以传承,很容易就会消失。”客家山歌传承人陈科发说,几年前,他就开始有意识地整理龙南山歌,如今,龙南客家山歌传习所已招收学员20多名,形成了老中青少四代梯队。

  据了解,龙南市已完成对全市非遗的全面普查,基本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延续、发展、分布和保存现状等情况,并及时整理建立起了《龙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档案》。

  截至目前,龙南市共收集民间文学520多个,龙南山歌2300多首,调查收集婚、嫁、娶、丧等人生礼俗习俗30多种(类),民间美术30多种,传统手工技艺80多种。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世界围屋之都”江西龙南:让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时间:2023-06-07来源:中国新闻网

“世界围屋之都”江西龙南:让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图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龙”。(资料图) 肖雨 摄


  中新网赣州6月7日电 (熊锦阳)龙南客家山歌受邀参加“一带一路中泰文化艺术节”,“围屋之变”亮相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打造关西村和虔心小镇非遗小镇.....近年来,有着“世界围屋之都”美誉的江西省龙南市非遗项目频频以新面貌展现出新活力。

  位于江西省最南端的龙南市拥有7个中国传统村落和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个,省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6个,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18个;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6个,非遗传播基地6个,非遗传承所15个。


客家奶奶正在制作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南杨村米酒”。(资料图) 徐丽芸 摄

客家奶奶正在制作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南杨村米酒”。(资料图) 徐丽芸 摄


  近年来,江西龙南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强阵地、育人才、办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文化在传承中“活起来”。

  “不仅能欣赏到围屋建筑,还能近距离观看客家织带制作、学唱客家山歌,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让我回味无穷。”来自湖南的游客万女士游览了龙南关西新围后十分高兴。

  龙南市关西镇关西村是赣州市第一批非遗小镇,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许多企业和商家加入到客家饰品、客家工艺品等非遗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行业。香火龙、客家山歌、板凳龙、制作冬头帕和凤眼珍珠等经过重新编排包装,开始以商品化的形式进入关西村非遗小镇,为小镇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截至目前,龙南市共设立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国家级)、杨村米酒酿造技艺(省级)、龙南客家山歌(省级)等15个非遗传承所,累计开展传承传播活动360次,受众达16000人次。


客家奶奶正在编织赣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织带”。(资料图) 叶焰倩 摄

客家奶奶正在编织赣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织带”。(资料图) 叶焰倩 摄


  让非遗“火起来”,关键在于传承人的培养。“现在会唱山歌的群体,主要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如果再不加以传承,很容易就会消失。”客家山歌传承人陈科发说,几年前,他就开始有意识地整理龙南山歌,如今,龙南客家山歌传习所已招收学员20多名,形成了老中青少四代梯队。

  据了解,龙南市已完成对全市非遗的全面普查,基本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延续、发展、分布和保存现状等情况,并及时整理建立起了《龙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档案》。

  截至目前,龙南市共收集民间文学520多个,龙南山歌2300多首,调查收集婚、嫁、娶、丧等人生礼俗习俗30多种(类),民间美术30多种,传统手工技艺80多种。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