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时间:2023-06-08来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点击量:452

  权威发布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一 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在语言情境中培根铸魂

  试题统筹设计,精心选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1 高擎思想大旗,培根铸魂

  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中的两则材料,分别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两则材料虽然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但揭示的道理具有普遍性。材料一可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人与人的相处。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说明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对话关系。试题引导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考生写作空间大,可切入角度多。

  新课标Ⅱ卷现代文阅读Ⅰ中的材料一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谈谈调查研究》,文中强调调查研究应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原则,启发广大青少年汲取其中的智慧,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

  2 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自信

  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如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列举诸多考古发现,分析考古学对书写上古史的意义,引导考生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甲卷、乙卷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和《韩非子•十过》,引导考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

  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故事的力量”,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好的写作角度。考生可以写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也可以探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故事的力量”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 弘扬劳动精神,育人育心

  试题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引导考生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如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反映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体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给儿子》中写道,年轻人经受劳动的洗礼,不仅能增强体质,“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还能感悟到一些根本和永恒的道理。

  二 应对变局、提升格局,在思维考查中启智增慧

  2023年语文试题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 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试题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严谨论证、能否准确表达等多个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如全国甲卷写作试题材料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但未给出明确观点,需要考生调动联想、迁移、实证、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全国甲卷写作试题“人·技术·时间”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考查形象思维,提升审美素养

  试题精选文学作品,带领考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在阅读体验基础上调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乙卷语用Ⅰ语料节选自汪曾祺的《俩老头》,考查考生通过语言形式领悟表达效果的能力。新课标Ⅱ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选用林逋的七律《湖上晚归》,于景物描写中见出诗人的恬淡心情。第16题要求考生思考,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观点如何在诗中得到印证。

  3 考查科学思维,激发探究热情

  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试题通过文质兼美的科普文章激发考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倡导科学思维。如全国甲、乙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科普读物《树的秘密生命》和《深时之旅》,既注重营造热爱科学的氛围,又引导学生在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深入思考。

  三 平稳布局、开拓新局,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试题积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新理念,主动呼应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增强试题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1 依据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试题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考查考生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运用能力。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材料摘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介绍了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的教学方法。第21题要求从“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材料中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

  2 衔接统编教材,推进课堂改革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的关联。关联统编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如新课标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写作品短评思路的试题,指向统编语文教材中“学写文学短评”的学习任务;关联统编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如新课标Ⅱ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Ⅰ与教材中“家乡文化生活”“整本书阅读”单元关联;关联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关联统编教材中的选篇,如新课标Ⅱ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关联鲁迅《社戏》、沈从文《边城》等。

  3 创新命题形式,减少机械刷题

  试题使用了多种新题型,有效规避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4道写作试题各有特点,其中,新课标Ⅱ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是一道读写结合的新题型。

新课标Ⅱ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套文言文试题材料有单一文本,有复合文本。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4套语用试题的形式和考点各不相同,除传统的病句、成语、补写之外,还考查了评论、句式含义、表达效果等。

  4 尊重成长规律,鼓励个性发展

  试题为考生提供展示个性、表达真情实感的空间,鼓励考生勇于探索、勇于发现问题、勇于表达自我。如新课标Ⅱ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贴近考生生活,与青年的成长息息相关,考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空间内容的介绍,展示自己的个性,体现对成长的思考,也可以与父母师长对话。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为党育人,为国选才,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能力素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时间:2023-06-08来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

  权威发布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一 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在语言情境中培根铸魂

  试题统筹设计,精心选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1 高擎思想大旗,培根铸魂

  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中的两则材料,分别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两则材料虽然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但揭示的道理具有普遍性。材料一可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人与人的相处。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说明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对话关系。试题引导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考生写作空间大,可切入角度多。

  新课标Ⅱ卷现代文阅读Ⅰ中的材料一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谈谈调查研究》,文中强调调查研究应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原则,启发广大青少年汲取其中的智慧,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

  2 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自信

  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如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列举诸多考古发现,分析考古学对书写上古史的意义,引导考生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甲卷、乙卷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和《韩非子•十过》,引导考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

  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故事的力量”,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好的写作角度。考生可以写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也可以探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故事的力量”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 弘扬劳动精神,育人育心

  试题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引导考生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如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反映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体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给儿子》中写道,年轻人经受劳动的洗礼,不仅能增强体质,“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还能感悟到一些根本和永恒的道理。

  二 应对变局、提升格局,在思维考查中启智增慧

  2023年语文试题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 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试题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严谨论证、能否准确表达等多个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如全国甲卷写作试题材料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但未给出明确观点,需要考生调动联想、迁移、实证、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全国甲卷写作试题“人·技术·时间”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考查形象思维,提升审美素养

  试题精选文学作品,带领考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在阅读体验基础上调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乙卷语用Ⅰ语料节选自汪曾祺的《俩老头》,考查考生通过语言形式领悟表达效果的能力。新课标Ⅱ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选用林逋的七律《湖上晚归》,于景物描写中见出诗人的恬淡心情。第16题要求考生思考,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观点如何在诗中得到印证。

  3 考查科学思维,激发探究热情

  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试题通过文质兼美的科普文章激发考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倡导科学思维。如全国甲、乙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科普读物《树的秘密生命》和《深时之旅》,既注重营造热爱科学的氛围,又引导学生在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深入思考。

  三 平稳布局、开拓新局,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试题积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新理念,主动呼应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增强试题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1 依据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试题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考查考生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运用能力。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材料摘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介绍了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的教学方法。第21题要求从“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材料中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

  2 衔接统编教材,推进课堂改革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的关联。关联统编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如新课标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写作品短评思路的试题,指向统编语文教材中“学写文学短评”的学习任务;关联统编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如新课标Ⅱ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Ⅰ与教材中“家乡文化生活”“整本书阅读”单元关联;关联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关联统编教材中的选篇,如新课标Ⅱ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关联鲁迅《社戏》、沈从文《边城》等。

  3 创新命题形式,减少机械刷题

  试题使用了多种新题型,有效规避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4道写作试题各有特点,其中,新课标Ⅱ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是一道读写结合的新题型。

新课标Ⅱ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套文言文试题材料有单一文本,有复合文本。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4套语用试题的形式和考点各不相同,除传统的病句、成语、补写之外,还考查了评论、句式含义、表达效果等。

  4 尊重成长规律,鼓励个性发展

  试题为考生提供展示个性、表达真情实感的空间,鼓励考生勇于探索、勇于发现问题、勇于表达自我。如新课标Ⅱ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贴近考生生活,与青年的成长息息相关,考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空间内容的介绍,展示自己的个性,体现对成长的思考,也可以与父母师长对话。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为党育人,为国选才,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能力素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