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精研古老技艺,非遗传承人颜德印的坚守与创新

时间:2023-06-16来源:齐鲁壹点点击量:255

曲阜楷雕是山东曲阜特有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与尼山砚、琉璃瓦、绢花并称为曲阜的四大传统工艺,又与碑帖、尼山砚并称曲阜三宝。其中三宝之一的楷雕如意,是曲阜传统的手工艺品。相传,孔子逝世后,子贡因思念恩师便用楷木雕刻了老师孔子和师母亓官氏两尊圆雕坐像,始创楷木雕刻。

颜德印,出生于楷雕世家自幼学习楷雕,是颜氏楷雕第八代传承人、曲阜楷木雕刻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面对流淌千年的楷雕艺术,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出《福禄寿论语儒雅如意》等作品颇受赞誉。

展品从清朝至今日

记录曲阜楷雕变迁史

在曲阜市神道路上,紧邻孔庙南门,有一家百年老字号——隆盛大观艺术馆。它以曲阜当地特有的传统手工艺楷雕为特色,陈列展出着福禄寿如意、孔子像等手工艺品。其中,时间最早的艺术品可追溯到清朝末期。店名“隆盛”二字也颇有渊源,据史料记载,曲阜市最早的木店源于公元1763年(乾隆28年),当时名为隆盛木店。



“隆盛木店是由我们颜家创办的,发展至今已不间断地传承了十代,我是第八代传承人。”隆盛大观艺术馆馆长颜德印介绍,自乾隆年间颜家的楷雕手艺便一脉相承。在馆中参观时,一枝泛白的如意显得格外瞩目。它创作于清末时期,是颜氏楷雕第六代传承人的作品。起初这支如意也如包浆一般圆润、黄灿灿,只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被氧化,才蜕变成灰白色。另外,该馆还珍藏不同时期、不同形象的孔子像,记录着人们的审美变化、技艺变化。一件件作品玲珑剔透又各具特色,置身其中仿佛与历史完成一段对话,时间点点累积下的厚重感,更令人们了解曲阜、认识曲阜有了更多维度。

谈及楷雕的艺术起源,颜德印娓娓道来。相传孔子去世后,子贡守灵六年,他把从家乡带来楷木的树苗植于孔林之中,因此有了“子贡手植楷”的典故。子贡用楷木雕刻其师孔子、师母亓官氏两尊圆雕坐像,始创楷雕。

“子贡所作的孔子像端庄、肃穆,刀法简洁、古朴。”而颜德印也创作了不少孔子像,其中《大哉孔子》融合了碑帖、尼山砚元素,令曲阜三宝呈现于一件作品。对比之下他说,随着楷雕艺术不断发展,当今的刀具更加丰富、审美更趋成熟、技艺不断精湛。不过他又话锋一转,“尽管过去已经2500多年,但今人对孔子的怀念、对儒家文化的敬仰,我想是与子贡相近的。”

镂空如意写《论语》

重量轻薄如纸

出身于楷雕世家,颜德印从小对其耳濡目染。“我小时候,父亲在曲阜工艺美术厂工作,每天放学我都会跑进厂里,看长辈们进行如何创作,有时也会拿起工具,自己刻上几笔。尤其,厂里堆放的楷木特别香,近40年过去,香气至今在回忆里弥漫。”楷木香气熏着颜德印的嗅觉,也“熏”进他的心里,愈发喜欢楷雕艺术。

1992年,颜德印高中毕业加入曲阜工艺美术厂,跟随父亲一起从事大型佛像的雕刻,起初都是做些刀凿斧砍的“大活”。随后几年他不断积累,陆续到山东艺术学院等院校进修,并悉心求教于伯父颜景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颜氏楷雕刻画人物时,讲求比例合适、富有层次感,俯仰间要有起承转合。尤其要以眼传神,创作出人物及生灵的精气神。”颜德印说伯父对他的艺术之路影响颇深。“关于楷雕,我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有时聊得晚了,被大娘催去睡觉,才发现已到深夜。”而伯父“本本分分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教诲,也深深烙进颜德印心里。

得益于多年耕耘积累,2009年颜德印推出个人作品《福禄寿论语儒雅如意》,在业内广受赞誉。“当时我一直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传统楷雕多以如意意象为主,而楷雕艺术又起源于儒家文化,我就想能不能将如意与儒家文化相结合?经过不断尝试,我决定将如意侧方的区域镂空,用小篆写进‘德不孤,必有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论语》名句。”颜德印说,在如意中加入儒家文化是首创,将如意侧方镂空也是首创。2013年,在“相约十艺节—2013第五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该作品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颜德印边说,边将该作品从展柜中拿了出来,只见其技法自然、造型雅致,拿着手中如纸般轻薄,让人不得不惊叹其中的精湛技艺。

作为颜氏楷雕第八代传承人、曲阜楷木雕刻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颜德印一直致力于将楷雕艺术从小众推向大众。平日里,颜德印会到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高校授课,向年轻一代展示楷雕魅力;同时,他也积极触网,通过线上授课、抖音直播等方式,让五湖四海的网友认识曲阜楷雕。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精研古老技艺,非遗传承人颜德印的坚守与创新

时间:2023-06-16来源:齐鲁壹点

曲阜楷雕是山东曲阜特有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与尼山砚、琉璃瓦、绢花并称为曲阜的四大传统工艺,又与碑帖、尼山砚并称曲阜三宝。其中三宝之一的楷雕如意,是曲阜传统的手工艺品。相传,孔子逝世后,子贡因思念恩师便用楷木雕刻了老师孔子和师母亓官氏两尊圆雕坐像,始创楷木雕刻。

颜德印,出生于楷雕世家自幼学习楷雕,是颜氏楷雕第八代传承人、曲阜楷木雕刻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面对流淌千年的楷雕艺术,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出《福禄寿论语儒雅如意》等作品颇受赞誉。

展品从清朝至今日

记录曲阜楷雕变迁史

在曲阜市神道路上,紧邻孔庙南门,有一家百年老字号——隆盛大观艺术馆。它以曲阜当地特有的传统手工艺楷雕为特色,陈列展出着福禄寿如意、孔子像等手工艺品。其中,时间最早的艺术品可追溯到清朝末期。店名“隆盛”二字也颇有渊源,据史料记载,曲阜市最早的木店源于公元1763年(乾隆28年),当时名为隆盛木店。



“隆盛木店是由我们颜家创办的,发展至今已不间断地传承了十代,我是第八代传承人。”隆盛大观艺术馆馆长颜德印介绍,自乾隆年间颜家的楷雕手艺便一脉相承。在馆中参观时,一枝泛白的如意显得格外瞩目。它创作于清末时期,是颜氏楷雕第六代传承人的作品。起初这支如意也如包浆一般圆润、黄灿灿,只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被氧化,才蜕变成灰白色。另外,该馆还珍藏不同时期、不同形象的孔子像,记录着人们的审美变化、技艺变化。一件件作品玲珑剔透又各具特色,置身其中仿佛与历史完成一段对话,时间点点累积下的厚重感,更令人们了解曲阜、认识曲阜有了更多维度。

谈及楷雕的艺术起源,颜德印娓娓道来。相传孔子去世后,子贡守灵六年,他把从家乡带来楷木的树苗植于孔林之中,因此有了“子贡手植楷”的典故。子贡用楷木雕刻其师孔子、师母亓官氏两尊圆雕坐像,始创楷雕。

“子贡所作的孔子像端庄、肃穆,刀法简洁、古朴。”而颜德印也创作了不少孔子像,其中《大哉孔子》融合了碑帖、尼山砚元素,令曲阜三宝呈现于一件作品。对比之下他说,随着楷雕艺术不断发展,当今的刀具更加丰富、审美更趋成熟、技艺不断精湛。不过他又话锋一转,“尽管过去已经2500多年,但今人对孔子的怀念、对儒家文化的敬仰,我想是与子贡相近的。”

镂空如意写《论语》

重量轻薄如纸

出身于楷雕世家,颜德印从小对其耳濡目染。“我小时候,父亲在曲阜工艺美术厂工作,每天放学我都会跑进厂里,看长辈们进行如何创作,有时也会拿起工具,自己刻上几笔。尤其,厂里堆放的楷木特别香,近40年过去,香气至今在回忆里弥漫。”楷木香气熏着颜德印的嗅觉,也“熏”进他的心里,愈发喜欢楷雕艺术。

1992年,颜德印高中毕业加入曲阜工艺美术厂,跟随父亲一起从事大型佛像的雕刻,起初都是做些刀凿斧砍的“大活”。随后几年他不断积累,陆续到山东艺术学院等院校进修,并悉心求教于伯父颜景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颜氏楷雕刻画人物时,讲求比例合适、富有层次感,俯仰间要有起承转合。尤其要以眼传神,创作出人物及生灵的精气神。”颜德印说伯父对他的艺术之路影响颇深。“关于楷雕,我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有时聊得晚了,被大娘催去睡觉,才发现已到深夜。”而伯父“本本分分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教诲,也深深烙进颜德印心里。

得益于多年耕耘积累,2009年颜德印推出个人作品《福禄寿论语儒雅如意》,在业内广受赞誉。“当时我一直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传统楷雕多以如意意象为主,而楷雕艺术又起源于儒家文化,我就想能不能将如意与儒家文化相结合?经过不断尝试,我决定将如意侧方的区域镂空,用小篆写进‘德不孤,必有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论语》名句。”颜德印说,在如意中加入儒家文化是首创,将如意侧方镂空也是首创。2013年,在“相约十艺节—2013第五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该作品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颜德印边说,边将该作品从展柜中拿了出来,只见其技法自然、造型雅致,拿着手中如纸般轻薄,让人不得不惊叹其中的精湛技艺。

作为颜氏楷雕第八代传承人、曲阜楷木雕刻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颜德印一直致力于将楷雕艺术从小众推向大众。平日里,颜德印会到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高校授课,向年轻一代展示楷雕魅力;同时,他也积极触网,通过线上授课、抖音直播等方式,让五湖四海的网友认识曲阜楷雕。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