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限血型、看手相?不能纵容另类就业歧视

时间:2023-07-05来源:中国青年报点击量:392

  最近,记者采访发现,在招聘市场“岗少人多”的当下,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会提出与岗位内容、职责无关的条件,如“关心”家庭背景、恋爱经历,限制身高、籍贯、属相等,有些甚至限血型、看手相,侵犯求职者的隐私和平等就业权,让人啼笑皆非。(《工人日报》 7月4日)


  当下招聘市场“岗少人多”,不少求职者本就处境艰难,可有些用人单位反而处处设限、挖坑,让求职者难上加难。用人单位根据岗位内容、职责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如要求专业对口、有从业经验等,情有可原,也是企业自由用人的权利。但如果连血型、手相、属相也成了求职者的门槛,那就不只是让人啼笑皆非,而是已然践踏法律这条红线了,涉嫌侵犯求职者的隐私和平等就业等权利。

  这些另类的限制条件,或许只是出于企业老板或HR“拍脑袋决定”,但这也是赤裸裸的就业歧视。勿以恶小而为之,用人单位哪怕再小的恶意,也会让求职者产生阵阵寒意。只有不断消除招聘市场中的各种就业歧视,才能让求职者感受到更多暖意,进而实现招工方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另类就业歧视之所以存在,首先在于目前招聘领域处于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有恃无恐,不愁招不到人;二是违法违规成本低,真正被查处者少之又少;三是求职者维权成本高企,走法律途径费时费力还耽误找工作,大部分用人单位并不会明确告知不录用的具体原因,因而举证往往也相对困难。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明目张胆搞就业歧视,求职者却只能哑巴吃黄连的尴尬情况。

  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要消除就业歧视,包括上述另类、奇葩限制,首先还是要进一步加大拓岗力度,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扭转“岗少人多”的局面,求职者拥有更多话语权、选择权,用人单位自然也就不敢肆无忌惮设置不当限制条件了。此外,要加大对实施就业歧视的用人单位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在法律上明确认定标准,别让另类奇葩就业歧视打着“个性”的幌子招摇过市,同时细化惩罚措施和补偿标准,严格执法,让每一次的就业歧视行为都付出相应的代价。而对于维权难问题,职能部门则要通过减轻劳动者举证责任、畅通举报投诉通道、提供法律援助等举措,让求职者更有底气也更便捷对就业歧视说“不”。

  用人单位设置不合理的招聘限制条件,看似是在为难求职者,其实纯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仅涉嫌违法,有被查处的风险,对企业形象也是莫大伤害。用人单位可以实施另类就业歧视,求职者同样能选择用脚投票,一旦进入求职者的“黑名单”,再想招到优秀人才的难度必然会大幅增加,长远来看,这对企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不惯着另类、奇葩的就业歧视,既是对某些用人单位的震慑,也是营造和谐有序的求职环境的必然要求。越是就业形势紧张,越要把就业歧视行为清除干净,让广大求职者在公平公正的环境里实现高质量就业。

  夏熊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限血型、看手相?不能纵容另类就业歧视

时间:2023-07-05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近,记者采访发现,在招聘市场“岗少人多”的当下,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会提出与岗位内容、职责无关的条件,如“关心”家庭背景、恋爱经历,限制身高、籍贯、属相等,有些甚至限血型、看手相,侵犯求职者的隐私和平等就业权,让人啼笑皆非。(《工人日报》 7月4日)


  当下招聘市场“岗少人多”,不少求职者本就处境艰难,可有些用人单位反而处处设限、挖坑,让求职者难上加难。用人单位根据岗位内容、职责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如要求专业对口、有从业经验等,情有可原,也是企业自由用人的权利。但如果连血型、手相、属相也成了求职者的门槛,那就不只是让人啼笑皆非,而是已然践踏法律这条红线了,涉嫌侵犯求职者的隐私和平等就业等权利。

  这些另类的限制条件,或许只是出于企业老板或HR“拍脑袋决定”,但这也是赤裸裸的就业歧视。勿以恶小而为之,用人单位哪怕再小的恶意,也会让求职者产生阵阵寒意。只有不断消除招聘市场中的各种就业歧视,才能让求职者感受到更多暖意,进而实现招工方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另类就业歧视之所以存在,首先在于目前招聘领域处于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有恃无恐,不愁招不到人;二是违法违规成本低,真正被查处者少之又少;三是求职者维权成本高企,走法律途径费时费力还耽误找工作,大部分用人单位并不会明确告知不录用的具体原因,因而举证往往也相对困难。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明目张胆搞就业歧视,求职者却只能哑巴吃黄连的尴尬情况。

  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要消除就业歧视,包括上述另类、奇葩限制,首先还是要进一步加大拓岗力度,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扭转“岗少人多”的局面,求职者拥有更多话语权、选择权,用人单位自然也就不敢肆无忌惮设置不当限制条件了。此外,要加大对实施就业歧视的用人单位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在法律上明确认定标准,别让另类奇葩就业歧视打着“个性”的幌子招摇过市,同时细化惩罚措施和补偿标准,严格执法,让每一次的就业歧视行为都付出相应的代价。而对于维权难问题,职能部门则要通过减轻劳动者举证责任、畅通举报投诉通道、提供法律援助等举措,让求职者更有底气也更便捷对就业歧视说“不”。

  用人单位设置不合理的招聘限制条件,看似是在为难求职者,其实纯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仅涉嫌违法,有被查处的风险,对企业形象也是莫大伤害。用人单位可以实施另类就业歧视,求职者同样能选择用脚投票,一旦进入求职者的“黑名单”,再想招到优秀人才的难度必然会大幅增加,长远来看,这对企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不惯着另类、奇葩的就业歧视,既是对某些用人单位的震慑,也是营造和谐有序的求职环境的必然要求。越是就业形势紧张,越要把就业歧视行为清除干净,让广大求职者在公平公正的环境里实现高质量就业。

  夏熊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