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粤剧文化在莞源远流长,传承创新之路走出特色

时间:2023-07-25来源:金羊网点击量:443


文/羊城晚报记者李洪宝 余宝珠

图/羊城晚报记者王俊伟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在东莞市莞城街道的一间“私伙局”内,几位粤剧艺术爱好者正在表演经典粤剧曲目。私伙局在粤语里是民间业余戏曲组织的一种说法,意思和普通话的“票友会”差不多。每到固定时间,东莞大大小小的私伙局都会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粤剧表演,私伙局的成员有的负责表演,有的负责伴奏……繁盛的私伙局已经成为东莞粤剧发展的一个特色活动。

东莞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粤剧之乡”,目前东莞市获得“广东省曲艺之乡”称号的镇(街)就有7个。但在东莞市粤剧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近年来粤剧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挑战。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了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东莞市粤剧培训组织、东莞市部分私伙局,了解粤剧文化在东莞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创新传承的相关举措。

刻在骨子里面的粤剧基因

粤剧又称“广东梆黄”“广东梆子”“广东大戏”,是广东省地方代表戏曲之一。粤剧结合了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广泛吸取弋阳腔、昆山腔、秦腔等地方戏曲的优点,逐渐发展形成了粤剧的表演特色,并广泛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是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之一。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东莞,深受粤剧文化的影响。东莞人听粤剧、唱粤剧的传统由来已久,粤剧在东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东莞,光是获得“中国曲艺之乡”称号的镇就有3个,分别是道滘、麻涌、中堂。此外,道滘镇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的称号,长安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剧)”,万江街道则是“广东省粤曲之乡”。

黄汉杰是东莞市的一名粤剧演员,他自幼便开始学习粤剧表演,2001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表演专业,之后便在东莞一直从事粤剧行业。20多年来,黄汉杰从粤剧演员的小龙套做起,逐渐成长为东莞市粤剧表演艺术的中坚力量,之后一直做到了东莞市长安镇业余粤剧团团长。目前,黄汉杰任职于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从事粤剧表演和粤剧文化推广等工作。

“东莞的粤剧文化氛围是十分浓厚的。”黄汉杰告诉记者,在东莞喜欢听粤剧和唱粤剧的人群基数十分庞大。浓厚的粤剧文化氛围也给了黄汉杰更多粤剧演出的机会,他曾经担任过《浴火凤凰》《惊蛰》《红灯记》等20多部大型粤剧的主角,由其主演的《老头子的秘密》获得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小戏小品一等奖,《局长的星期天》获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值得一提的是,黄汉杰的父亲和母亲也是东莞市粤剧发展史上绕不开的一对“传奇伉俪”。黄汉杰的父亲名叫黄日辉,母亲叫曾镇安。黄日辉是曾镇安父亲曾师马的徒弟,后来,黄日辉与曾镇安结为夫妻,两家人变成一家人,缘分也就此结下。黄日辉告诉记者,师傅曾师马在世时十分挂念粤剧的传承问题,黄日辉也向师傅发誓一定会培养更多的粤剧艺人,将粤剧发扬光大。于是,黄日辉夫妇后来接手了创办于1926年的麻涌小英雄戏剧班,这也就是如今培养了众多粤剧人才的麻涌镇小英雄少儿粤剧团的前身。

在东莞不仅有专业的粤剧表演艺人活跃在粤剧表演舞台,在民间也有一众粤剧发烧友痴迷粤剧。“我们这里应该是莞城条件最好的一个私伙局,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莞城一家私伙局的成员方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私伙局成员都是一些粤剧发烧友,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这个私伙局,就是为了有一个大家可以相互切磋和交流的场所。

方先生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私伙局不仅吸引了东莞本地的粤剧爱好者前来参与,甚至连香港的粤剧爱好者也专程来到东莞的粤剧私伙局一较高下。在东莞,大大小小的私伙局成为众多粤剧爱好者欣赏粤剧和展示粤剧的绝佳舞台,也显示出东莞粤剧不论是专业层面还是业余层面,都具有十分浓厚的氛围。

拦在传承路上的困境挑战

从专业领域到民间票友,东莞都拥有十分良好的粤剧发展空间和氛围。但是近年来,东莞粤剧的发展并没有达到粤剧从业者和爱好者的预期。究其原因,黄汉杰认为无外乎粤剧在自身的创新发展和传承培育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青黄不接,导致了目前粤剧的发展面临一定困境。

在表演本身的创新上,黄汉杰认为粤剧也有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首先需要改进的,就是目前粤剧的表现形式。”黄汉杰表示,粤剧的表演形式应该与时俱进,在音乐呈现和舞台表演方面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黄汉杰举例说:“我们在演出古装粤剧的时候,扮相可以借助传统粤剧的扮相去打扮,但是我们在进行现代(时装)粤剧表演的时候,如果再按照古装粤剧的扮相去表演,就十分容易出戏,和表演风格不搭配。”

黄汉杰告诉记者,为了在表现形式上更与时俱进,贴近大众生活,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就需要在服装、道具、舞台搭建等领域进行补强。但比较遗憾的是,目前,东莞市相关的粤剧表演中对这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的演出团队还比较少,而服装、舞美、道具人才也面临比较匮乏的状况。

东莞不缺乏好的文化素材和题材,此前在剧目的创作上也出过不少精品,但在让这些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更好吸引年轻人关注方面却未有突破。黄汉杰表示,目前粤剧圈内流行的都是一些比较经典和传唱度较高的曲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粤剧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始终存在着不足,年轻人认为粤剧只是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其实粤剧是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性艺术。

如何在东莞更大范围地宣传和推广好粤剧文化?黄汉杰认为,应该着力加强对东莞本土文化的挖掘和打造,创作出有东莞特色的、深受东莞年轻人喜爱的粤剧IP,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关注和喜爱粤剧文化。

黄汉杰同时表示,东莞目前粤剧表演机构虽然零零散散的比较多,但是仔细观察一圈就可以发现,至今都没有市一级的专业粤剧表演团队。“这让粤剧的人才培育、引进以及团队建设受到很多的限制。”黄汉杰说,建设专业的粤剧表演艺术团队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需要协调诸多部门,也需要投入资金。

此外,目前,粤剧文化传承也受到包括年轻一代粤语听说水平下降、粤剧传播方式单一等因素影响,急需破解。

面向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

尽管粤剧文化发展在东莞正面临一些挑战,但无论是粤剧表演的专业人士、粤剧文化相关机构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粤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黄汉杰所在的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就是一家为粤剧传承发展努力的典型机构。去年年底,该中心就入选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在未来将设立粤曲名家工作室,邀请省内粤剧粤曲名家,力争三年设立5-10个左右的粤曲名家工作室。争取集合东莞市优秀创作力量,三年内创作15首有影响力的粤曲名作。同时,开展“粤曲专才培优计划”,力争三年至少培养出20名水平高、形象好的粤曲专才。

在品牌IP塑造方面,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香雪萍告诉记者,他们充分发挥东莞粤剧的品牌价值,借助数字化手段,塑造“东莞粤剧之夜”文化IP,让东莞粤剧“活起来”“火起来”,使之更好地承担起“讲好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声音”的重要职责。在元宵、端午、中秋、国庆、敬老节等节假日,该中心不断推出凸显节日主题的专场夜间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东莞粤剧之夜”品牌与地方特色旅游节庆融合,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将丰富的粤剧文化活动输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推动优质粤剧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助力文旅融合,打响地方文化旅游品牌。

“粤剧的发展不应只着眼于传统戏台。”香雪萍表示,近些年,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将目光投放到高端时尚的现代舞台上,利用现代舞台的灯光音响效果和沉浸式LED大屏,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视听体验,刷新了观众对粤剧的传统印象。“2019年第十七届东莞粤剧黄金周开幕式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举办,开幕演出《莞邑新声颂华诞》节目中,近300人同台献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香雪萍说。

剧本创新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东莞市近年来深入挖掘本土历史题材,创排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剧目。”香雪萍告诉记者,他们围绕“东深供水工程”感人故事创排的粤剧长剧《东江紫荆红》演出以来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粤剧的传承,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的传承。目前,青少年粤剧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无法延续旧时的“戏班子”模式,只能通过兴趣培养,激发孩子们对粤剧的热爱,再加强培训培养。位于麻涌镇的小英雄少儿粤剧团,就致力于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对粤剧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的粤剧艺术细胞进行最初的启蒙。而对于真正有志于从事粤剧表演的小演员,小英雄少儿粤剧团也会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专业化的道路上继续延续粤剧梦想。

曾经在小英雄少儿粤剧团学习粤剧的吴金宝告诉记者,通过在小英雄少儿粤剧团的学习和启蒙,他坚定了学习粤剧的想法。吴金宝通过学习,后来考入了专业的粤剧培训学校,继续自己的粤剧梦想。据黄汉杰介绍,从小英雄少儿粤剧团走出去的粤剧学生中,不乏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的优秀学子,“小英雄”创出了“大名堂”。

文脉链接

麻涌小英雄少儿粤剧团

位于东莞麻涌的小英雄少儿粤剧团前身为麻涌小英雄戏剧班,成立于1926年。丁公醒、曾师马、林京洪、刘秀球等著名的粤剧前辈都出自这里,连陈天纵、陈天笑等粤剧名角也与“小英雄”关系匪浅。

2013年,小英雄少儿粤剧团正式成立。成立以后,该团邀请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小神鹰、倪惠英、麦嘉、胡涓涓和小英雄戏班传人曾镇安等名师担任辅导教师,对小学员进行专业、系统、长期的培训。

目前,麻涌小英雄少儿粤剧团是广东省少儿戏曲传承基地、曲艺重点创作基地,致力于东莞本土少儿粤剧业余培训和文化传承。该团秉承“传承优秀粤剧人才,振兴传统文化”的宗旨,实行零基础教育,贯彻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

成立十年来,麻涌小英雄少儿粤剧团荣获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内外大型交流赛事奖项110项,挖掘培养输送专业人才达20人,优秀学生遍布在中国戏曲学院、广东省粤剧学院、广州市粤剧院等多所知名戏曲学校。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粤剧文化在莞源远流长,传承创新之路走出特色

时间:2023-07-25来源:金羊网


文/羊城晚报记者李洪宝 余宝珠

图/羊城晚报记者王俊伟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在东莞市莞城街道的一间“私伙局”内,几位粤剧艺术爱好者正在表演经典粤剧曲目。私伙局在粤语里是民间业余戏曲组织的一种说法,意思和普通话的“票友会”差不多。每到固定时间,东莞大大小小的私伙局都会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粤剧表演,私伙局的成员有的负责表演,有的负责伴奏……繁盛的私伙局已经成为东莞粤剧发展的一个特色活动。

东莞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粤剧之乡”,目前东莞市获得“广东省曲艺之乡”称号的镇(街)就有7个。但在东莞市粤剧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近年来粤剧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挑战。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了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东莞市粤剧培训组织、东莞市部分私伙局,了解粤剧文化在东莞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创新传承的相关举措。

刻在骨子里面的粤剧基因

粤剧又称“广东梆黄”“广东梆子”“广东大戏”,是广东省地方代表戏曲之一。粤剧结合了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广泛吸取弋阳腔、昆山腔、秦腔等地方戏曲的优点,逐渐发展形成了粤剧的表演特色,并广泛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是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之一。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东莞,深受粤剧文化的影响。东莞人听粤剧、唱粤剧的传统由来已久,粤剧在东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东莞,光是获得“中国曲艺之乡”称号的镇就有3个,分别是道滘、麻涌、中堂。此外,道滘镇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的称号,长安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剧)”,万江街道则是“广东省粤曲之乡”。

黄汉杰是东莞市的一名粤剧演员,他自幼便开始学习粤剧表演,2001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表演专业,之后便在东莞一直从事粤剧行业。20多年来,黄汉杰从粤剧演员的小龙套做起,逐渐成长为东莞市粤剧表演艺术的中坚力量,之后一直做到了东莞市长安镇业余粤剧团团长。目前,黄汉杰任职于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从事粤剧表演和粤剧文化推广等工作。

“东莞的粤剧文化氛围是十分浓厚的。”黄汉杰告诉记者,在东莞喜欢听粤剧和唱粤剧的人群基数十分庞大。浓厚的粤剧文化氛围也给了黄汉杰更多粤剧演出的机会,他曾经担任过《浴火凤凰》《惊蛰》《红灯记》等20多部大型粤剧的主角,由其主演的《老头子的秘密》获得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小戏小品一等奖,《局长的星期天》获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值得一提的是,黄汉杰的父亲和母亲也是东莞市粤剧发展史上绕不开的一对“传奇伉俪”。黄汉杰的父亲名叫黄日辉,母亲叫曾镇安。黄日辉是曾镇安父亲曾师马的徒弟,后来,黄日辉与曾镇安结为夫妻,两家人变成一家人,缘分也就此结下。黄日辉告诉记者,师傅曾师马在世时十分挂念粤剧的传承问题,黄日辉也向师傅发誓一定会培养更多的粤剧艺人,将粤剧发扬光大。于是,黄日辉夫妇后来接手了创办于1926年的麻涌小英雄戏剧班,这也就是如今培养了众多粤剧人才的麻涌镇小英雄少儿粤剧团的前身。

在东莞不仅有专业的粤剧表演艺人活跃在粤剧表演舞台,在民间也有一众粤剧发烧友痴迷粤剧。“我们这里应该是莞城条件最好的一个私伙局,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莞城一家私伙局的成员方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私伙局成员都是一些粤剧发烧友,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这个私伙局,就是为了有一个大家可以相互切磋和交流的场所。

方先生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私伙局不仅吸引了东莞本地的粤剧爱好者前来参与,甚至连香港的粤剧爱好者也专程来到东莞的粤剧私伙局一较高下。在东莞,大大小小的私伙局成为众多粤剧爱好者欣赏粤剧和展示粤剧的绝佳舞台,也显示出东莞粤剧不论是专业层面还是业余层面,都具有十分浓厚的氛围。

拦在传承路上的困境挑战

从专业领域到民间票友,东莞都拥有十分良好的粤剧发展空间和氛围。但是近年来,东莞粤剧的发展并没有达到粤剧从业者和爱好者的预期。究其原因,黄汉杰认为无外乎粤剧在自身的创新发展和传承培育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青黄不接,导致了目前粤剧的发展面临一定困境。

在表演本身的创新上,黄汉杰认为粤剧也有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首先需要改进的,就是目前粤剧的表现形式。”黄汉杰表示,粤剧的表演形式应该与时俱进,在音乐呈现和舞台表演方面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黄汉杰举例说:“我们在演出古装粤剧的时候,扮相可以借助传统粤剧的扮相去打扮,但是我们在进行现代(时装)粤剧表演的时候,如果再按照古装粤剧的扮相去表演,就十分容易出戏,和表演风格不搭配。”

黄汉杰告诉记者,为了在表现形式上更与时俱进,贴近大众生活,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就需要在服装、道具、舞台搭建等领域进行补强。但比较遗憾的是,目前,东莞市相关的粤剧表演中对这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的演出团队还比较少,而服装、舞美、道具人才也面临比较匮乏的状况。

东莞不缺乏好的文化素材和题材,此前在剧目的创作上也出过不少精品,但在让这些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更好吸引年轻人关注方面却未有突破。黄汉杰表示,目前粤剧圈内流行的都是一些比较经典和传唱度较高的曲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粤剧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始终存在着不足,年轻人认为粤剧只是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其实粤剧是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性艺术。

如何在东莞更大范围地宣传和推广好粤剧文化?黄汉杰认为,应该着力加强对东莞本土文化的挖掘和打造,创作出有东莞特色的、深受东莞年轻人喜爱的粤剧IP,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关注和喜爱粤剧文化。

黄汉杰同时表示,东莞目前粤剧表演机构虽然零零散散的比较多,但是仔细观察一圈就可以发现,至今都没有市一级的专业粤剧表演团队。“这让粤剧的人才培育、引进以及团队建设受到很多的限制。”黄汉杰说,建设专业的粤剧表演艺术团队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需要协调诸多部门,也需要投入资金。

此外,目前,粤剧文化传承也受到包括年轻一代粤语听说水平下降、粤剧传播方式单一等因素影响,急需破解。

面向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

尽管粤剧文化发展在东莞正面临一些挑战,但无论是粤剧表演的专业人士、粤剧文化相关机构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粤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黄汉杰所在的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就是一家为粤剧传承发展努力的典型机构。去年年底,该中心就入选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在未来将设立粤曲名家工作室,邀请省内粤剧粤曲名家,力争三年设立5-10个左右的粤曲名家工作室。争取集合东莞市优秀创作力量,三年内创作15首有影响力的粤曲名作。同时,开展“粤曲专才培优计划”,力争三年至少培养出20名水平高、形象好的粤曲专才。

在品牌IP塑造方面,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香雪萍告诉记者,他们充分发挥东莞粤剧的品牌价值,借助数字化手段,塑造“东莞粤剧之夜”文化IP,让东莞粤剧“活起来”“火起来”,使之更好地承担起“讲好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声音”的重要职责。在元宵、端午、中秋、国庆、敬老节等节假日,该中心不断推出凸显节日主题的专场夜间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东莞粤剧之夜”品牌与地方特色旅游节庆融合,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将丰富的粤剧文化活动输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推动优质粤剧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助力文旅融合,打响地方文化旅游品牌。

“粤剧的发展不应只着眼于传统戏台。”香雪萍表示,近些年,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将目光投放到高端时尚的现代舞台上,利用现代舞台的灯光音响效果和沉浸式LED大屏,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视听体验,刷新了观众对粤剧的传统印象。“2019年第十七届东莞粤剧黄金周开幕式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举办,开幕演出《莞邑新声颂华诞》节目中,近300人同台献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香雪萍说。

剧本创新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东莞市近年来深入挖掘本土历史题材,创排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剧目。”香雪萍告诉记者,他们围绕“东深供水工程”感人故事创排的粤剧长剧《东江紫荆红》演出以来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粤剧的传承,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的传承。目前,青少年粤剧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无法延续旧时的“戏班子”模式,只能通过兴趣培养,激发孩子们对粤剧的热爱,再加强培训培养。位于麻涌镇的小英雄少儿粤剧团,就致力于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对粤剧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的粤剧艺术细胞进行最初的启蒙。而对于真正有志于从事粤剧表演的小演员,小英雄少儿粤剧团也会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专业化的道路上继续延续粤剧梦想。

曾经在小英雄少儿粤剧团学习粤剧的吴金宝告诉记者,通过在小英雄少儿粤剧团的学习和启蒙,他坚定了学习粤剧的想法。吴金宝通过学习,后来考入了专业的粤剧培训学校,继续自己的粤剧梦想。据黄汉杰介绍,从小英雄少儿粤剧团走出去的粤剧学生中,不乏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的优秀学子,“小英雄”创出了“大名堂”。

文脉链接

麻涌小英雄少儿粤剧团

位于东莞麻涌的小英雄少儿粤剧团前身为麻涌小英雄戏剧班,成立于1926年。丁公醒、曾师马、林京洪、刘秀球等著名的粤剧前辈都出自这里,连陈天纵、陈天笑等粤剧名角也与“小英雄”关系匪浅。

2013年,小英雄少儿粤剧团正式成立。成立以后,该团邀请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小神鹰、倪惠英、麦嘉、胡涓涓和小英雄戏班传人曾镇安等名师担任辅导教师,对小学员进行专业、系统、长期的培训。

目前,麻涌小英雄少儿粤剧团是广东省少儿戏曲传承基地、曲艺重点创作基地,致力于东莞本土少儿粤剧业余培训和文化传承。该团秉承“传承优秀粤剧人才,振兴传统文化”的宗旨,实行零基础教育,贯彻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

成立十年来,麻涌小英雄少儿粤剧团荣获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内外大型交流赛事奖项110项,挖掘培养输送专业人才达20人,优秀学生遍布在中国戏曲学院、广东省粤剧学院、广州市粤剧院等多所知名戏曲学校。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