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瞭望 | 为了山区儿童吃上营养餐,这位医生努力了14年

时间:2023-08-22来源:新华网点击量:437

看着他们饱餐后的开心模样,卞华伟暗暗下定决心——让山区寄宿小学的学生们每天吃上新鲜肉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卞华伟的“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是玉龙外援资助持续时间最长的非机构项目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弘毅

  14年前,广东医生卞华伟第一次来到云南丽江玉龙山区,看到当地一些小学生每餐靠土豆饱腹,他决定“做一点实事”。

  此后,这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坚持自掏腰包资助玉龙山区多所小学改善学生伙食。“对我而言,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是一种幸福。”卞华伟说。

  “肉块”也是土豆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衔接地段,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53%。玉龙曾是云南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发生率为8.63%。

  2009年,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委托,卞华伟等营养学专家来到这里,开展婴幼儿、儿童膳食调查及营养评价。

  “当时,我们住在一所小学旁边。一天学生放学后,就去学校食堂看看他们的伙食情况。饭菜中见到最多的就是土豆。”卞华伟告诉记者,后续走访的另一所学校,令他印象更加深刻。

  在那所学校的食堂厨房,卞华伟看到,大锅里正炖着一些黄色的土豆块和一些淡红色的“肉块”。再仔细一看,这些“肉块”原来是当地的一种红色土豆。

  玉龙山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常年缺水,农产品种类单一,家禽家畜饲养困难,土豆是家家户户的主要食材。寄宿学校是山区孩子的另一个家。那时,食堂的大米等粮食供应有国家相关政策保障,但学校的副食种类依然单调。

  “蒸土豆、烤土豆、煮土豆、炒土豆……土豆既当菜又当肉。”卞华伟了解到,学校后勤师傅做菜时,会切几块肥腊肉放在锅里煎油,其中的一部分跟土豆一起炒菜;另一部分,则加水再添几根青菜做成汤。学生们在周二、周四才能吃上鲜肉,这对儿童营养需求来说远远不够。

  看到当地小学的情况,卞华伟当即拿出一千多元,从附近村里买下一头猪,送到学校宰杀烹饪。学生们开了一次久违的“大荤”,看着他们饱餐后的开心模样,卞华伟暗暗下定决心——让山区寄宿小学的学生们每天能吃上新鲜肉。


卞华伟每年都用相机记录山区学生们的成长。这是2017年在云南丽江玉龙县黄山镇南溪完小,卞华伟将冲洗好的照片送给孩子们 受访者供图

  

碗里的肉“不见了”

  卞华伟最初从一所学校开始试点帮扶,2010年,位于海拔近3000米处的玉龙县太安乡汝南完全小学,成为他资助的第一个学校。

  为保证资助的稳定性,2011年2月,卞华伟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教育局正式签订个人帮扶协议,由他出资供给汝南完小10个月(学生两个学期在校的时间)的鲜肉;教育局负责监督学校食堂,在每周一、三、五中午为每名学生提供每餐不少于3两的新鲜肉食。

  “我的想法是,学校原本周二、周四就有肉菜,这样孩子们就能天天吃上肉了。”卞华伟说。

  没想到,协议实施仅3个月,就出现了意外情况。卞华伟回访发现,孩子们每周一、三、五能吃上免费肉,但周二、周四时碗里的肉却“不见了”。

  原来,孩子们在校的食宿等生活费用需要自家担负,周二、周四的肉菜要用“饭菜票”购买。汝南完小近100名寄宿生来自周边各山村,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懂事的孩子们为了多省点钱,宁可两天不吃肉。

  卞华伟发了愁:想把孩子们一星期的肉菜全包了,又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就在2011年,我国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玉龙成为首批试点县之一。从这一年秋季学期开始,玉龙山区学生每天可获得3元午餐补助。此后,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

  欣喜之余,卞华伟提出调整帮扶协议,由学校将国家补助款项和他的个人帮扶款项结合,统筹安排学生一日三餐。同时,学校还根据他的专业意见排定营养食谱。多方合力之下,汝南完小全体学生在学校吃上了免费的营养饭菜。

  有了汝南完小的经验,卞华伟发起“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将援助之手延伸到当地其他小学。14年来,他的援助项目已陆续在汝南完小、南溪完小、善美完小和天红小学等4个小学实现“年年落地”,并对武侯完小、仁和完小等多所寄宿制小学开展固定资助。

  见证变化 初心不改

  每年3月,是玉龙山区小学的春季入学时间,也是卞华伟口中的“负债月”。他会在这个月筹足各受资助学校一学年的餐费,确保不耽误孩子们在开学第一天吃上营养餐。

  卞华伟告诉记者,资助一所学校每年固定支出在4万元左右。2010年以来,各类捐助金额累计已达400万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贡献,一些亲朋好友也陆续加入资助行列。”他说。

  14年间,卞华伟见证着玉龙山区面貌巨变。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最直观的感受是,道路通畅了。此前,从玉龙县城出发到达山区学校,开车要四个半小时、走160多公里的山路。现在,新公路铺好了,车程缩短至2小时。山区小学校舍也焕然一新。洁白的外墙、结实的地砖、干净的窗帘……奔跑在阳光下的孩子们笑得天真灿烂。

  近年来,玉龙山区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玉龙县妇幼保健院曾在相关学校开展体检,以汝南完小为例,“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实施仅一年,该校学生的发育迟缓率就由28.1%下降至14.4%,身体消瘦的学生由11人减少为0人。受资助两三年后,几所小学的学生再未发现营养不良。

  2018年9月,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在云南省贫困县中首批“摘帽”。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卞华伟的“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是玉龙外援资助持续时间最长的非机构项目。

  相比十多年前的“雪中送炭”,卞华伟现在的帮扶工作又有了新进展。

  近一年来,玉龙县各小学开始实行“分流”入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需归并到师资、教具等更为充分的“中心校”。在保留援助原学校的基础上,卞华伟也酝酿着将“中心校”纳入帮扶新方案。

  “今年的援助项目已经顺利‘续约’,资助款项分拨到了每一所帮扶学校。”他说,“做这件事进入第14个年头,希望更多人关心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持续推动项目发展。”


编辑:甄泽昆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瞭望 | 为了山区儿童吃上营养餐,这位医生努力了14年

时间:2023-08-22来源:新华网

看着他们饱餐后的开心模样,卞华伟暗暗下定决心——让山区寄宿小学的学生们每天吃上新鲜肉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卞华伟的“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是玉龙外援资助持续时间最长的非机构项目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弘毅

  14年前,广东医生卞华伟第一次来到云南丽江玉龙山区,看到当地一些小学生每餐靠土豆饱腹,他决定“做一点实事”。

  此后,这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坚持自掏腰包资助玉龙山区多所小学改善学生伙食。“对我而言,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是一种幸福。”卞华伟说。

  “肉块”也是土豆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衔接地段,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53%。玉龙曾是云南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发生率为8.63%。

  2009年,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委托,卞华伟等营养学专家来到这里,开展婴幼儿、儿童膳食调查及营养评价。

  “当时,我们住在一所小学旁边。一天学生放学后,就去学校食堂看看他们的伙食情况。饭菜中见到最多的就是土豆。”卞华伟告诉记者,后续走访的另一所学校,令他印象更加深刻。

  在那所学校的食堂厨房,卞华伟看到,大锅里正炖着一些黄色的土豆块和一些淡红色的“肉块”。再仔细一看,这些“肉块”原来是当地的一种红色土豆。

  玉龙山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常年缺水,农产品种类单一,家禽家畜饲养困难,土豆是家家户户的主要食材。寄宿学校是山区孩子的另一个家。那时,食堂的大米等粮食供应有国家相关政策保障,但学校的副食种类依然单调。

  “蒸土豆、烤土豆、煮土豆、炒土豆……土豆既当菜又当肉。”卞华伟了解到,学校后勤师傅做菜时,会切几块肥腊肉放在锅里煎油,其中的一部分跟土豆一起炒菜;另一部分,则加水再添几根青菜做成汤。学生们在周二、周四才能吃上鲜肉,这对儿童营养需求来说远远不够。

  看到当地小学的情况,卞华伟当即拿出一千多元,从附近村里买下一头猪,送到学校宰杀烹饪。学生们开了一次久违的“大荤”,看着他们饱餐后的开心模样,卞华伟暗暗下定决心——让山区寄宿小学的学生们每天能吃上新鲜肉。


卞华伟每年都用相机记录山区学生们的成长。这是2017年在云南丽江玉龙县黄山镇南溪完小,卞华伟将冲洗好的照片送给孩子们 受访者供图

  

碗里的肉“不见了”

  卞华伟最初从一所学校开始试点帮扶,2010年,位于海拔近3000米处的玉龙县太安乡汝南完全小学,成为他资助的第一个学校。

  为保证资助的稳定性,2011年2月,卞华伟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教育局正式签订个人帮扶协议,由他出资供给汝南完小10个月(学生两个学期在校的时间)的鲜肉;教育局负责监督学校食堂,在每周一、三、五中午为每名学生提供每餐不少于3两的新鲜肉食。

  “我的想法是,学校原本周二、周四就有肉菜,这样孩子们就能天天吃上肉了。”卞华伟说。

  没想到,协议实施仅3个月,就出现了意外情况。卞华伟回访发现,孩子们每周一、三、五能吃上免费肉,但周二、周四时碗里的肉却“不见了”。

  原来,孩子们在校的食宿等生活费用需要自家担负,周二、周四的肉菜要用“饭菜票”购买。汝南完小近100名寄宿生来自周边各山村,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懂事的孩子们为了多省点钱,宁可两天不吃肉。

  卞华伟发了愁:想把孩子们一星期的肉菜全包了,又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就在2011年,我国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玉龙成为首批试点县之一。从这一年秋季学期开始,玉龙山区学生每天可获得3元午餐补助。此后,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

  欣喜之余,卞华伟提出调整帮扶协议,由学校将国家补助款项和他的个人帮扶款项结合,统筹安排学生一日三餐。同时,学校还根据他的专业意见排定营养食谱。多方合力之下,汝南完小全体学生在学校吃上了免费的营养饭菜。

  有了汝南完小的经验,卞华伟发起“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将援助之手延伸到当地其他小学。14年来,他的援助项目已陆续在汝南完小、南溪完小、善美完小和天红小学等4个小学实现“年年落地”,并对武侯完小、仁和完小等多所寄宿制小学开展固定资助。

  见证变化 初心不改

  每年3月,是玉龙山区小学的春季入学时间,也是卞华伟口中的“负债月”。他会在这个月筹足各受资助学校一学年的餐费,确保不耽误孩子们在开学第一天吃上营养餐。

  卞华伟告诉记者,资助一所学校每年固定支出在4万元左右。2010年以来,各类捐助金额累计已达400万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贡献,一些亲朋好友也陆续加入资助行列。”他说。

  14年间,卞华伟见证着玉龙山区面貌巨变。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最直观的感受是,道路通畅了。此前,从玉龙县城出发到达山区学校,开车要四个半小时、走160多公里的山路。现在,新公路铺好了,车程缩短至2小时。山区小学校舍也焕然一新。洁白的外墙、结实的地砖、干净的窗帘……奔跑在阳光下的孩子们笑得天真灿烂。

  近年来,玉龙山区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玉龙县妇幼保健院曾在相关学校开展体检,以汝南完小为例,“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实施仅一年,该校学生的发育迟缓率就由28.1%下降至14.4%,身体消瘦的学生由11人减少为0人。受资助两三年后,几所小学的学生再未发现营养不良。

  2018年9月,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在云南省贫困县中首批“摘帽”。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卞华伟的“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是玉龙外援资助持续时间最长的非机构项目。

  相比十多年前的“雪中送炭”,卞华伟现在的帮扶工作又有了新进展。

  近一年来,玉龙县各小学开始实行“分流”入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需归并到师资、教具等更为充分的“中心校”。在保留援助原学校的基础上,卞华伟也酝酿着将“中心校”纳入帮扶新方案。

  “今年的援助项目已经顺利‘续约’,资助款项分拨到了每一所帮扶学校。”他说,“做这件事进入第14个年头,希望更多人关心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持续推动项目发展。”


编辑:甄泽昆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