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光明网评论员:无臂乡村教师江声发,所渴求者无非“名分”

时间:2021-12-01来源:光明网点击量:381

光明网评论员:随着《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一位位具体的老师又走入了舆论视野,包括云南乡村教师江声发。江声发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臂,又当了18年的代课老师,现年47岁的他,渴望有朝一日能转正成正式老师。

  不过他的愿望,却很难变为现实。“逢进必考”的政策有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他已经错过;加之身体条件不允许,《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中提及“四肢。两上肢或两下肢不能运动者,四肢残缺变形,行路步态跛行,上肢(特别是右手)残疾影响板书写字者”为体检不合格,这些都把江声发限制住了。

  代课教师有被随时替换的风险,但目前江声发所在的县里表示,考虑到其对乡村教师事业的奉献和热爱,未来将会尊重他的个人意愿,不会清退。

  江声发自2013年即被媒体报道,随后即被社会关注。他的苦是可以想象的,乡村代课教师本来是在艰苦环境里坚持,加之他又是残疾人,困难也会被成倍放大。所谓“粉笔灰染白双鬓”这种文学表达,在江声发身上是真实发生的。因为残肢较短,他只能十分贴近黑板,上完课从头到脚满身粉尘。在这种环境里,他坚持了18年。

  现在,江声发已经有些名气,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先后被评为昭通好人、云南最美教师、云南好人、中国好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他甚至也有了别的出路,有培训机构要聘请他,并提出了不低于10万的年薪,被他拒绝。

  江声发的人生收获不可谓少,但从采访中可以看到,这么多年他心心念念的,还是“正式教师”这个名分。想尽办法,他似乎都无法成为一位编制意义上的“教师”,虽然他已经当了18年的教师。

  江声发是一位很典型的代课老师,他不完美,不符合理想中的教师形象,但他又是特殊场景里唯一的希望。“地方偏,条件苦,外面的老师也不愿意来”,在偏远的小山村,乡亲们只能推举他当老师。这和许多代课老师是一样的,他们以一种“不规范的方式”和“不确定的身份”成为了老师,他们为乡村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终又难以逾越那道规则的门槛。

  现在网络上有不少人呼吁为江声发特事特办,也有记者联系了云南省教育厅,该厅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身体残疾者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但教师资格认定还要看当地教体局的体检要求,似乎这都留下了一点转圜的余地。不过从长达数年的呼吁来看,似乎规定为他开一条缝,仍是非常艰难的。但还是应该强调,具体执行政策的人,在符合政策精神的情况下,完全有责任将政策诠释、执行到位,想方设法为江声发争取最大的利益。

  无论如何,希望江声发能被善待。时间证明一切,18年在事实上证明了他是一位合格、负责的老师,他所求的无非是一种认可。善待江声发,是对他的褒奖,更是对社会良心的安慰。


编辑:钱谦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光明网评论员:无臂乡村教师江声发,所渴求者无非“名分”

时间:2021-12-01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随着《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一位位具体的老师又走入了舆论视野,包括云南乡村教师江声发。江声发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臂,又当了18年的代课老师,现年47岁的他,渴望有朝一日能转正成正式老师。

  不过他的愿望,却很难变为现实。“逢进必考”的政策有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他已经错过;加之身体条件不允许,《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中提及“四肢。两上肢或两下肢不能运动者,四肢残缺变形,行路步态跛行,上肢(特别是右手)残疾影响板书写字者”为体检不合格,这些都把江声发限制住了。

  代课教师有被随时替换的风险,但目前江声发所在的县里表示,考虑到其对乡村教师事业的奉献和热爱,未来将会尊重他的个人意愿,不会清退。

  江声发自2013年即被媒体报道,随后即被社会关注。他的苦是可以想象的,乡村代课教师本来是在艰苦环境里坚持,加之他又是残疾人,困难也会被成倍放大。所谓“粉笔灰染白双鬓”这种文学表达,在江声发身上是真实发生的。因为残肢较短,他只能十分贴近黑板,上完课从头到脚满身粉尘。在这种环境里,他坚持了18年。

  现在,江声发已经有些名气,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先后被评为昭通好人、云南最美教师、云南好人、中国好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他甚至也有了别的出路,有培训机构要聘请他,并提出了不低于10万的年薪,被他拒绝。

  江声发的人生收获不可谓少,但从采访中可以看到,这么多年他心心念念的,还是“正式教师”这个名分。想尽办法,他似乎都无法成为一位编制意义上的“教师”,虽然他已经当了18年的教师。

  江声发是一位很典型的代课老师,他不完美,不符合理想中的教师形象,但他又是特殊场景里唯一的希望。“地方偏,条件苦,外面的老师也不愿意来”,在偏远的小山村,乡亲们只能推举他当老师。这和许多代课老师是一样的,他们以一种“不规范的方式”和“不确定的身份”成为了老师,他们为乡村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终又难以逾越那道规则的门槛。

  现在网络上有不少人呼吁为江声发特事特办,也有记者联系了云南省教育厅,该厅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身体残疾者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但教师资格认定还要看当地教体局的体检要求,似乎这都留下了一点转圜的余地。不过从长达数年的呼吁来看,似乎规定为他开一条缝,仍是非常艰难的。但还是应该强调,具体执行政策的人,在符合政策精神的情况下,完全有责任将政策诠释、执行到位,想方设法为江声发争取最大的利益。

  无论如何,希望江声发能被善待。时间证明一切,18年在事实上证明了他是一位合格、负责的老师,他所求的无非是一种认可。善待江声发,是对他的褒奖,更是对社会良心的安慰。


编辑:钱谦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