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此次会议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掘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年代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其中,良渚文化古稻田发现了由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以及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确认了面积为750、700、1900、1300平方米左右的4个田块。出土陶釜口沿、鱼鳍形鼎足、石刀、石犁残片等,一条残损的独木舟被垫入田埂之中。稻田堆积中检测出较多水稻小穗轴、稻田伴生杂草等,水稻植硅体密度远高于一般古代稻田的认定标准。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证明了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深化了对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的认识。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稻田分布情况
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是一处石峡文化聚落遗址,包括居住区、墓葬区等多个功能区。在墓葬区发掘66座墓葬,可见一次葬、二次葬和迁出葬现象。随葬陶器组合以鼎、盘、豆、壶、罐为主,玉器有琮、钺、环、玦等,以玉钺为最大宗。墓葬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高等级墓葬普遍随葬玉器,其中,M16随葬品超过140件,包括5件玉钺与2件玉环。岩山寨遗址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于深入研究石峡文化与良渚文化的互动、岭南地区先秦聚落形态演变以及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图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遗址核心区由9座大型夯土台围合,面积约30万平方米,紧邻夯土台外侧发现2道环壕,核心区东、南、北三面约1000米处还发现外环壕遗迹,但目前尚不能确认为封闭的环壕。核心区北部发现大型建筑基址、联排房屋等重要遗迹,其中,大型建筑F1包括前厅、后堂,仅室内面积已达630平方米,墙壁、地面均为多层白灰面;F2出土白色堆纹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绘陶,大型彩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以及大量水稻遗存,显示了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南佐遗址是黄河流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是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和早期国家起源的重大突破。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出土文物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史家类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面积约8万平方米。聚落外围发现三道环壕,中心区为一处广场,围绕广场呈向心状分布三组房屋,共计100余座,每组房屋由1座大房屋(约100平方米)和数量不等的中型房屋(约20-50平方米)、小型房屋(20平方米以下)组成。房屋间发现数座袋状窖穴,最大一座位于中心广场,容积约60立方米,底部保存炭化粟黍遗存。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陶器以彩陶为主,包括尖底瓶、平底钵、葫芦瓶等,还发现一件玉权杖首。圪垯川遗址证实陇西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区域,大型储粮窖穴及粟黍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早期生业形态提供了实物资料。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出土的随葬陶器组合
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年代距今8000年至4000年,发现了四个阶段面貌各异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主体为1座龙山晚期的石城遗址,年代距今约4200年至4000年。石城依地势建造,城墙宽约13米,墙芯为土石结构。2处保存较好的瓮城平面形状均呈半圆形。城内发现夯土建筑基址1座、房址20座、窑址1座,出土陶器、玉器等各类器物百余件。邓槽沟梁遗址处于我国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过渡地带,是东部环渤海文化和西部内陆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此次发现距今8000年至4000年四个阶段面貌各异的文化遗存,证明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为探讨中国北方地区多元一体进程提供了珍贵资料。
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出土文物
此次通报的5项重要成果,展现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不同阶段新石器文化起源、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指导各地文物部门、考古机构和高校加强合作,深化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推动中华文化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等重大课题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12月1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此次会议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掘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年代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其中,良渚文化古稻田发现了由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以及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确认了面积为750、700、1900、1300平方米左右的4个田块。出土陶釜口沿、鱼鳍形鼎足、石刀、石犁残片等,一条残损的独木舟被垫入田埂之中。稻田堆积中检测出较多水稻小穗轴、稻田伴生杂草等,水稻植硅体密度远高于一般古代稻田的认定标准。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证明了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深化了对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的认识。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稻田分布情况
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是一处石峡文化聚落遗址,包括居住区、墓葬区等多个功能区。在墓葬区发掘66座墓葬,可见一次葬、二次葬和迁出葬现象。随葬陶器组合以鼎、盘、豆、壶、罐为主,玉器有琮、钺、环、玦等,以玉钺为最大宗。墓葬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高等级墓葬普遍随葬玉器,其中,M16随葬品超过140件,包括5件玉钺与2件玉环。岩山寨遗址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于深入研究石峡文化与良渚文化的互动、岭南地区先秦聚落形态演变以及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图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遗址核心区由9座大型夯土台围合,面积约30万平方米,紧邻夯土台外侧发现2道环壕,核心区东、南、北三面约1000米处还发现外环壕遗迹,但目前尚不能确认为封闭的环壕。核心区北部发现大型建筑基址、联排房屋等重要遗迹,其中,大型建筑F1包括前厅、后堂,仅室内面积已达630平方米,墙壁、地面均为多层白灰面;F2出土白色堆纹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绘陶,大型彩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以及大量水稻遗存,显示了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南佐遗址是黄河流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是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和早期国家起源的重大突破。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出土文物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史家类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面积约8万平方米。聚落外围发现三道环壕,中心区为一处广场,围绕广场呈向心状分布三组房屋,共计100余座,每组房屋由1座大房屋(约100平方米)和数量不等的中型房屋(约20-50平方米)、小型房屋(20平方米以下)组成。房屋间发现数座袋状窖穴,最大一座位于中心广场,容积约60立方米,底部保存炭化粟黍遗存。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陶器以彩陶为主,包括尖底瓶、平底钵、葫芦瓶等,还发现一件玉权杖首。圪垯川遗址证实陇西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区域,大型储粮窖穴及粟黍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早期生业形态提供了实物资料。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出土的随葬陶器组合
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年代距今8000年至4000年,发现了四个阶段面貌各异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主体为1座龙山晚期的石城遗址,年代距今约4200年至4000年。石城依地势建造,城墙宽约13米,墙芯为土石结构。2处保存较好的瓮城平面形状均呈半圆形。城内发现夯土建筑基址1座、房址20座、窑址1座,出土陶器、玉器等各类器物百余件。邓槽沟梁遗址处于我国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过渡地带,是东部环渤海文化和西部内陆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此次发现距今8000年至4000年四个阶段面貌各异的文化遗存,证明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为探讨中国北方地区多元一体进程提供了珍贵资料。
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出土文物
此次通报的5项重要成果,展现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不同阶段新石器文化起源、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指导各地文物部门、考古机构和高校加强合作,深化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推动中华文化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等重大课题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