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听非遗讲故事|花丝镶嵌:宫廷千年绝技的最新表现

时间:2023-09-12来源:新华网点击量:484

非遗技艺人辜国强说,他最大的乐趣便是将创新元素融入花丝镶嵌作品中。

  花丝镶嵌工艺又称细金工艺,中国宫廷工艺的代表,与玉雕、景泰蓝、雕漆等并列为“燕京八绝”。花丝镶嵌工艺已有2000多年历史,大致发源于商周,两汉时期脱离了青铜器铸造工艺,形成了独立的工艺体系。在明清时期,花丝镶嵌工艺走上了巅峰。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金、银等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等技法,将金属丝制成千姿百态的造型。


  这是辜国强创作的花丝镶嵌作品。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辜国强上大学时在景德镇学习陶瓷设计,大学毕业后在艺术品拍卖行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辜国强在故宫参观文物修复的过程中被一件花丝镶嵌首饰“迷住了”。“我们拥有如此精湛的首饰和技艺,但这样美丽的事物为何被人淡忘了?”辜国强很疑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陈旧、老化、缺少变化。”辜国强说,那时国潮还没发展起来,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土”“旧”的偏见还未改变,在缺少市场的条件下,传统技艺也因循守旧,难寻突破。

  凭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花丝镶嵌的强烈兴趣,辜国强返回重庆后跟随重庆工艺美术大师李昌义学习花丝镶嵌技艺。2017年,学有所成的辜国强在重庆渝北区龙溪街道的一间毛坯房内建起了非遗独立工作室。

  记者采访时,辜国强小心翼翼地从工作室内拿出他的得意之作——一顶仿明末诰命夫人的凤冠头饰。奇怪的是,这顶凤冠只有一个金丝骨架。接着,他拿出多个龙、凤样式的流苏发饰,一点点将它们组装至凤冠上,不一会儿,一个秀雅大气的完整版凤冠最终呈现,凤冠流苏触角轻颤,玉石璀璨,华贵精美。


  辜国强在组装花丝镶嵌作品“凤引九雏”。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这件作品名叫‘凤引九雏’。”辜国强介绍,冠上的龙、凤、流苏都可单独拆卸,每一样也可单独搭配发髻装饰,增加了头冠的实用性。

  传统的形制样式加现代化的组装形式和实用化的搭配可能,是辜国强的第一个创新思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如辜国强一样的诸多传统技艺人都在思考一个非遗“破圈”的可能。“如果只是复制已有的样式形制,传统非遗工艺很难有所突破。”辜国强说。

  于是,每年初工作室都会定下当年的新品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山水”。

  花丝镶嵌工艺的纹饰一般都是花鸟等,就像工笔画,有明确的线条和封口,而中国传统山水画讲究留白,笔触生动,重在意韵,没有明确的封口,在花丝镶嵌工艺的实践中很难把握这种虚实关系,需要花费不少精力进行尝试。

  设计风格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是制作工艺的探索和突破。“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的花丝镶嵌工艺已经越来越精致,工艺上取得了很多进步升级,我们现在想做的是将更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入花丝镶嵌作品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辜国强说。


  辜国强在制作花丝镶嵌作品。新华社发(苏志刚 摄)


  时尚耳饰、蝴蝶胸针……工作室设计的一件件作品在社交平台上渐渐被大家认可。如今,辜国强的工作室一个月销售超400件花丝镶嵌作品,其中不少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今年以来,订单相比去年增长近40%,工期已经排到2个月后。”辜国强说。

  最近,辜国强又迷上了ChatGPT,他关心的是新技术能为花丝镶嵌带来什么?

  “除了能一键生成产品文案,AI作图也能给我们提供不少设计灵感,助力创新创作。”辜国强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了几张AI所作的花丝镶嵌设计图,图片里,3D渲染出的花丝镶嵌发饰精美别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工作室,已有20余名成员成为非遗的传承者。辜国强说,在这些年轻匠人的图纸上、焊枪下、操作台上,一根根如发般纤细的金丝旋转、缠绕、拉扯,传统技艺在创新的加持下走向新生。

  记者:李晓婷








编辑:甄泽昆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听非遗讲故事|花丝镶嵌:宫廷千年绝技的最新表现

时间:2023-09-12来源:新华网

非遗技艺人辜国强说,他最大的乐趣便是将创新元素融入花丝镶嵌作品中。

  花丝镶嵌工艺又称细金工艺,中国宫廷工艺的代表,与玉雕、景泰蓝、雕漆等并列为“燕京八绝”。花丝镶嵌工艺已有2000多年历史,大致发源于商周,两汉时期脱离了青铜器铸造工艺,形成了独立的工艺体系。在明清时期,花丝镶嵌工艺走上了巅峰。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金、银等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等技法,将金属丝制成千姿百态的造型。


  这是辜国强创作的花丝镶嵌作品。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辜国强上大学时在景德镇学习陶瓷设计,大学毕业后在艺术品拍卖行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辜国强在故宫参观文物修复的过程中被一件花丝镶嵌首饰“迷住了”。“我们拥有如此精湛的首饰和技艺,但这样美丽的事物为何被人淡忘了?”辜国强很疑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陈旧、老化、缺少变化。”辜国强说,那时国潮还没发展起来,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土”“旧”的偏见还未改变,在缺少市场的条件下,传统技艺也因循守旧,难寻突破。

  凭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花丝镶嵌的强烈兴趣,辜国强返回重庆后跟随重庆工艺美术大师李昌义学习花丝镶嵌技艺。2017年,学有所成的辜国强在重庆渝北区龙溪街道的一间毛坯房内建起了非遗独立工作室。

  记者采访时,辜国强小心翼翼地从工作室内拿出他的得意之作——一顶仿明末诰命夫人的凤冠头饰。奇怪的是,这顶凤冠只有一个金丝骨架。接着,他拿出多个龙、凤样式的流苏发饰,一点点将它们组装至凤冠上,不一会儿,一个秀雅大气的完整版凤冠最终呈现,凤冠流苏触角轻颤,玉石璀璨,华贵精美。


  辜国强在组装花丝镶嵌作品“凤引九雏”。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这件作品名叫‘凤引九雏’。”辜国强介绍,冠上的龙、凤、流苏都可单独拆卸,每一样也可单独搭配发髻装饰,增加了头冠的实用性。

  传统的形制样式加现代化的组装形式和实用化的搭配可能,是辜国强的第一个创新思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如辜国强一样的诸多传统技艺人都在思考一个非遗“破圈”的可能。“如果只是复制已有的样式形制,传统非遗工艺很难有所突破。”辜国强说。

  于是,每年初工作室都会定下当年的新品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山水”。

  花丝镶嵌工艺的纹饰一般都是花鸟等,就像工笔画,有明确的线条和封口,而中国传统山水画讲究留白,笔触生动,重在意韵,没有明确的封口,在花丝镶嵌工艺的实践中很难把握这种虚实关系,需要花费不少精力进行尝试。

  设计风格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是制作工艺的探索和突破。“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的花丝镶嵌工艺已经越来越精致,工艺上取得了很多进步升级,我们现在想做的是将更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入花丝镶嵌作品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辜国强说。


  辜国强在制作花丝镶嵌作品。新华社发(苏志刚 摄)


  时尚耳饰、蝴蝶胸针……工作室设计的一件件作品在社交平台上渐渐被大家认可。如今,辜国强的工作室一个月销售超400件花丝镶嵌作品,其中不少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今年以来,订单相比去年增长近40%,工期已经排到2个月后。”辜国强说。

  最近,辜国强又迷上了ChatGPT,他关心的是新技术能为花丝镶嵌带来什么?

  “除了能一键生成产品文案,AI作图也能给我们提供不少设计灵感,助力创新创作。”辜国强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了几张AI所作的花丝镶嵌设计图,图片里,3D渲染出的花丝镶嵌发饰精美别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工作室,已有20余名成员成为非遗的传承者。辜国强说,在这些年轻匠人的图纸上、焊枪下、操作台上,一根根如发般纤细的金丝旋转、缠绕、拉扯,传统技艺在创新的加持下走向新生。

  记者:李晓婷








编辑:甄泽昆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