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9月18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对外发布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襄汾县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215座墓葬,进一步通过考古佐证“尧都平阳”。
山西考古人员在襄汾县发现百余座墓葬,图为考古遗址俯拍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为配合襄汾县经济开发区道路路网工程和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襄汾县文化和旅游局、襄汾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工程建设范围内所涉遗址、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区域以汾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区域,共清理发掘遗迹348处,墓葬215座。
河东区域涉及桥子沟村、古城庄村两个村庄,共发掘墓葬145座,其中汉代128座、宋金3座、明清15座。出土随葬品959件,其中铜器222件、铁器21件、陶器528件。发掘遗迹145处,出土器物115件,其中新石器时代28件、战国72件、汉代15件。
河西区域涉及温泉村、鱼池村、东邓村三个村庄,温泉段共发掘元明清墓葬69座、北齐墓1座,出土随葬品437件;鱼池段发掘灰坑168座、房址1座、灶6个,年代为春秋时期;东邓段发掘灰坑28座、窑址2座,年代为汉代。
山西考古人员在襄汾县发现百余座墓葬,图为墓葬出土的陶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其中,在战国时期遗迹内采集的器物和残片,发现带有刻划符号图案或戳印文字,文字主要有“平市”“市”“王”“田”等,其中最多的就是“平市”戳印。
位于发掘区域东南侧约300米处的襄汾县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庄城址,戳有“平市”的陶器是“平阳县”监管下生产的合格商品,从而证明这座古城(古城庄城址)是战国晚期秦国设立的“平阳县”,西汉改设“襄陵县”。
考古人员认为,该区域内各类遗迹较丰富,时代涵盖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陶寺文化、战国、汉代、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尤其是古城庄城址在战国晚期秦国占领之后在原有聚邑的基础上设“平阳县”,为“尧都平阳”位置所在提供考古佐证。(完)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中新社太原9月18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对外发布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襄汾县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215座墓葬,进一步通过考古佐证“尧都平阳”。
山西考古人员在襄汾县发现百余座墓葬,图为考古遗址俯拍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为配合襄汾县经济开发区道路路网工程和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襄汾县文化和旅游局、襄汾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工程建设范围内所涉遗址、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区域以汾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区域,共清理发掘遗迹348处,墓葬215座。
河东区域涉及桥子沟村、古城庄村两个村庄,共发掘墓葬145座,其中汉代128座、宋金3座、明清15座。出土随葬品959件,其中铜器222件、铁器21件、陶器528件。发掘遗迹145处,出土器物115件,其中新石器时代28件、战国72件、汉代15件。
河西区域涉及温泉村、鱼池村、东邓村三个村庄,温泉段共发掘元明清墓葬69座、北齐墓1座,出土随葬品437件;鱼池段发掘灰坑168座、房址1座、灶6个,年代为春秋时期;东邓段发掘灰坑28座、窑址2座,年代为汉代。
山西考古人员在襄汾县发现百余座墓葬,图为墓葬出土的陶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其中,在战国时期遗迹内采集的器物和残片,发现带有刻划符号图案或戳印文字,文字主要有“平市”“市”“王”“田”等,其中最多的就是“平市”戳印。
位于发掘区域东南侧约300米处的襄汾县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庄城址,戳有“平市”的陶器是“平阳县”监管下生产的合格商品,从而证明这座古城(古城庄城址)是战国晚期秦国设立的“平阳县”,西汉改设“襄陵县”。
考古人员认为,该区域内各类遗迹较丰富,时代涵盖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陶寺文化、战国、汉代、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尤其是古城庄城址在战国晚期秦国占领之后在原有聚邑的基础上设“平阳县”,为“尧都平阳”位置所在提供考古佐证。(完)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