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光明网评论员:整治“鬼秤”,以长效机制为民众撑腰

时间:2023-11-15来源:光明网点击量:195

【阅读提示】大连通报“知名网络博主在大连遭遇‘鬼秤’”事件:已立案调查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一网红博主发布视频曝光大连海鲜市场存在“鬼秤”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对此,辽宁大连市市场监管局通报称,涉事商户涉嫌在经营中故意使用破坏准确度计量器具的行为,已立案调查,依法严厉查处。

  “鬼秤”是指经过非法改装的电子秤,网络释义是,这类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通过密码操作又能恢复正常,令工商执法人员无法检查,因而被称之为“鬼秤”。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一则在于该网红博主掌握发现和破解“鬼秤”的技能,其制作的网络视频主要内容就是关注全国各地商家是否使用“鬼秤”;二则在于大连海鲜市场涉事“鬼秤”破解技术难度高,加之一些符合人们朴素认知可以作为判定依据的证据,不被当地市场监管方认可,一度引发网友们对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误解,进而产生不好的联想。

  我国市场主体有亿万之众,如此庞大的数量中有一小部分存在使用“鬼秤”等违法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从此次“鬼秤”事件公开在网络上的视频所呈现的信息看,普通民众在遭遇“鬼秤”后如何进行权利救济,恐怕仍是难点。大连海鲜市场“鬼秤”一事最终被妥善解决,得益于网红博主自身流量所引发的大量关注,在舆论监督的压力之下,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有所作为。但即便如此,涉事网红博主的维权之路依旧阻力重重。对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在遭遇“鬼秤”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才是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本身就缺乏辨别是否遭遇“鬼秤”的能力。也因此,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没有意识对其所购商品进行复称,部分要求复称的民众也很难从中发现问题。尽管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大型商超、市场等设置公平秤,但这其中存在着民众离店过程,商家可以此为借口不承认复秤结果。要求民众自带电子秤当面复称,显然也不太现实。因此,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商品缺斤少两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应有更多作为。

  除了借此机会集中整治“鬼秤”问题以形成有效震慑外,市场监管部门应有更长效机制,为普通民众撑腰。这一机制并非设置公平秤等传统方案,而是要建立起足够畅达的权益救济渠道,让民众在遭遇消费不公时,有勇气去主动维权,且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行政管理部门表达诉求,或要求相关行政部门现场执法。除此之外,市场监管部门也需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查,让“鬼秤”等相关消费侵权问题及时被发现、被处理,进而逐步减少。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甄泽昆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光明网评论员:整治“鬼秤”,以长效机制为民众撑腰

时间:2023-11-15来源:光明网

【阅读提示】大连通报“知名网络博主在大连遭遇‘鬼秤’”事件:已立案调查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一网红博主发布视频曝光大连海鲜市场存在“鬼秤”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对此,辽宁大连市市场监管局通报称,涉事商户涉嫌在经营中故意使用破坏准确度计量器具的行为,已立案调查,依法严厉查处。

  “鬼秤”是指经过非法改装的电子秤,网络释义是,这类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通过密码操作又能恢复正常,令工商执法人员无法检查,因而被称之为“鬼秤”。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一则在于该网红博主掌握发现和破解“鬼秤”的技能,其制作的网络视频主要内容就是关注全国各地商家是否使用“鬼秤”;二则在于大连海鲜市场涉事“鬼秤”破解技术难度高,加之一些符合人们朴素认知可以作为判定依据的证据,不被当地市场监管方认可,一度引发网友们对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误解,进而产生不好的联想。

  我国市场主体有亿万之众,如此庞大的数量中有一小部分存在使用“鬼秤”等违法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从此次“鬼秤”事件公开在网络上的视频所呈现的信息看,普通民众在遭遇“鬼秤”后如何进行权利救济,恐怕仍是难点。大连海鲜市场“鬼秤”一事最终被妥善解决,得益于网红博主自身流量所引发的大量关注,在舆论监督的压力之下,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有所作为。但即便如此,涉事网红博主的维权之路依旧阻力重重。对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在遭遇“鬼秤”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才是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本身就缺乏辨别是否遭遇“鬼秤”的能力。也因此,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没有意识对其所购商品进行复称,部分要求复称的民众也很难从中发现问题。尽管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大型商超、市场等设置公平秤,但这其中存在着民众离店过程,商家可以此为借口不承认复秤结果。要求民众自带电子秤当面复称,显然也不太现实。因此,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商品缺斤少两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应有更多作为。

  除了借此机会集中整治“鬼秤”问题以形成有效震慑外,市场监管部门应有更长效机制,为普通民众撑腰。这一机制并非设置公平秤等传统方案,而是要建立起足够畅达的权益救济渠道,让民众在遭遇消费不公时,有勇气去主动维权,且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行政管理部门表达诉求,或要求相关行政部门现场执法。除此之外,市场监管部门也需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查,让“鬼秤”等相关消费侵权问题及时被发现、被处理,进而逐步减少。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甄泽昆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