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电子导盲犬、无障碍导航、智能仿生手……“黑科技”让残障人士开启“无碍”生活
光明网评论员: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没有电线的连接,也不用头戴设备,仅凭大脑就能实现仿生手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协同操作控制……一大批“黑科技”瞄准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助他们开启“无碍”生活。
普通人最基本的生活细节和动作,对有障碍人群来说,有的时候比登天还难。那些一眼便知的和暗藏的大大小小的障碍,让他们不得不困守在狭小的空间里——既是物理的实体空间,比如呆在家中不愿出门;也是无形的社会文化空间,一些有障碍人士难以融入社会。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他们与正常群体间的数字鸿沟也不断加深。于是,他们中的部分人“隐身”了,被动而无奈。
这个群体有多大呢?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500多万,这相当于每16个人中就有一位残障人士,群体数量不可谓不庞大。不仅如此,按照一些研究者的观点,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残疾老龄化和老龄残疾化两种趋势将会导致残疾人数量不断增加。就我国来说,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未来无障碍环境的刚需群体将更加庞大。
从眼控仪、电子导盲犬到智能仿生手、人工耳蜗等,科技的发展为有障碍人群的生活带去新的曙光,不仅重新定义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他们带去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北京冬残奥会和杭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助残领域相关科技的研发,并推动其落地应用。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这一幕:在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徐佳玲用充满科技感的智能仿生手高擎火炬“桂冠”,点燃了主火炬,带给人们持久的感动和震撼。让有障碍群体和他们的需求被“看见”,科技助残的可能性被更多“看见”,这也是这两场体育盛会重要的遗产之一。人们乐见,由此点燃的科技助残热情火焰持续燃烧,永不熄灭。
推动科技助残,利用智能科技打造无障碍环境,当然是企业、科研机构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赔本买卖”。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需求真实存在,而且这一市场的竞争尚未达到充分状态,这也意味着其中蕴藏着不小的发展潜力和机遇。适时切入这一市场,持续下沉细分场景,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将大概率获得市场青睐。随着面向无障碍人群的相关产品和技术应用日渐饱和、竞争日益激烈,由此开展的技术赋能和服务料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对于一些产品,在现有无障碍设施的基础上做一些“打补丁”的调整就能实现更大人群、更多场景的适用;但还有一些产品和创意,则需要从一开始就以有障碍群体的需求为导向,了解并回应他们的诉求,以此为据开展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应用。新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设计落地,前提是需要不小的投入和不短的开发周期,但如果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定价过高,又将让本就经济脆弱的有障碍人群望而却步。如何不挫伤有志向参与科技助残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让好的产品真的惠及更大有障碍人群,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以及优质资源联动的体制机制支撑。
就在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为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由此开启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新阶段,科技企业等主体大有所为,让科技为有障碍人群的生活带来更多改变。获得平等的生活体验,这并不是什么恩赐,而是本就应享有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阅读提示】电子导盲犬、无障碍导航、智能仿生手……“黑科技”让残障人士开启“无碍”生活
光明网评论员: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没有电线的连接,也不用头戴设备,仅凭大脑就能实现仿生手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协同操作控制……一大批“黑科技”瞄准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助他们开启“无碍”生活。
普通人最基本的生活细节和动作,对有障碍人群来说,有的时候比登天还难。那些一眼便知的和暗藏的大大小小的障碍,让他们不得不困守在狭小的空间里——既是物理的实体空间,比如呆在家中不愿出门;也是无形的社会文化空间,一些有障碍人士难以融入社会。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他们与正常群体间的数字鸿沟也不断加深。于是,他们中的部分人“隐身”了,被动而无奈。
这个群体有多大呢?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500多万,这相当于每16个人中就有一位残障人士,群体数量不可谓不庞大。不仅如此,按照一些研究者的观点,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残疾老龄化和老龄残疾化两种趋势将会导致残疾人数量不断增加。就我国来说,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未来无障碍环境的刚需群体将更加庞大。
从眼控仪、电子导盲犬到智能仿生手、人工耳蜗等,科技的发展为有障碍人群的生活带去新的曙光,不仅重新定义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他们带去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北京冬残奥会和杭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助残领域相关科技的研发,并推动其落地应用。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这一幕:在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徐佳玲用充满科技感的智能仿生手高擎火炬“桂冠”,点燃了主火炬,带给人们持久的感动和震撼。让有障碍群体和他们的需求被“看见”,科技助残的可能性被更多“看见”,这也是这两场体育盛会重要的遗产之一。人们乐见,由此点燃的科技助残热情火焰持续燃烧,永不熄灭。
推动科技助残,利用智能科技打造无障碍环境,当然是企业、科研机构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赔本买卖”。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需求真实存在,而且这一市场的竞争尚未达到充分状态,这也意味着其中蕴藏着不小的发展潜力和机遇。适时切入这一市场,持续下沉细分场景,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将大概率获得市场青睐。随着面向无障碍人群的相关产品和技术应用日渐饱和、竞争日益激烈,由此开展的技术赋能和服务料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对于一些产品,在现有无障碍设施的基础上做一些“打补丁”的调整就能实现更大人群、更多场景的适用;但还有一些产品和创意,则需要从一开始就以有障碍群体的需求为导向,了解并回应他们的诉求,以此为据开展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应用。新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设计落地,前提是需要不小的投入和不短的开发周期,但如果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定价过高,又将让本就经济脆弱的有障碍人群望而却步。如何不挫伤有志向参与科技助残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让好的产品真的惠及更大有障碍人群,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以及优质资源联动的体制机制支撑。
就在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为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由此开启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新阶段,科技企业等主体大有所为,让科技为有障碍人群的生活带来更多改变。获得平等的生活体验,这并不是什么恩赐,而是本就应享有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